《九龙城寨之围城》:一场充满动作与情感的电影盛宴

曾凭借经典电影《无间道》系列闻名的导演刘健明再一次惊艳影坛,这次他带来的作品是一部节奏快捷、充满动作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这部电影从头打到尾,将观众带入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动作电影之旅。 《九龙城寨之围城》剧情简单,却如漫威宇宙般充满魅力。影片突破了语言限制,将观众带入了1980年代九龙城寨的真实世界。精湛的美术复刻了当时的场景,小人物的服装造型也恰如其分地符合了时代和地点的氛围。 更令人兴奋的是,电影制作团队据悉将会拍摄前传和后记,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宏大的故事世界,犹如《无间道》三部曲般的视听盛宴。 《九龙城寨之围城》将会是一部让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的电影,让我们期待着它的上映,一起感受其中的激情与震撼吧!
曾凭借经典电影《无间道》系列闻名的导演刘健明再一次惊艳影坛,这次他带来的作品是一部节奏快捷、充满动作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这部电影从头打到尾,将观众带入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动作电影之旅。 《九龙城寨之围城》剧情简单,却如漫威宇宙般充满魅力。影片突破了语言限制,将观众带入了1980年代九龙城寨的真实世界。精湛的美术复刻了当时的场景,小人物的服装造型也恰如其分地符合了时代和地点的氛围。 更令人兴奋的是,电影制作团队据悉将会拍摄前传和后记,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宏大的故事世界,犹如《无间道》三部曲般的视听盛宴。 《九龙城寨之围城》将会是一部让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的电影,让我们期待着它的上映,一起感受其中的激情与震撼吧!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8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8

在笔者写着“《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7” 时,笔者心中想到自杀的漫画家角色。Ha姐和漫画家,在片中的目的是为了辅导一些人或给予一些人生存的动力。但一个是现代、一个是回忆,这样的设定相呼应。 相呼应的何止是表面上的功能呢?实际上漫画家身为公众人物,就算有压力或者不开心,难以向身边的人开口。更加不愿意去找心理医生或辅导员让自己释怀,因为身份的关系(父亲的角色可能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一点与辅导老师的设定相互呼应。 但更加深入的去看漫画家这个角色,充满正能量的人,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呢?充满正能量,叫别人“加油”。其实是给读者看的吗?还是那是他心中想为自己加油打气,而在作品中提到“加油”这个词呢? 我倒认为是后者,因为一个乐观或正能量的人,当面对一些打击时可能不会向外表现出抑郁,但他的内心其实是抑郁的。 笔者总感觉,兼任编剧的导演在这部作品中为不少角色加入很多内心世界。并希望利用这些小小的角色让观众思考更多。谢谢,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加入那么多的人物细节,但以留白的方式让观众去发掘和思考。
在笔者写着“《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7” 时,笔者心中想到自杀的漫画家角色。Ha姐和漫画家,在片中的目的是为了辅导一些人或给予一些人生存的动力。但一个是现代、一个是回忆,这样的设定相呼应。 相呼应的何止是表面上的功能呢?实际上漫画家身为公众人物,就算有压力或者不开心,难以向身边的人开口。更加不愿意去找心理医生或辅导员让自己释怀,因为身份的关系(父亲的角色可能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一点与辅导老师的设定相互呼应。 但更加深入的去看漫画家这个角色,充满正能量的人,为什么会突然自杀呢?充满正能量,叫别人“加油”。其实是给读者看的吗?还是那是他心中想为自己加油打气,而在作品中提到“加油”这个词呢? 我倒认为是后者,因为一个乐观或正能量的人,当面对一些打击时可能不会向外表现出抑郁,但他的内心其实是抑郁的。 笔者总感觉,兼任编剧的导演在这部作品中为不少角色加入很多内心世界。并希望利用这些小小的角色让观众思考更多。谢谢,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加入那么多的人物细节,但以留白的方式让观众去发掘和思考。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7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7

在笔者回忆起《年少日记》里的细节,身为辅导员的Halena(Ha姐),在片中的演出是有内心上的变化,哪怕只是在数场戏,而且还是小小配角。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里,心中有“这样的配角都有内心上的变化?”之疑问。 细心观察这个角色,会发现Ha姐无论在会议室开会还是让班长看遗书的演绎方式是比较冷静和沉默,可能是需要顾及辅导员专业形象。 但有俊带着班长和Ha姐到山边的呐喊,一开始Ha姐不敢呐喊,然后Ha姐有包袱地象征式呐喊一下,最后才真正放下包袱尽情呐喊。在Ha姐呐喊后,能发现Ha姐的角色演绎上出现了变化,变得开朗。 所以笔者感受到的是这个角色在前端的专业形象,可能是一个保护色或者是专业需要。但辅导员真的不会面对压力吗?真的不会不开心吗? 辅导员也是人,他们也有情绪,也有自己不开心的的事。所以笔者有个大胆的想法,这部电影可能也想表达“辅导员可能也会面对情绪问题,像大众所想的那么没情绪。
在笔者回忆起《年少日记》里的细节,身为辅导员的Halena(Ha姐),在片中的演出是有内心上的变化,哪怕只是在数场戏,而且还是小小配角。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里,心中有“这样的配角都有内心上的变化?”之疑问。 细心观察这个角色,会发现Ha姐无论在会议室开会还是让班长看遗书的演绎方式是比较冷静和沉默,可能是需要顾及辅导员专业形象。 但有俊带着班长和Ha姐到山边的呐喊,一开始Ha姐不敢呐喊,然后Ha姐有包袱地象征式呐喊一下,最后才真正放下包袱尽情呐喊。在Ha姐呐喊后,能发现Ha姐的角色演绎上出现了变化,变得开朗。 所以笔者感受到的是这个角色在前端的专业形象,可能是一个保护色或者是专业需要。但辅导员真的不会面对压力吗?真的不会不开心吗? 辅导员也是人,他们也有情绪,也有自己不开心的的事。所以笔者有个大胆的想法,这部电影可能也想表达“辅导员可能也会面对情绪问题,像大众所想的那么没情绪。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6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6

撇开补习老师,《年少日记》表面上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逻辑漏洞。便是一家人去旅行,司机和佣人跟着去旅行,把有杰独自一人留在家? 但想深一层,这不像是漏洞,是故意留白的地方。笔者想像的故事,可能是佣人一直在家照顾有杰。有杰趁司机载佣人买菜时,出门跳楼自杀。但日记是有杰的角度去写的,少了这个部分的解释是合情合理,同时故事也不会变得很狗血。
撇开补习老师,《年少日记》表面上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逻辑漏洞。便是一家人去旅行,司机和佣人跟着去旅行,把有杰独自一人留在家? 但想深一层,这不像是漏洞,是故意留白的地方。笔者想像的故事,可能是佣人一直在家照顾有杰。有杰趁司机载佣人买菜时,出门跳楼自杀。但日记是有杰的角度去写的,少了这个部分的解释是合情合理,同时故事也不会变得很狗血。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5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5

在《年少日记》里,不少的配乐都是以钢琴为基础,这与电影中,有杰和有俊小时候弹琴的情节呼应。想听这部电影的配乐,可以在YouTube找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OLAK5uy_mx7sEpMT3twCYubxBfnxZbw9qVtjrHj1I 但整部电影,其实是由一首名为《Reverie》 的钢琴曲目串联起来,不仅是有俊在台上弹的琴,亦是有杰学的曲目都是这一首。《Reverie》 (中文译名为《遐想》)是一首由Claude Debussy于百余年前创作的曲目。其意象除了是让人无奈感受到梦境的无限遐想空间,亦带出些许忧伤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个意象,对应的是片中有杰的心路历程。蛮佩服电影找到这一首曲目做搭配,同时还做了三个版本的编曲(根据其配乐的播放清单)。
在《年少日记》里,不少的配乐都是以钢琴为基础,这与电影中,有杰和有俊小时候弹琴的情节呼应。想听这部电影的配乐,可以在YouTube找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OLAK5uy_mx7sEpMT3twCYubxBfnxZbw9qVtjrHj1I 但整部电影,其实是由一首名为《Reverie》 的钢琴曲目串联起来,不仅是有俊在台上弹的琴,亦是有杰学的曲目都是这一首。《Reverie》 (中文译名为《遐想》)是一首由Claude Debussy于百余年前创作的曲目。其意象除了是让人无奈感受到梦境的无限遐想空间,亦带出些许忧伤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个意象,对应的是片中有杰的心路历程。蛮佩服电影找到这一首曲目做搭配,同时还做了三个版本的编曲(根据其配乐的播放清单)。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4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4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四: 看完《年少日记》,欠打的观众,应该会问“补习老师是不是很贵?”,因为在中产家庭的故事设计里,有司机、佣人、钢琴老师,但好像找不到有补习老师帮有杰补习的迹象。 笔者认为在父亲知道有杰带有俊上天台被发现,父亲感到失望的那场戏的对白可能可以换个方式处理吧。原本由父亲说“有杰”这个名字的“杰”代表杰出,而你只是长得那么可爱,两兄弟的名字对调就好了。然后就说以后不再打有杰了。 笔者的想法是改成,"我给那么多钱请家教教你,但你却带弟弟上天台玩?看来你真的不适合读书。以后,你想怎样玩,我都不会再打你了。你不想学钢琴,就不需要去学了。还有,这次你就不用去美国了,好好在家反省。“。 如果对白这样处理,不仅可以继续伤害有杰的心让他自杀,还可以交代原来是有家教帮有杰复习功课的。同时父亲的角色可以变得更加立体,为之后的转折铺排,因为对白的另一层含义却是觉得这个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希望他快乐成长,但又想他反省自己做错的事。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四: 看完《年少日记》,欠打的观众,应该会问“补习老师是不是很贵?”,因为在中产家庭的故事设计里,有司机、佣人、钢琴老师,但好像找不到有补习老师帮有杰补习的迹象。 笔者认为在父亲知道有杰带有俊上天台被发现,父亲感到失望的那场戏的对白可能可以换个方式处理吧。原本由父亲说“有杰”这个名字的“杰”代表杰出,而你只是长得那么可爱,两兄弟的名字对调就好了。然后就说以后不再打有杰了。 笔者的想法是改成,"我给那么多钱请家教教你,但你却带弟弟上天台玩?看来你真的不适合读书。以后,你想怎样玩,我都不会再打你了。你不想学钢琴,就不需要去学了。还有,这次你就不用去美国了,好好在家反省。“。 如果对白这样处理,不仅可以继续伤害有杰的心让他自杀,还可以交代原来是有家教帮有杰复习功课的。同时父亲的角色可以变得更加立体,为之后的转折铺排,因为对白的另一层含义却是觉得这个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希望他快乐成长,但又想他反省自己做错的事。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4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4

这部电影真的好沉重,看完后好几天都无法释怀。请问笔者能不能向MM2索偿吗?开玩笑的啦,请MM2的小编别那么在意。 笔者心中有个疑问,其实这部电影的P13分级真的适合吗?笔者认为P13的评级可能头有些不适合,甚至觉得18的分级都可能太低了,因为这部电影不是暴力或色情,倒是太压抑了,让笔者觉得无法自拔。作为P13辅导级,可能身为90末观众的笔者才真的需要辅导吧? 笔者看到不少低于18岁的观众看这部电影。如果他们看不懂细节以及没那么大感触,那是是好事。如果他们看懂且有很大的感触,那是真的是坏事。 笔者正是其中一位看懂且有很大感触的人,因为电影或多或少映射出笔者的一些被体罚以及不堪入目的校园时光,以及近年来情绪有些不太稳定的问题困扰着自己。所以感触才会那么深。 感触更加深的是后段生离死别的部分,因为过去十年来面对家人的离开。甚至,在求学期间,曾面对两位同班同学的突然离世。让已经被电影打开的心房,变得更加情绪激动。 甚至看完电影后,无法自拔的那股抑郁感,让笔者知道原来还有很多东西就像片中的日记封尘了。直到,这部电影像片中遗书般突然出现,才让笔者打开藏在心中已久的日记。《年少日记》,指的不是片中有杰的日记,更多的是我们成长期间,心中那本日记。
这部电影真的好沉重,看完后好几天都无法释怀。请问笔者能不能向MM2索偿吗?开玩笑的啦,请MM2的小编别那么在意。 笔者心中有个疑问,其实这部电影的P13分级真的适合吗?笔者认为P13的评级可能头有些不适合,甚至觉得18的分级都可能太低了,因为这部电影不是暴力或色情,倒是太压抑了,让笔者觉得无法自拔。作为P13辅导级,可能身为90末观众的笔者才真的需要辅导吧? 笔者看到不少低于18岁的观众看这部电影。如果他们看不懂细节以及没那么大感触,那是是好事。如果他们看懂且有很大的感触,那是真的是坏事。 笔者正是其中一位看懂且有很大感触的人,因为电影或多或少映射出笔者的一些被体罚以及不堪入目的校园时光,以及近年来情绪有些不太稳定的问题困扰着自己。所以感触才会那么深。 感触更加深的是后段生离死别的部分,因为过去十年来面对家人的离开。甚至,在求学期间,曾面对两位同班同学的突然离世。让已经被电影打开的心房,变得更加情绪激动。 甚至看完电影后,无法自拔的那股抑郁感,让笔者知道原来还有很多东西就像片中的日记封尘了。直到,这部电影像片中遗书般突然出现,才让笔者打开藏在心中已久的日记。《年少日记》,指的不是片中有杰的日记,更多的是我们成长期间,心中那本日记。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3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3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三: 在与影视爱好者的朋友讨论这部电影时,我们都讨论到有俊和有杰的角色,但我们觉得这两个角色在儿时期间,有一股抑郁的感觉,缺少了一股童真。 在电影故事的设定上,这样设定是合理的。但两人到了秘密基地的天台也那么拘谨?能不能在天台的戏份中添加跳飞机的情节,会不会更好呢?第一次是有杰自己画自己玩、第二次是有杰带着有俊上天台玩跳飞机、第三次是有杰自杀前在天台跳最后一次、第四次是有俊和自己和解后上天台玩一次。这样的设定能让兄弟俩的回忆,不仅记录在日记里,同时也能让这部电影没那么抑郁。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三: 在与影视爱好者的朋友讨论这部电影时,我们都讨论到有俊和有杰的角色,但我们觉得这两个角色在儿时期间,有一股抑郁的感觉,缺少了一股童真。 在电影故事的设定上,这样设定是合理的。但两人到了秘密基地的天台也那么拘谨?能不能在天台的戏份中添加跳飞机的情节,会不会更好呢?第一次是有杰自己画自己玩、第二次是有杰带着有俊上天台玩跳飞机、第三次是有杰自杀前在天台跳最后一次、第四次是有俊和自己和解后上天台玩一次。这样的设定能让兄弟俩的回忆,不仅记录在日记里,同时也能让这部电影没那么抑郁。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2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2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二: 由陈湛文饰演的钢琴严师,在片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去推进有杰自杀的决定,但表现是整部电影唯一一个能够被任何演员替换的配角。该怎么形容呢?这个角色在演出上缺少了一些的设定去建立这是一位钢琴严师,同时角色有些不接地气。 如果不弹一手钢琴,也能在教有杰弹钢琴时更加严格或加入一些小小的体罚。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不会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呢?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二: 由陈湛文饰演的钢琴严师,在片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去推进有杰自杀的决定,但表现是整部电影唯一一个能够被任何演员替换的配角。该怎么形容呢?这个角色在演出上缺少了一些的设定去建立这是一位钢琴严师,同时角色有些不接地气。 如果不弹一手钢琴,也能在教有杰弹钢琴时更加严格或加入一些小小的体罚。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不会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呢?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3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3

母亲知道父亲肯定会好好照顾有俊,其实有迹可循。父亲是被有杰的自杀吓到了,但作为东方家庭的一家之主,那个刻板印象可想而知。加上作为大律师的他,在社会地位上是一名成功人士,他自然是不会对外宣称有杰是自杀的,这让有俊对父亲有所误会。 但这个设定上合情合理,同时亦能解释为什么父亲开始对有俊的教育方式开始改变。所以母亲将有俊留在父亲身边,表面上不合理,但想深一层却合理。
母亲知道父亲肯定会好好照顾有俊,其实有迹可循。父亲是被有杰的自杀吓到了,但作为东方家庭的一家之主,那个刻板印象可想而知。加上作为大律师的他,在社会地位上是一名成功人士,他自然是不会对外宣称有杰是自杀的,这让有俊对父亲有所误会。 但这个设定上合情合理,同时亦能解释为什么父亲开始对有俊的教育方式开始改变。所以母亲将有俊留在父亲身边,表面上不合理,但想深一层却合理。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2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2

母亲这个角色在片末选择离婚的设定,在笔者看来有些疑问。因为知道父亲是严夫,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亦知道是这样高压环境逼死有杰。可是为什么不带着有俊离开这个家呢? 难道是母亲没有经济能力,不想带孩子过苦日子?那又不是,因为在其中一场戏,父亲与有杰的对话里,曾提母亲赚到的钱不比父亲多,所以被父亲支配。这代表不是没有经济能力。 那么是母亲害怕带着油瓶仔的有俊改嫁,有机会让有俊被虐待?这点就可能说得通,因为母亲这个角色蛮特别的。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她作为一个有经济能力的女性,为什么还会愿意留在这个家继续看着孩子被暴力对待,为什么愿意被一个大男人主义的丈夫支配生活? 在笔者看来,其角色的个性偏向软弱的个性,她深知改嫁后未必能让有俊过少好日子,同时知道丈夫亦被有杰的自杀吓到了。
母亲这个角色在片末选择离婚的设定,在笔者看来有些疑问。因为知道父亲是严夫,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亦知道是这样高压环境逼死有杰。可是为什么不带着有俊离开这个家呢? 难道是母亲没有经济能力,不想带孩子过苦日子?那又不是,因为在其中一场戏,父亲与有杰的对话里,曾提母亲赚到的钱不比父亲多,所以被父亲支配。这代表不是没有经济能力。 那么是母亲害怕带着油瓶仔的有俊改嫁,有机会让有俊被虐待?这点就可能说得通,因为母亲这个角色蛮特别的。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她作为一个有经济能力的女性,为什么还会愿意留在这个家继续看着孩子被暴力对待,为什么愿意被一个大男人主义的丈夫支配生活? 在笔者看来,其角色的个性偏向软弱的个性,她深知改嫁后未必能让有俊过少好日子,同时知道丈夫亦被有杰的自杀吓到了。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之订正“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1”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之订正“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1”

原来笔者看漏了细节,特地补上订正。在文人谷的谷友提醒下,Vincent是不愿意带助听器,不选想被人知道他有听觉问题。同时,在有俊对Vincent训话时,Vincent的表现值得留意。 感谢文人谷的谷友提醒,刚好今天下午(6/3/2024)也想起Vincent这个角色蛮有故事的。
原来笔者看漏了细节,特地补上订正。在文人谷的谷友提醒下,Vincent是不愿意带助听器,不选想被人知道他有听觉问题。同时,在有俊对Vincent训话时,Vincent的表现值得留意。 感谢文人谷的谷友提醒,刚好今天下午(6/3/2024)也想起Vincent这个角色蛮有故事的。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1

如果《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1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一: 周汉宁在片中的角色Vincent,给笔者的感觉不够突出,很像有些需要靠对白告诉观众为什么被他叫作“蛋糕”,因为“蛋糕”谐音就是梵高,梵高则是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在片中对应的是Vincent弱听的问题。 当笔者看完这部电影后,觉得这个角色在揣摩上好像缺少了特征。会不会缺少了一些造型上的设定,例如助听器,或者在在对白处理上能不能更有特征呢? 希望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各支持这部电影。看完后,一起讨论心中对电影角色的遐想,想像自己心中的角色是怎样的。挑剔一个角色或演员演得很差非常简单,就是说“xxx演的不好,看了很出戏”。但换个角度看,在不大改动故事架构的情况下,修饰一个角色却有难度。
笔者在看完《年少日记》之后,其实心中有几个疑问或者觉得不足的地方。那就用这个系列试想象不住的地方能够怎样处理会更加好,欢迎各位继续讨论。 疑问一: 周汉宁在片中的角色Vincent,给笔者的感觉不够突出,很像有些需要靠对白告诉观众为什么被他叫作“蛋糕”,因为“蛋糕”谐音就是梵高,梵高则是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在片中对应的是Vincent弱听的问题。 当笔者看完这部电影后,觉得这个角色在揣摩上好像缺少了特征。会不会缺少了一些造型上的设定,例如助听器,或者在在对白处理上能不能更有特征呢? 希望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各支持这部电影。看完后,一起讨论心中对电影角色的遐想,想像自己心中的角色是怎样的。挑剔一个角色或演员演得很差非常简单,就是说“xxx演的不好,看了很出戏”。但换个角度看,在不大改动故事架构的情况下,修饰一个角色却有难度。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1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真的好难难#1

在电影里,周汉宁饰演一位弱听的角色Vincent,被同学取笑是“蛋糕”。因为“Vincent蛋糕”,谐音为Vincent van Gogh。影射Vincent有弱听,梵高则是割去自己的左耳。 导演很巧妙的将这个角色设定为Vincent,且有“蛋糕”的绰号。不是因为这个谐音,而是梵高的过去与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有关。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在1888年(即35岁之时)割去自己的左耳,并于1890年(即37岁之时)选择自轰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后世学者对梵高的精神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并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笔者认为Vincent的角色,想表达的东西可能不止是电影中看到的那么少,可能想提醒观众去看一看梵高的生平。
在电影里,周汉宁饰演一位弱听的角色Vincent,被同学取笑是“蛋糕”。因为“Vincent蛋糕”,谐音为Vincent van Gogh。影射Vincent有弱听,梵高则是割去自己的左耳。 导演很巧妙的将这个角色设定为Vincent,且有“蛋糕”的绰号。不是因为这个谐音,而是梵高的过去与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有关。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在1888年(即35岁之时)割去自己的左耳,并于1890年(即37岁之时)选择自轰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后世学者对梵高的精神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并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笔者认为Vincent的角色,想表达的东西可能不止是电影中看到的那么少,可能想提醒观众去看一看梵高的生平。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年少日记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评分:8.0分,一部故事颇为简单直接的剧情片,故事在人物的刻画立体,及靠细节去推进片末(电影最后三分之一)的催泪情节。作为“首部剧情片”的电影来说,《年少日记》的表现不错,也值得一看。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年少日记》是一部较迟才在马来西亚上映的电影,在香港其上映的档期与《白日之下》颇为接近,甚至两部电影的监制都是尔冬升导演,亦讲述社会议题(前者是真实发生在香港的院舍丑闻,后者则是十几年前发生在导演身上的学院同学自杀事件)。难免会令人为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笔者也开玩笑地说这是《年少之下》或者《白日日记》。但笔者在观影后,觉得前者靠很多的细节慢慢推进电影的催泪点,而后者则是倾向靠事件去推进电影的催泪点,两部电影的风格截然不同。 《年少日记》的故事颇为简单,讲述的是一个中学老师(郑有俊)为了追查一封没有署名的遗书而翻开已故哥哥(郑有杰)的日记,并回忆起当年不堪的童年经历以及展开自我疗愈的故事。但细节却很多,例如有俊的前妻雪儿怀孕了,但有俊的表现并不是开心而是希望把孩子给打掉,因为自身的童年阴影导致自己不敢踏出养育孩子的这一步,亦造成与前妻离婚的导火线。又或者,有俊当初会被雪儿吸引,是因为她喜欢拿着河马玩偶与自己对话,这让有俊在情感上投射出对已故的哥哥的思念,因为他也喜欢拿着玩偶与自己对话。这类的细节,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笔者蛮喜欢兼任编剧的导演为片中有俊的角色刻画。有俊这个角色,大致上能在电影里分成三个部分。有俊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的乖小孩,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成绩好的话才不会被父亲体罚,同时也有些鄙视成绩不佳的哥哥。甚至,临别前也不想让哥哥多抱一下、多聊一点。 在哥哥自杀后,有俊陷入了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在临别前也不想让哥哥多抱一下、多聊一点,可能聊了之后哥哥会选择不会自杀呢?他曾翻开过哥哥的日记,知道哥哥想成为一个懂的鼓励学生的好老师(哥哥心中的Miss Chan)。之后,那本日记就被封尘了,直到一封没有署名遗书的出现。在那之后,有俊便潜移默化地活成哥哥的样子亦完成哥哥未能完成的梦想。此外,开始变得略微叛逆、怨恨父亲间接杀死了哥哥及母亲离开这个家。但这些创伤却在有俊身上看不到他已经得不到疗愈,导致其婚姻的不顺。 直到看完哥哥的日记,开始自己写日记,与自己和解。同时,从父亲秘书得知父亲一直都放不下有杰的自杀,这才在父亲弥留之际与父亲和解。并在父亲丧礼上,将自己的日记交给前妻,完成自我疗愈的过程。并在最后找出了想要自杀的学生,笔者一开始还以为是周汉宁饰演的Vincent 想要自杀,因为他在《白日之下》饰演的院友选择跳楼自杀,所以以为这次会饰演自杀的学生。 看完这部电影,笔者对大的感触是当中的一些对白,尤其是“抑郁不是一种选择,他已经没有自理能力,还要求他轻生时想及别人感受?会不会太苛刻?”。在看这部电影,在听到这段对白之前,可能看到自杀的新闻,笔者都会冷冷的带过。但在看完这部电影,亦回想自己过去的情绪起伏,原来情绪病在现代社会里算是常见的疾病,可能在你我身边的朋友或家人都可能需要面对情绪病。 在这白日之下,我们可能选择将情绪病给视而不见,或者扫入地毯下。因为我们的社会真的够开放吗?能不戴有色眼光去看情绪病吗?好像不能,片中母亲的角色曾在片中说过类似以下的对白,“神经科是给神经病的人去看的,普通人为什么要去看?”,这句对白也是大众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误解。甚至认为一个人看上去好好的,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笔者在过去几年里,走过数次的低潮,表面上看起开可能没什么,可能写比较多的笑话或梗,但不代表那个人不在较为黑暗的世界里。不是说看到一个人突然变得抑郁就是反常,反常亦可以是对方突然变得非常兴奋或有冲劲。如果觉得自己不开心或有些反常,在适当的时候找身边的朋友聊一聊,心情会好过一些。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抑郁的电影,其余韵亦让笔者想到一些关于自身情绪的事情。但很幸运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这一部,因为这个故事不但感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如果选择做多一点,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一点,那这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加好呢?
评分:8.0分,一部故事颇为简单直接的剧情片,故事在人物的刻画立体,及靠细节去推进片末(电影最后三分之一)的催泪情节。作为“首部剧情片”的电影来说,《年少日记》的表现不错,也值得一看。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年少日记》是一部较迟才在马来西亚上映的电影,在香港其上映的档期与《白日之下》颇为接近,甚至两部电影的监制都是尔冬升导演,亦讲述社会议题(前者是真实发生在香港的院舍丑闻,后者则是十几年前发生在导演身上的学院同学自杀事件)。难免会令人为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笔者也开玩笑地说这是《年少之下》或者《白日日记》。但笔者在观影后,觉得前者靠很多的细节慢慢推进电影的催泪点,而后者则是倾向靠事件去推进电影的催泪点,两部电影的风格截然不同。 《年少日记》的故事颇为简单,讲述的是一个中学老师(郑有俊)为了追查一封没有署名的遗书而翻开已故哥哥(郑有杰)的日记,并回忆起当年不堪的童年经历以及展开自我疗愈的故事。但细节却很多,例如有俊的前妻雪儿怀孕了,但有俊的表现并不是开心而是希望把孩子给打掉,因为自身的童年阴影导致自己不敢踏出养育孩子的这一步,亦造成与前妻离婚的导火线。又或者,有俊当初会被雪儿吸引,是因为她喜欢拿着河马玩偶与自己对话,这让有俊在情感上投射出对已故的哥哥的思念,因为他也喜欢拿着玩偶与自己对话。这类的细节,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有血有肉。 笔者蛮喜欢兼任编剧的导演为片中有俊的角色刻画。有俊这个角色,大致上能在电影里分成三个部分。有俊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好的乖小孩,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成绩好的话才不会被父亲体罚,同时也有些鄙视成绩不佳的哥哥。甚至,临别前也不想让哥哥多抱一下、多聊一点。 在哥哥自杀后,有俊陷入了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在临别前也不想让哥哥多抱一下、多聊一点,可能聊了之后哥哥会选择不会自杀呢?他曾翻开过哥哥的日记,知道哥哥想成为一个懂的鼓励学生的好老师(哥哥心中的Miss Chan)。之后,那本日记就被封尘了,直到一封没有署名遗书的出现。在那之后,有俊便潜移默化地活成哥哥的样子亦完成哥哥未能完成的梦想。此外,开始变得略微叛逆、怨恨父亲间接杀死了哥哥及母亲离开这个家。但这些创伤却在有俊身上看不到他已经得不到疗愈,导致其婚姻的不顺。 直到看完哥哥的日记,开始自己写日记,与自己和解。同时,从父亲秘书得知父亲一直都放不下有杰的自杀,这才在父亲弥留之际与父亲和解。并在父亲丧礼上,将自己的日记交给前妻,完成自我疗愈的过程。并在最后找出了想要自杀的学生,笔者一开始还以为是周汉宁饰演的Vincent 想要自杀,因为他在《白日之下》饰演的院友选择跳楼自杀,所以以为这次会饰演自杀的学生。 看完这部电影,笔者对大的感触是当中的一些对白,尤其是“抑郁不是一种选择,他已经没有自理能力,还要求他轻生时想及别人感受?会不会太苛刻?”。在看这部电影,在听到这段对白之前,可能看到自杀的新闻,笔者都会冷冷的带过。但在看完这部电影,亦回想自己过去的情绪起伏,原来情绪病在现代社会里算是常见的疾病,可能在你我身边的朋友或家人都可能需要面对情绪病。 在这白日之下,我们可能选择将情绪病给视而不见,或者扫入地毯下。因为我们的社会真的够开放吗?能不戴有色眼光去看情绪病吗?好像不能,片中母亲的角色曾在片中说过类似以下的对白,“神经科是给神经病的人去看的,普通人为什么要去看?”,这句对白也是大众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误解。甚至认为一个人看上去好好的,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笔者在过去几年里,走过数次的低潮,表面上看起开可能没什么,可能写比较多的笑话或梗,但不代表那个人不在较为黑暗的世界里。不是说看到一个人突然变得抑郁就是反常,反常亦可以是对方突然变得非常兴奋或有冲劲。如果觉得自己不开心或有些反常,在适当的时候找身边的朋友聊一聊,心情会好过一些。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抑郁的电影,其余韵亦让笔者想到一些关于自身情绪的事情。但很幸运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这一部,因为这个故事不但感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如果选择做多一点,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一点,那这个社会会不会变得更加好呢?
《饭戏攻心 Table For Six》系列真的好难难#14

《饭戏攻心 Table For Six》系列真的好难难#14

马来西亚无线电视台八度空间版的《饭戏攻心》,除了为了剪到有点不接和看不到亲吻及红色USB的片段外,它竟然是2022年新年版的中文字幕家2022年中秋版马来文字幕搭配2022年中秋版对白 2022年中秋版 vs 2022年新年版: 过完中秋 = 过完年 团圆饭 = 团年饭 圣诞节 = 情人节 冬至前 = 过完年 如果不是这个版本的字幕,都不知道2022年新年版对白。原以为只是普通的马来西亚版(看不到亲吻及红色USB的片段),还有2022年新年版的字幕。
马来西亚无线电视台八度空间版的《饭戏攻心》,除了为了剪到有点不接和看不到亲吻及红色USB的片段外,它竟然是2022年新年版的中文字幕家2022年中秋版马来文字幕搭配2022年中秋版对白 2022年中秋版 vs 2022年新年版: 过完中秋 = 过完年 团圆饭 = 团年饭 圣诞节 = 情人节 冬至前 = 过完年 如果不是这个版本的字幕,都不知道2022年新年版对白。原以为只是普通的马来西亚版(看不到亲吻及红色USB的片段),还有2022年新年版的字幕。

电影真的好难难#5

观赏一部靠多条起承转合故事线的电影需要更多的专注和理解力,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往往会涉及到更多的情节交叉和角色关系。以下是观赏这类电影时的一些建议: 保持警觉 在观看电影时,时刻保持警觉并注意每个故事线的发展。由于有多条故事线,可能会有很多角色和情节,因此需要集中注意力以理解整个故事的复杂性。 分清主次 试图分清哪些是主要的故事线,哪些是次要的。主要故事线通常会有更多的戏份和影响力,而次要故事线则可能会为主线提供背景或副线索。 留意交织和连接 观众需要留意不同故事线之间的交织和连接点。这些连接点可以是共享的角色、情节元素,或者是一个事件对多条线产生的影响。 理解角色关系 随着情节的发展,角色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尽量理清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掌握转折点 在观影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每个故事线的转折点,因为这些点往往会决定故事线的发展方向。理解了转折点,就能更好地理解后续情节的发展。 善用提示 有时电影会通过视觉、对白或情绪来提示观众不同故事线之间的关系,要善于利用这些提示来理解故事的复杂性。 不断回顾和整合 在观影过程中,可以不断回顾各个故事线的发展,并试图整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需要暂停观影来理清思路,理解故事的整体框架。 享受挑战和乐趣 多条故事线的交织往往会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观影体验,因此要尽情享受这种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综上所述,观赏靠多条起承转合故事线的电影需要更多的专注和理解力,但也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观影体验。通过留意故事线之间的交织、转折点和角色关系,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类电影。
观赏一部靠多条起承转合故事线的电影需要更多的专注和理解力,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往往会涉及到更多的情节交叉和角色关系。以下是观赏这类电影时的一些建议: 保持警觉 在观看电影时,时刻保持警觉并注意每个故事线的发展。由于有多条故事线,可能会有很多角色和情节,因此需要集中注意力以理解整个故事的复杂性。 分清主次 试图分清哪些是主要的故事线,哪些是次要的。主要故事线通常会有更多的戏份和影响力,而次要故事线则可能会为主线提供背景或副线索。 留意交织和连接 观众需要留意不同故事线之间的交织和连接点。这些连接点可以是共享的角色、情节元素,或者是一个事件对多条线产生的影响。 理解角色关系 随着情节的发展,角色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尽量理清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掌握转折点 在观影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每个故事线的转折点,因为这些点往往会决定故事线的发展方向。理解了转折点,就能更好地理解后续情节的发展。 善用提示 有时电影会通过视觉、对白或情绪来提示观众不同故事线之间的关系,要善于利用这些提示来理解故事的复杂性。 不断回顾和整合 在观影过程中,可以不断回顾各个故事线的发展,并试图整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时候需要暂停观影来理清思路,理解故事的整体框架。 享受挑战和乐趣 多条故事线的交织往往会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观影体验,因此要尽情享受这种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综上所述,观赏靠多条起承转合故事线的电影需要更多的专注和理解力,但也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观影体验。通过留意故事线之间的交织、转折点和角色关系,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类电影。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3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3

大佬的那句“家在,爐在,老竇在”是妈妈在临终前说的,大佬一直视为妈妈的遗愿。之后在第一部后段得到解释。 此外,导演在《饭戏攻心》第一部时,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大佬的人物小传。在笔者参考后,原来大佬的妈妈与抛夫弃子后,老爸就娶了二佬的妈妈。二佬的妈妈不想让人觉得她对非亲生子不好,所以特别疼爱大佬。而且带大佬去看医生证实有色盲的也是这个妈妈。所以大佬特别尊重她,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妈妈。
大佬的那句“家在,爐在,老竇在”是妈妈在临终前说的,大佬一直视为妈妈的遗愿。之后在第一部后段得到解释。 此外,导演在《饭戏攻心》第一部时,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大佬的人物小传。在笔者参考后,原来大佬的妈妈与抛夫弃子后,老爸就娶了二佬的妈妈。二佬的妈妈不想让人觉得她对非亲生子不好,所以特别疼爱大佬。而且带大佬去看医生证实有色盲的也是这个妈妈。所以大佬特别尊重她,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妈妈。

电影真的好难难#4

电影的起承转合是指其故事结构中的四个重要部分,分别是起始(Exposition)、承接(Rising Action)、转折(Climax)和结局(Resolution)。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线索,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验。 起始(Exposition):起始部分主要介绍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基本情境。观众在这个阶段会了解电影的基本设定、主要角色的背景和动机,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观众建立故事的基础,让他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基础。 承接(Rising Action):承接部分是故事的发展阶段,其中角色面临挑战、冲突逐渐加剧,故事的紧张度逐渐上升。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角色之间的冲突、行动和反应,以及情节的逐步推进。观众将目睹角色的发展和情节的发展,开始感受到故事的张力。 转折(Climax):转折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主要冲突达到最高点,角色面临最关键的抉择或挑战。 这一阶段通常是故事的最紧张、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观众经历着紧张、激动和期待的情绪体验。 结局(Resolution):结局部分是故事的收尾,解决了主要冲突,给出了故事的结论和结果。角色面临着最终的命运或归宿,故事线索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 这一阶段通常是故事的结束,观众在这里会看到角色的命运走向、故事的最终走向,以及可能的反思和启示。 总的来说,电影的起承转合是故事情节的四个重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整体结构和情节发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丰富、引人入胜的观影体验。
电影的起承转合是指其故事结构中的四个重要部分,分别是起始(Exposition)、承接(Rising Action)、转折(Climax)和结局(Resolution)。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线索,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验。 起始(Exposition):起始部分主要介绍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基本情境。观众在这个阶段会了解电影的基本设定、主要角色的背景和动机,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观众建立故事的基础,让他们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基础。 承接(Rising Action):承接部分是故事的发展阶段,其中角色面临挑战、冲突逐渐加剧,故事的紧张度逐渐上升。 这一阶段通常包括角色之间的冲突、行动和反应,以及情节的逐步推进。观众将目睹角色的发展和情节的发展,开始感受到故事的张力。 转折(Climax):转折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节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主要冲突达到最高点,角色面临最关键的抉择或挑战。 这一阶段通常是故事的最紧张、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观众经历着紧张、激动和期待的情绪体验。 结局(Resolution):结局部分是故事的收尾,解决了主要冲突,给出了故事的结论和结果。角色面临着最终的命运或归宿,故事线索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 这一阶段通常是故事的结束,观众在这里会看到角色的命运走向、故事的最终走向,以及可能的反思和启示。 总的来说,电影的起承转合是故事情节的四个重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影的整体结构和情节发展,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丰富、引人入胜的观影体验。

电影真的好难难#3

正喜剧(Comedy Drama) 定义:正喜剧是喜剧和正剧元素的融合,它既包含了喜剧的轻松幽默,又在情感表达和故事主题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严肃性。 特点:融合了喜剧和正剧的特点,常常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探讨着一些较为深刻的人生话题。 细节与注意事项:观众需要注意故事中喜剧和严肃元素的交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多层次解读。这类电影往往会挑战观众的情感认知,让人在笑声中思考生活的意义。 难度分级:正喜剧对初学者的难度略高于单纯的喜剧,因为它既要求观众理解笑点,又需要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正喜剧(Comedy Drama) 定义:正喜剧是喜剧和正剧元素的融合,它既包含了喜剧的轻松幽默,又在情感表达和故事主题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严肃性。 特点:融合了喜剧和正剧的特点,常常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探讨着一些较为深刻的人生话题。 细节与注意事项:观众需要注意故事中喜剧和严肃元素的交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多层次解读。这类电影往往会挑战观众的情感认知,让人在笑声中思考生活的意义。 难度分级:正喜剧对初学者的难度略高于单纯的喜剧,因为它既要求观众理解笑点,又需要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电影真的好难难#2

喜剧(Comedy) 定义:喜剧以幽默和轻松的方式呈现,旨在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愉悦感。它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幽默,如情景喜剧、讽刺、滑稽等。 特点:轻松愉快、幽默诙谐、情节常常荒诞不经。 细节与注意事项:观众需要关注对话、情景和角色行为中的幽默元素,并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妙趣横生的解读。喜剧通常不会涉及太过严肃的议题,更多是为了放松和娱乐。 难度分级:对初学者而言,喜剧通常较易理解和欣赏,因为它的情节常常简单、直白,且主要目的是带给观众欢乐和笑声。
喜剧(Comedy) 定义:喜剧以幽默和轻松的方式呈现,旨在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愉悦感。它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幽默,如情景喜剧、讽刺、滑稽等。 特点:轻松愉快、幽默诙谐、情节常常荒诞不经。 细节与注意事项:观众需要关注对话、情景和角色行为中的幽默元素,并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妙趣横生的解读。喜剧通常不会涉及太过严肃的议题,更多是为了放松和娱乐。 难度分级:对初学者而言,喜剧通常较易理解和欣赏,因为它的情节常常简单、直白,且主要目的是带给观众欢乐和笑声。
《临时劫案 Rob N Roll》

《临时劫案 Rob N Roll》

评分:7.2分,银河的喜剧加银河的宿命主题的正喜剧(comedy drama)。《临时劫案》的的喜剧对白不够工整,同时用荒诞的劫上劫及偷上偷的情节表达手法亦中上水平。但作为曾在银河做过的新导演来说,是很好的。至少能够掌控到喜剧节奏加上银河的宿命主题。换个角度看,类似第一部的《饭戏攻心》,但差别在于正剧的主题不一样。都期待未来除了《饭戏》式的正喜剧(家庭伦理+喜剧)外,还有银河式的正喜剧(宿命讨论+喜剧)。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分:7.2分,银河的喜剧加银河的宿命主题的正喜剧(comedy drama)。《临时劫案》的的喜剧对白不够工整,同时用荒诞的劫上劫及偷上偷的情节表达手法亦中上水平。但作为曾在银河做过的新导演来说,是很好的。至少能够掌控到喜剧节奏加上银河的宿命主题。换个角度看,类似第一部的《饭戏攻心》,但差别在于正剧的主题不一样。都期待未来除了《饭戏》式的正喜剧(家庭伦理+喜剧)外,还有银河式的正喜剧(宿命讨论+喜剧)。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电影真的好难难#1

正剧(Drama) 定义:正剧通常着重于严肃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故事情节常常涉及人类生活中的挑战、冲突和情感,以及对人性、社会问题等的深刻探索。 特点:情感沉重、情节紧凑、角色深度塑造。 细节与注意事项:观众需要关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情感变化以及故事的深层含义。在处理社会议题和人性问题时,可能会触及一些成人主题,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难度分级:对初学者而言,理解和欣赏正剧可能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但也是观众拓展视野和情感共鸣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剧(Drama) 定义:正剧通常着重于严肃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故事情节常常涉及人类生活中的挑战、冲突和情感,以及对人性、社会问题等的深刻探索。 特点:情感沉重、情节紧凑、角色深度塑造。 细节与注意事项:观众需要关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情感变化以及故事的深层含义。在处理社会议题和人性问题时,可能会触及一些成人主题,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难度分级:对初学者而言,理解和欣赏正剧可能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但也是观众拓展视野和情感共鸣的重要途径之一。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2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2

《饭戏攻心2》的观影切入点: - 门槛较低:仅当喜剧的方式观看,但会觉得这部电影的故事非常空泛。笔者第二次观影属于这类型的观看方式。 - 门槛中等:仅当正剧的方式观看,但会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牵强。 - 门槛较高:当正喜剧的方式观看,但会非常考验观众对前作的认识,以及对片中笑话有极快的分析能力。这个模式最过瘾,但也最烧脑。
《饭戏攻心2》的观影切入点: - 门槛较低:仅当喜剧的方式观看,但会觉得这部电影的故事非常空泛。笔者第二次观影属于这类型的观看方式。 - 门槛中等:仅当正剧的方式观看,但会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牵强。 - 门槛较高:当正喜剧的方式观看,但会非常考验观众对前作的认识,以及对片中笑话有极快的分析能力。这个模式最过瘾,但也最烧脑。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1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1

笔者在第一次观看《饭戏攻心2》的时候,发现谢君豪饰演的六叔角色是一个很奇怪,且给笔者觉得不合理: 1. 二佬说是六叔安慰他说他不是油瓶仔是游艇仔。 2. 六叔仔第二场婚礼上当着长辈们面前向二佬说他是油瓶仔。 3. 六叔在第二场婚礼上暴打七叔,大伯也帮忙一份,因为七叔知道八叔勾义嫂(六叔的妻子)却知情不报。 4. 在第三场婚礼上,变成了鱼翅大会,六叔还要自己设计长辈图服装。 5. 在反枱那场戏,除了提起“穿红鞋,勾义嫂”,还要提起油瓶仔。 6. 在反枱后的婚礼,又拿着一笔钱出现,还要自爆自己也是油瓶仔。 在第一次的观看后,笔者对这个人物设定满是问号,直到第二次观影期间,才勉强想得通这个角色的个性,笔者觉得是一个做事比较冲动的性格。如果说他传统思想的话,可能比较难说得通。 虽然疼爱二佬,但做事比较冲动,结果差点破坏了二佬的婚礼。同时,在片末也自爆自己也是油瓶仔。 他憎恨七叔,但最后依然和解。但这个憎恨是真的只是发自他内心,还是受到大伯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呢? 至于六叔会那么在意二佬勾义嫂,除了是自己被勾义嫂、疼爱二佬外,也受到大伯的传统思想给影响呢? 欢迎各位提出看法,我们可以慢慢讨论。 如果有开拍《饭戏攻心番外篇》,笔者很想看1980年代的《饭戏攻心》,讲诉大佬的老爸怎样抢走二佬的老妈、八叔怎样抢走六叔的老婆、Monica老爸的外遇。英文名可以不再是Table of Six, 可以是 Love Triangle 3。还能让廖子妤、張滿源搭配一班来自《IT狗》的喜剧演员,来一部番外篇。
笔者在第一次观看《饭戏攻心2》的时候,发现谢君豪饰演的六叔角色是一个很奇怪,且给笔者觉得不合理: 1. 二佬说是六叔安慰他说他不是油瓶仔是游艇仔。 2. 六叔仔第二场婚礼上当着长辈们面前向二佬说他是油瓶仔。 3. 六叔在第二场婚礼上暴打七叔,大伯也帮忙一份,因为七叔知道八叔勾义嫂(六叔的妻子)却知情不报。 4. 在第三场婚礼上,变成了鱼翅大会,六叔还要自己设计长辈图服装。 5. 在反枱那场戏,除了提起“穿红鞋,勾义嫂”,还要提起油瓶仔。 6. 在反枱后的婚礼,又拿着一笔钱出现,还要自爆自己也是油瓶仔。 在第一次的观看后,笔者对这个人物设定满是问号,直到第二次观影期间,才勉强想得通这个角色的个性,笔者觉得是一个做事比较冲动的性格。如果说他传统思想的话,可能比较难说得通。 虽然疼爱二佬,但做事比较冲动,结果差点破坏了二佬的婚礼。同时,在片末也自爆自己也是油瓶仔。 他憎恨七叔,但最后依然和解。但这个憎恨是真的只是发自他内心,还是受到大伯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呢? 至于六叔会那么在意二佬勾义嫂,除了是自己被勾义嫂、疼爱二佬外,也受到大伯的传统思想给影响呢? 欢迎各位提出看法,我们可以慢慢讨论。 如果有开拍《饭戏攻心番外篇》,笔者很想看1980年代的《饭戏攻心》,讲诉大佬的老爸怎样抢走二佬的老妈、八叔怎样抢走六叔的老婆、Monica老爸的外遇。英文名可以不再是Table of Six, 可以是 Love Triangle 3。还能让廖子妤、張滿源搭配一班来自《IT狗》的喜剧演员,来一部番外篇。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0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0

在大概理解完三对情侣在《饭戏攻心2》的举动和复习《饭戏攻心》后,终于敢二刷《饭戏攻心》,因为我吃了保济丸。 二刷这部电影是需要做的,因为看一次,真的看不完导演为这部电影所埋下的细节。 如果第一次看《饭戏攻心2》看不懂的朋友,真心建议看第二次、第三次,但看之前可以找《饭戏攻心》复习或者看看这里所写的“《饭戏2攻心2》真的好难难”系列(可以称为保济丸)。
在大概理解完三对情侣在《饭戏攻心2》的举动和复习《饭戏攻心》后,终于敢二刷《饭戏攻心》,因为我吃了保济丸。 二刷这部电影是需要做的,因为看一次,真的看不完导演为这部电影所埋下的细节。 如果第一次看《饭戏攻心2》看不懂的朋友,真心建议看第二次、第三次,但看之前可以找《饭戏攻心》复习或者看看这里所写的“《饭戏2攻心2》真的好难难”系列(可以称为保济丸)。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9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9

《饭戏攻心2》作为故事完全连贯的续集,让笔者想整理一些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对白: “家人在哪裡,那裡就是我們的家。” “打開門,走出去,去遠點。” “相信的是命運,不信的就是緣分。” “他說什麼呀?其實我一直都聽不懂她說什麼的。” “不管多困難,都要一起走,一家人,一起走。” “做得大佬,乜都頂到。” “'兄你老母。' '你說什麼?我老母是你老母' '你老母是你老母, 我老母是我老母,我罵你老母,不是在罵我老母,因為你老母不是我老母, 老母。' ” “緣分這東西,你太隨便就會錯過,但太認真就會難過。” “這一飯,創意和廚藝得結合。豬扮牛、牛扮豬、蟹扮魚、魚扮蟹,還有這一道香甜苦瓜湯。苦瓜Jelly,甜品來的。還有轉到七彩 飯。” “嗨,好久不見。”
《饭戏攻心2》作为故事完全连贯的续集,让笔者想整理一些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对白: “家人在哪裡,那裡就是我們的家。” “打開門,走出去,去遠點。” “相信的是命運,不信的就是緣分。” “他說什麼呀?其實我一直都聽不懂她說什麼的。” “不管多困難,都要一起走,一家人,一起走。” “做得大佬,乜都頂到。” “'兄你老母。' '你說什麼?我老母是你老母' '你老母是你老母, 我老母是我老母,我罵你老母,不是在罵我老母,因為你老母不是我老母, 老母。' ” “緣分這東西,你太隨便就會錯過,但太認真就會難過。” “這一飯,創意和廚藝得結合。豬扮牛、牛扮豬、蟹扮魚、魚扮蟹,還有這一道香甜苦瓜湯。苦瓜Jelly,甜品來的。還有轉到七彩 飯。” “嗨,好久不見。”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8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8

Josephine的角色,在筆者看來,那是最少改動的角色之一。當初Josephine的心態是如果對方繼續這樣不變,她會選擇就分手。但因爲年紀大了,加上阿喵的出現,她漸漸的發現自己是喜歡三佬的,但缺乏安全感。 看完那麽多人物小傳,筆者在想如果將這部電影分成《飯戲攻心2》和《飯戲攻心3》,分別是兩個婚禮和一個婚禮,那麽會不會更加好呢?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Josephine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飯戲攻心》「人物小傳」系列,今天送上Josephine的。她與三佬雖然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但其實根據我的設定,他們談戀愛其實只是這十多年的事。為甚麼不就簡單地說他們十多歲開始拍拖就算?因為他們若然十多歲就開始姊弟戀,Josephine這個角色就太沒有說服力與吸引力——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怎會選個十多歲的小朋友來談戀愛(還要是三佬)?太不合理了。我想他們之間有多點糾纏,來讓Josephine有多點人生經歷,同時亦能突顯三佬的深情的。其實這一篇,我自己相當喜歡,感謝王菀之將Josephine演得那麼好。(曾說過,因為時間關係,我可沒有為三佬去寫「人物小傳」,所以陳湛文其實是從這一篇,與大佬、二佬那兩篇去重組三佬出來的。)又都是那一句,有些細節可能會在拍攝時作出修改,所以部份內容可能與最終最終上映的版本有出入。以下,又係又係又係長文慎入—Josephine(何嘉男)• 40歲,1981年出生,天蠍座• 長女,父母經營包伙食。那檔包伙食是母親首先經營的,她的廚藝傳授自當媽姐的婆婆。婆婆小時候由廣東來港,自梳到一家有錢人的家中當媽姐,一煮就幾十年• 大約三十歲的時候,她收養了好姊妹的女兒,視為親女看侍,那就是Josephine的母親• Josephine的母親沒機會唸書,一直就在廚房與婆婆一起工作,從小就學到一手好廚藝• 在母親大概二十歲左右,婆婆怕她嫁不出去,於是就安排了她到一同鄉的包伙食工場工作,憑著她的廚藝,很快就成了工場的第二把交椅,管理著幾名員工• 一次,她竟然收到了一封情信,原來是送貨的員工送飯到一家電子廠時,到處跟人説他們的大廚是位單身美少女,某位一直對伙食讚不絶口的單身小子知道後,就鼓起勇氣寫了封信去答謝她,更乘機約她外出看戲• 最後,那位小子成為了Josephine的爸爸,母親亦深深感到,「要留住一個男人,首先就要留住他的胃」的重要• 後來父親在電子廠一直升不到職,賺不到甚麼錢,於是母親叫他到工場幫忙• 由於母親習慣了一統天下式的管理,所以每當在工場裡,她會當丈夫是下人般呼呼喝喝,丈夫在長期被呼喝下,都變得習慣了,都不再當是甚麼一回事• 然而母親都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每晚回到家,她又懂得變做小鳥依人,裝回男尊女卑來讓丈夫高興• 他們結婚兩年左右,Josephine出生了• 她出生不久便被母親揹著回工場上班,與工場裡的叔叔、姨姨們感情很好,大家都當她是女兒一樣• 父母之後再生了兩個弟弟,身為大家姐的Josephine很快便學懂自立,因為她還要負責照顧弟弟。她很愛那兩位弟弟,所以完全不當是苦差• 她八歲左右,就懂得到工場幫手,初時是負責摘豆角、洗米等簡單的工作,慢慢地十歲左右已經懂得切瓜與炸東西(因為炒大窩菜要太大力,所以她要再大很多才能參與)• 媽媽工作時會開著收音機,媽媽特別愛聽陳百強,於是她也愛上了陳百強,媽媽告訴她,陳百強這種公子是夢想中男人,我們凡人是不會得到的• Josephine聽完再看看麻甩的爸爸,很快就明白了• 她天天看著母親「大汗叠細汗」的煮著,不太明白她為甚麼堅持著,有一天,她參與派飯,目擊過人們吃得開懷,甚至開口跟她讚母親的手藝時,她就覺得很快樂,她發現原來烹飪是這樣的一回事• 她回去跟媽媽說:「我終於明白你為甚麼那麼喜愛烹飪了!」媽媽卻說:「黐線,唔煮我哋成家食咩呀?有得揀我都唔想再煮呀!」• 年輕的她一時間處理不到這個反差,但也唯有繼續做著• 她一邊在工場幫忙,一邊照顧弟弟們,但同時又努力抽時間唸書,因為她知道她要成為弟弟們的榜樣,她一直保持著中上的成績• 如果她放棄到工場幫忙,她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甚至可以考到第一名──這些她都明白,但她就要這樣做,就等如她知道母親若果只集中煮一道菜,一定會煮得極美味,但工場就是要同一時間起好八道菜,還要每一道都剛好都是熱的。這是選擇•...
Josephine的角色,在筆者看來,那是最少改動的角色之一。當初Josephine的心態是如果對方繼續這樣不變,她會選擇就分手。但因爲年紀大了,加上阿喵的出現,她漸漸的發現自己是喜歡三佬的,但缺乏安全感。 看完那麽多人物小傳,筆者在想如果將這部電影分成《飯戲攻心2》和《飯戲攻心3》,分別是兩個婚禮和一個婚禮,那麽會不會更加好呢?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Josephine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飯戲攻心》「人物小傳」系列,今天送上Josephine的。她與三佬雖然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但其實根據我的設定,他們談戀愛其實只是這十多年的事。為甚麼不就簡單地說他們十多歲開始拍拖就算?因為他們若然十多歲就開始姊弟戀,Josephine這個角色就太沒有說服力與吸引力——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怎會選個十多歲的小朋友來談戀愛(還要是三佬)?太不合理了。我想他們之間有多點糾纏,來讓Josephine有多點人生經歷,同時亦能突顯三佬的深情的。其實這一篇,我自己相當喜歡,感謝王菀之將Josephine演得那麼好。(曾說過,因為時間關係,我可沒有為三佬去寫「人物小傳」,所以陳湛文其實是從這一篇,與大佬、二佬那兩篇去重組三佬出來的。)又都是那一句,有些細節可能會在拍攝時作出修改,所以部份內容可能與最終最終上映的版本有出入。以下,又係又係又係長文慎入—Josephine(何嘉男)• 40歲,1981年出生,天蠍座• 長女,父母經營包伙食。那檔包伙食是母親首先經營的,她的廚藝傳授自當媽姐的婆婆。婆婆小時候由廣東來港,自梳到一家有錢人的家中當媽姐,一煮就幾十年• 大約三十歲的時候,她收養了好姊妹的女兒,視為親女看侍,那就是Josephine的母親• Josephine的母親沒機會唸書,一直就在廚房與婆婆一起工作,從小就學到一手好廚藝• 在母親大概二十歲左右,婆婆怕她嫁不出去,於是就安排了她到一同鄉的包伙食工場工作,憑著她的廚藝,很快就成了工場的第二把交椅,管理著幾名員工• 一次,她竟然收到了一封情信,原來是送貨的員工送飯到一家電子廠時,到處跟人説他們的大廚是位單身美少女,某位一直對伙食讚不絶口的單身小子知道後,就鼓起勇氣寫了封信去答謝她,更乘機約她外出看戲• 最後,那位小子成為了Josephine的爸爸,母親亦深深感到,「要留住一個男人,首先就要留住他的胃」的重要• 後來父親在電子廠一直升不到職,賺不到甚麼錢,於是母親叫他到工場幫忙• 由於母親習慣了一統天下式的管理,所以每當在工場裡,她會當丈夫是下人般呼呼喝喝,丈夫在長期被呼喝下,都變得習慣了,都不再當是甚麼一回事• 然而母親都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每晚回到家,她又懂得變做小鳥依人,裝回男尊女卑來讓丈夫高興• 他們結婚兩年左右,Josephine出生了• 她出生不久便被母親揹著回工場上班,與工場裡的叔叔、姨姨們感情很好,大家都當她是女兒一樣• 父母之後再生了兩個弟弟,身為大家姐的Josephine很快便學懂自立,因為她還要負責照顧弟弟。她很愛那兩位弟弟,所以完全不當是苦差• 她八歲左右,就懂得到工場幫手,初時是負責摘豆角、洗米等簡單的工作,慢慢地十歲左右已經懂得切瓜與炸東西(因為炒大窩菜要太大力,所以她要再大很多才能參與)• 媽媽工作時會開著收音機,媽媽特別愛聽陳百強,於是她也愛上了陳百強,媽媽告訴她,陳百強這種公子是夢想中男人,我們凡人是不會得到的• Josephine聽完再看看麻甩的爸爸,很快就明白了• 她天天看著母親「大汗叠細汗」的煮著,不太明白她為甚麼堅持著,有一天,她參與派飯,目擊過人們吃得開懷,甚至開口跟她讚母親的手藝時,她就覺得很快樂,她發現原來烹飪是這樣的一回事• 她回去跟媽媽說:「我終於明白你為甚麼那麼喜愛烹飪了!」媽媽卻說:「黐線,唔煮我哋成家食咩呀?有得揀我都唔想再煮呀!」• 年輕的她一時間處理不到這個反差,但也唯有繼續做著• 她一邊在工場幫忙,一邊照顧弟弟們,但同時又努力抽時間唸書,因為她知道她要成為弟弟們的榜樣,她一直保持著中上的成績• 如果她放棄到工場幫忙,她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甚至可以考到第一名──這些她都明白,但她就要這樣做,就等如她知道母親若果只集中煮一道菜,一定會煮得極美味,但工場就是要同一時間起好八道菜,還要每一道都剛好都是熱的。這是選擇• Josephine很尊重父母,雖然不經常談話,但看著母親日間在工場呼喝父親,晚上又糖黐豆般,她覺得這是很正常的情侶相處方式• 當媽姐的婆婆偶爾會來探望他們,婆婆的價值觀非常傳統,母親也因為感激婆婆當年的收養而非常尊重她,所以她們很堅持婆婆的教訓──女孩要自強,也要鍚身,未結婚不可以蝕底畀男仔• 1993年,陳百強離世,只得13歲的她見母親傷心,她也很傷心,那一年老師要她們改英文名,於是她替自己改了Josephine,因為陳百強有首歌叫《再見Josephine》,那次開始,她開始害怕失去任何曾經習慣的人和事• Josephine中學時,認識了廿多歲的校草陳鴻(大哥),她跟其他同學一様偷偷看他,其實她不知道甚麼是愛情,但只感到幾個女同學圍在一起討論一個男生是很開心的事• 有天,大哥到來找這位小師妹為他的攝影學會準備迎新會的小吃,Josephine大顯身手,終於因為小吃的吸引令到學會的登記人數破紀錄,大哥一邊在老師面前邀功,一邊努力討好這位小師妹,求她以後都要繼續幫手• Josephine與大哥變得熟絡後,就開始了她所相信的那種男女相處方式──在公開場合開口就罵,在夜欄人靜時就表現溫柔;可惜她與大哥不是情侶,一直沒有經歷「夜欄人靜」這個階段,於是大哥因為天天都給她罵,很快就知道自己不會喜歡這個女人• 相處過後,Josephine知道大哥的父親開叉燒工場,於是她立即告訴父母,自此兩家又變成朋友,大哥的父親隔兩天就送平價叉燒到Josephine母親的包伙食工場,母親用少少錢入貨就可以煮少一味餸;Josephine每天又會送伙食到大哥家,解決三兄弟的晚飯• 由於Josephine習慣照顧自己的弟弟,15歲的她對於比自己小六年,只得9歲的三弟照顧有加,十分溫柔;在三弟眼中,Josephine就是他人生中第一位母親以外對自己最好的一位大姐姐• 2000年,19歲。包伙食的生意開始走下坡,Josephine亦考了入教育學院,於是沒有再為大哥家送飯,也少了與大哥一家聯絡,13歲的三弟看著自己跟了四年的大姐姐離去,覺得深受打擊,但沒有流露出來• Josephine在教育學院學得不錯,成績也一直保持中上,但為甚麼沒有再加倍努力考上第一?因為她還要抽時間去撐著體力大不如前的父母,以及看管兩名踏入青春期的弟弟,她的成績足夠畢業就夠了• 2004,畢業後,Josephine 23歲回到母校任教家政,人工不錯,可以支撐弟弟們的學費與零用,同時間包伙食的生意只剩下以前的三分一,很多員工都自然流失沒有再請新人,婆婆亦已退休沒有再做媽姐,回到工場幫忙,包伙食終於真的只變成幾個人的家庭式生意• 那時三弟17歲,在學校唸中五,正值青春期的他忽然看見當年的大姐姐以老師姿態回校任教,感情一發不可收拾,明明平時連跟女生説話也不敢的他,竟然夠膽向她示愛• Josephine根本只當他是小朋友,於是隨便説:「如果你能考進大學,我就考慮跟你拍拖。」三弟聽到後發憤圖強• 之後的時間,也有其他年長一點的老師追求Josephine,但她就是不知怎的,好像不懂相處一様,男的覺得她煩,她又嫌大男人說的話太複雜,後來她才發現,原來她好像從未試過與一個年紀比他大十五年內,甚至同齢的男生好好相處過,除了一早已視為死黨的大哥• 2006年,Josephine 25歲,19歲的三弟重讀了一年才勉強考入了IVE唸「飛機維修工程高級文憑」,他選那科根本不是為興趣,而是因為那科算在他報說那一刻還有學位剩而已• 三弟未能考入大學,Josephine當然可以即時拒絕他的感情,但她發現三弟本來的成績原來是全班尾三,這次對他來説根本已經是作出了人生最大的努力,也有些感動,不過還是未肯接受他• 三弟應付不了學業上的英語,Josephine看不過眼為他補習,究竟對三弟是哪種感情,她也想不通• 兩位弟弟都開始拍拖,經常不回家,Josephine開始不用照顧他們;而包伙食生意亦剩下很少客戶,只靠父母、婆婆及兩三名老員工已搞定,她忽然變得很有空• 2007年,三弟的父母同年相繼離世,她主動去探望他們三兄弟,尤其關心被打擊得最大的三弟,主動煮了一星期的晚飯給他們• 三兄弟正式搬到叉燒工場居住,大哥要裝修廚房的時候都主動問她的意見,因為大哥根本不知一個廚房應該怎様運作• 廚房弄好後,也被大哥半呃半氹請她上去煮過幾餐飯,她小時候也算是與他們一起成長過一段時間,所以也不太介意• 2008年,三弟畢業,緊接就失業,開始沉迷打遊戲,Josephine看不過眼,罵他爛泥扶唔上壁• 2009年,28歲,她接受不了自己竟然單身那麼久,於是決定接受訓導主任的追求,那位主任35歲,算是成熟穩重的荀盤• 一晚,Josephine用心煮了一餐三餸一湯與訓導主任共享,怎料訓導主任笑著說:「你今日係咪煮得好趕?」暗示覺得不好吃• Josephine第二天就致電給他説二人應該不會有發展機會• 同一個月,22歲的三弟找到工作了,在一間大型的網吧當技術員,他正式追求Josephine,Josephine見他如此長情,其實也有點感動• Josephine作了最後一個實驗,她煮了與訓導主任那晚一様的四餸一湯出來給三弟吃,想看看他的反應,想不到三弟邊吃邊大叫好吃,還將桌上所有東西都吃光了,Josephine像是中了箭一様• 其實三弟在九歲開始就吃Josephine煮的菜,怎會不喜歡她的手藝,二人拉扯了那麼多年,終於開始正式拍拖了• Josephine潛意識中都有想過,究竟是自己太習慣照顧人,三弟又太習慣被人照顧所以才走在一起?可能是,不過暫時相處得算舒服,偶爾到他家裡與大哥又很Friend,沒有甚麼外在的大問題,於是決定拍到有更好的人出現才算• 二人就這様拍了兩年拖,Josephine偶爾會到三弟家煮飯給他們吃,但怎也不肯留宿,因為婆婆説過一天未結婚,女仔都不可以在男仔家過夜,雖然那時她已經30歲• 2011年,30歲,「香港教育學院」正式停辨「家政」和「設計與科技」的老師訓練,從這年起再無家政科教師供應。Josephine擔心這科會越來越不被重視,甚至被取消,但三弟卻覺得無人再加入,即是Josephine的身份越來越值錢• 事情的兩個看法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Josephine又真的被學校升了職,當上了主任,她也唯有見步行步• 自身的不安,也讓她要三弟認真想想自己的事業,人工低無所謂,但有發展的機會才是最重要,同時機場又真的有維修員的空缺出現,三弟決定聽話,重頭開始返回自己唸的那科,發展事業,Josephine對於自己能影響到這個男人,感到安慰• 自始,三弟的工作在牛頭角與赤臘角兩邊走,十分辛苦,Josephine擔心他捱不住,經常煲湯水給他• 2013年,由於交通時間太長,人工又少,三弟與四個男同事在東涌附近合租了一個小單位共住,五個人擠在五百呎地方,只在周末返牛頭角睡。• 幾個年輕男人住在一起,當然晚晚打機打麻雀玩啤牌睇波,於是少了時間覆Josephine的訊息,Josephine不滿• 二人經常不能見面,加上身邊經常有人説東涌住了很多廿二、三歲的空姐,32歲的Josephine感到不安• Josephine開始經常借故拿湯到東涌給三弟喝,每次到來都不見女人的痕跡,但見三弟因為無王管而沉迷著打機,於是都會給予責罵• Josephine每次出現,都會讓其他同住的男人起哄,變成要煮飯給他們吃,由於不想連買餸錢都蝕給他們,唯有選擇早上去探望,但到夜晚又會擔心• 二人雖然偶爾會爭吵,但三弟久不久又會在機場禁區或者東涌的名店城買些小禮物給她,她又覺得其實他也算有些心思,至少從未試過大男人地罵過她• 擔心、責罵、安慰,三者無限重覆著,這様的關係一直維持下去• Josephine就這様兩邊走了幾年,逢週未就到牛頭角煮晚餐給三兄弟一起吃,她煮著煮著,忽然發現這幾年來也沒有出現過一個讓她想離開三弟的男人,而且這種關係竟然又頗舒服,她也覺意想不到• 後來她發現,她與三弟的相處,不就是她爸爸與媽媽的翻版嗎?所以她才覺得那麼的順眼,然而當中的分別,就是有沒有結婚而已• 2014年,33歲,其中一名弟弟結婚了,家人雖然不是很有錢,但由於婆婆思想傳統,也是第一次娶孫新抱,所以也攪得喜喜慶慶,她也拿出了一些積蓄出來幫忙• 大哥與三弟也有到來喝喜酒,Josephine家人當然知道三弟與她拍拖,但Josephine卻叫他不要告訴其他親戚,免得被問長問短,這次卻輪到三弟有點介意• 三弟事後與Josephine正式第一次爭吵,各自就婚姻問題正式攤牌,最後共識是:三弟是願意結婚的,不過要等到他「事業有成」之後,然而「事業有成」這四個字的定義,大家卻沒有共識• 那一年是Josephine最想分手的一年,但不知怎的,可能是沒人追,又可能是那年又未流行交友App,更可能是因為那年太忙,終於又捱了過去• 還是,因為無論是婆婆還是父母,他們的人生都是對著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做到老的,她根本就害怕失去任何曾經習慣的人和事,就像當日失去陳百強一樣• 2015年,34歲,二人又因為結婚問題吵了一次交,終於三弟答應開一個聯名戶口,每月各自入錢進去:Josephine五千,三弟二千• 2016年尾,教育局正式將「家政科」改名為「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課程包括「資訊及通訊科技」、「物料和結構」、「營運和製造」、「策略和管理」、「系統和控制」及「科技與生活」,總之複雜了很多,她根本忙得沒有時間去理會自己的愛情• 2017年,三弟都30歲了,幾名男同事被炒,唯有一起退租,返回牛頭角居住,Josephine忽然又覺得心安了一點• 36歲的她開始偶爾瞞著婆婆在三弟家留宿,但堅持沒有搬進去住,因為女仔不可以未結婚就同男仔一齊住• 學校越來越著重課外活動比賽的成績,她帶領一班同學參與網台搞的歷史烹飪比賽,重組宋朝的美食,終拿了大獎,被學校重用,事業從未如此充實過• 2018年,37歲,一個人揹起了整個「科技教育科」,是學校最重視的幾位老師之一,同年,31歲的三弟突然説結婚有望,因為他終於找到了真正的人生方向──電競運動員,Josephine嚇得不知所措• 原來搬回牛頭角的這一年,由於三弟習慣不了牛頭角與赤臘角辛苦地兩邊走,而又一直未有升過職的生活,經常放工後重回當年第一份工的網吧玩樂,被老闆「發現」他根本是全新電競遊戲《今晚打大佬》(Kill the big boss tonight)的天才玩家!• 於是經過一翻資料搜集與計劃下,他決定與幾位之前被裁的同事自組電競隊,全身投入電競世界,並肯定三年後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雖然三十一歲才當電競運動員算老,但他有信心不成問題• Josephine當然反對,不過在各自財政獨立的大前題下,三弟不用交租,又有少許積蓄,又有前老闆投資二十萬的合約,證明會繼續支持電競隊的發展,又答應每月會繼續入二千元到聯名戶口,唯有答應• 其實她已暗暗向自己説,他的轉變可能對她來説是好事,因為她可以對自己説──這是最後的三年,若果三年後他沒有所謂的成功起來,40歲的自己一定要離開• 然而當真正到40歲之時,若然他又真的未有成功,自己又會願意離開嗎?她其實未知道• 然而2021年的一天,學校忽然跟她説整個科目下學期將會取消,她失業了…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7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7

此外還有,這次電影主題 Monica 的人物小傳*。 *相信當中可能有大部分已經爲《飯戲攻心2》的劇情做出修改,所以我們當作第一部《飯戲攻心》人物背景看看就好。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Monica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飯戲攻心》「人物小傳」系列,今天送上Monica的。這篇與大佬、二佬各有一些關係,三篇可以互相對照一下。Monica的背景與主線沒有太大直接關係,所以我設計的時候,主要是為了完全Monica的個性、習慣與信念。還記得Stephy看完後說:「咦?呢度都可以拍一齣戲喎。」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拍成一齣戲,當然,若能夠變成喜劇就更好。盡力而為。都是那一句,有些細節可能會在拍攝時作出修改,所以部份內容可能與最終最終上映的版本有出入。以下,又係又係長文慎入—Monica(馮靜)• 37歲,1983年出生,白羊座• 成長於單親家庭,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已去世,由母親一手養大,兩母女相依為命,感情很好• 小時候父親是一名中醫,於九龍城開醫館,她六歲之前都經常出入九龍城,她記得父親會常常拖著她到豪華餅店買蛋撻吃• 六歲那年,父親離世,醫館都關門了,那個年代還沒有保育的概念,那個招牌隨著舖頭交予下一手之後就扔掉了• 家裡靠著母親一個人當一份普通的文職養家,她小學開始已習慣放學後留在學校做功課,待母親放工才接她回家晚飯• 在放學後的時間,一班小孩經常都失控,有幾個比較頑劣的男生常常欺負女生,Monica個子雖小,但她就是有著一份不知怎來的正義感,站出來抵抗那班男生,還不時到教員室告發壞同學,老師經常都讚她是好孩子• 兩母女睡覺時,母親都愛說父親的往事,父親是一名極出色的中醫,救過不少名人,也經常贈醫施藥,幫過很多人,是保護九龍城的英雄• 父親與母親青梅竹馬,每次説起一個又一個父親與九龍城的故事,說來都相當投入,這位從來都不在的父親,就在母親所說的故事中,一直陪著Monica成長,更成為了她的偶像• 媽媽也留下了很多醫館內的舊物,很多都有著多年歷史,Monica嗅著嗅著,開始認為那陣中藥味是爸爸的味道• 她慢慢開始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經過一間中醫館,都會想──如果這就是爸爸的醫館就好了• 她一直背負著一個「保護世界」的包袱,於是很努力地讀書,因為媽媽說有好成績,長大後有甚麼夢想,都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做得到• 1995年,12歲,一晚母親不知何故渴多了酒,家裡忘了關火而發生火警,Monica幸好趕得及醒來,英勇地帶著媽媽離去,可惜家裡珍藏著的父親醫館遺物,以至所有Monica與父親的合照都被燒光了,Monica傷心不已• 1996年,13歲,兩母女重過新生,母親開始每星期都會煮一些很「男人」的餸菜來吃,原來那是她父親生前最愛吃的東西:鵝腸、扣肉等等,她説:「甚麼都留不下來,唯有味道。」母親那時還會開一支啤酒來喝• 母親個性單純,經常被人騙與欺負,連去街巿買菜都會被「呃秤」,Monica自上次的火災後更愛母心切,加上經常代入了父親的身份,所以開始不自覺地會為了保護母親而會流露出粗豪的舉動• 1998年,15歲,中三。她唸的中學附近很多馬路,初中的同學過馬路都很危險,於是她加入了交通安全隊,每日放學都拿著一個重重的鐵牌,站到馬路中間協助同學放學,她很滿足• 2000年,17歲,某間她每天都經過的一間中醫館倒閉了,工人們在清拆,她發現它的招牌被隨便掉在一旁,她才忽然發現其實很多中醫館的招牌都是書法來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掉了一個就從此失去了• 她猶疑著應否拾起它,但又想到沒有地方可以收藏起來,就在想著想著之時,她親眼看著工人們把那個招牌打碎,扔上泥頭車,她的心很痛• 這個經歷,讓她忽然想通了:她要用方法去保護我們美好的過去• 後來,她漸漸地愛上了保育,對很多舊物都很有興趣,其實一切源自一份贖罪的想法,可是她又討厭贖罪這種感覺,於是更慢慢「正能量」上身,把自己的行為與成效想得越來越美好•...
此外還有,這次電影主題 Monica 的人物小傳*。 *相信當中可能有大部分已經爲《飯戲攻心2》的劇情做出修改,所以我們當作第一部《飯戲攻心》人物背景看看就好。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Monica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飯戲攻心》「人物小傳」系列,今天送上Monica的。這篇與大佬、二佬各有一些關係,三篇可以互相對照一下。Monica的背景與主線沒有太大直接關係,所以我設計的時候,主要是為了完全Monica的個性、習慣與信念。還記得Stephy看完後說:「咦?呢度都可以拍一齣戲喎。」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拍成一齣戲,當然,若能夠變成喜劇就更好。盡力而為。都是那一句,有些細節可能會在拍攝時作出修改,所以部份內容可能與最終最終上映的版本有出入。以下,又係又係長文慎入—Monica(馮靜)• 37歲,1983年出生,白羊座• 成長於單親家庭,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已去世,由母親一手養大,兩母女相依為命,感情很好• 小時候父親是一名中醫,於九龍城開醫館,她六歲之前都經常出入九龍城,她記得父親會常常拖著她到豪華餅店買蛋撻吃• 六歲那年,父親離世,醫館都關門了,那個年代還沒有保育的概念,那個招牌隨著舖頭交予下一手之後就扔掉了• 家裡靠著母親一個人當一份普通的文職養家,她小學開始已習慣放學後留在學校做功課,待母親放工才接她回家晚飯• 在放學後的時間,一班小孩經常都失控,有幾個比較頑劣的男生常常欺負女生,Monica個子雖小,但她就是有著一份不知怎來的正義感,站出來抵抗那班男生,還不時到教員室告發壞同學,老師經常都讚她是好孩子• 兩母女睡覺時,母親都愛說父親的往事,父親是一名極出色的中醫,救過不少名人,也經常贈醫施藥,幫過很多人,是保護九龍城的英雄• 父親與母親青梅竹馬,每次説起一個又一個父親與九龍城的故事,說來都相當投入,這位從來都不在的父親,就在母親所說的故事中,一直陪著Monica成長,更成為了她的偶像• 媽媽也留下了很多醫館內的舊物,很多都有著多年歷史,Monica嗅著嗅著,開始認為那陣中藥味是爸爸的味道• 她慢慢開始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經過一間中醫館,都會想──如果這就是爸爸的醫館就好了• 她一直背負著一個「保護世界」的包袱,於是很努力地讀書,因為媽媽說有好成績,長大後有甚麼夢想,都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做得到• 1995年,12歲,一晚母親不知何故渴多了酒,家裡忘了關火而發生火警,Monica幸好趕得及醒來,英勇地帶著媽媽離去,可惜家裡珍藏著的父親醫館遺物,以至所有Monica與父親的合照都被燒光了,Monica傷心不已• 1996年,13歲,兩母女重過新生,母親開始每星期都會煮一些很「男人」的餸菜來吃,原來那是她父親生前最愛吃的東西:鵝腸、扣肉等等,她説:「甚麼都留不下來,唯有味道。」母親那時還會開一支啤酒來喝• 母親個性單純,經常被人騙與欺負,連去街巿買菜都會被「呃秤」,Monica自上次的火災後更愛母心切,加上經常代入了父親的身份,所以開始不自覺地會為了保護母親而會流露出粗豪的舉動• 1998年,15歲,中三。她唸的中學附近很多馬路,初中的同學過馬路都很危險,於是她加入了交通安全隊,每日放學都拿著一個重重的鐵牌,站到馬路中間協助同學放學,她很滿足• 2000年,17歲,某間她每天都經過的一間中醫館倒閉了,工人們在清拆,她發現它的招牌被隨便掉在一旁,她才忽然發現其實很多中醫館的招牌都是書法來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掉了一個就從此失去了• 她猶疑著應否拾起它,但又想到沒有地方可以收藏起來,就在想著想著之時,她親眼看著工人們把那個招牌打碎,扔上泥頭車,她的心很痛• 這個經歷,讓她忽然想通了:她要用方法去保護我們美好的過去• 後來,她漸漸地愛上了保育,對很多舊物都很有興趣,其實一切源自一份贖罪的想法,可是她又討厭贖罪這種感覺,於是更慢慢「正能量」上身,把自己的行為與成效想得越來越美好• 2003年,20歲,考入了中大,就讀BA Programme in Cultural Management(文化管理文學士),讀得有點吃力,但本著一份盲衝與不放棄的精神,說服自己一定要做得到,終於最後還是成功畢業• 22歲,與一男同學相戀,本著對學業一様努力的精神,同様愛得很努力與投入• 2006年畢業後,她到了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藥油公司的傳檔部門工作,負責倡議怎様保育公司歷史、文物的政策,怎料發現事與願違,那個部門根本就是為了應付90歲的創辦人的願望與公關形象而設,不但人工少,而且新一代的管理層根本就無心保育,內心很痛苦• 同時間,隨著網絡發達,她嘗試上網查看當年父親的事跡,但怎也查不出來• 2007年,與拍拖兩年的男同學分手了,原來是男方覺得跟她拍拖很累,她愛得太用力,男方覺得回報不了她就很有壓力• 於是2008年,她回到中文大學兼讀了MA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文化研究文學碩士),一邊工作一邊兼讀,因為她發現只有讀書是她可以用努力去換成對等的成果,甚至是她唯一可以掌握到的事,但其實過程中她已經讀得相當吃力• 同時間,她在大機構繼續努力,但工作越來越無聊,甚至開始要在員工大旅行搞攤位遊戲給小朋友玩,鬥志被打擊得很大• 母親因健康問題提早退休,到一些慈善機構做義工,經常跟不同的孤苦者講一些美麗的勵志故事• Monica開始漸漸發現母親當日講的父親事跡應該是謊話,其實父親當年只是一名醫術不太好的中醫,九龍城的人口不多,很多人都覺得他不濟,根本不是甚麼英雄。那個時候就算他不是因病離世,叔公留下的醫館其實都很大機會會倒閉。可是Monica不太想去面對真相,亦不打算踢爆• 2011年,碩士畢業,藥油公司的創辦人逝世兩周年,公司解散了她任職的歷史部門。• 比較適合她的工作,大部份都是屬於文化研究類,流動性低,很多人都可以一做就幾十年,所以她失業了一段時間才找到工作• 終於,她加入了一間大型的物業管理公司,任職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的巿場推廣主任。表面上是參與策劃不同大型商場的季節性活動,但其實仍是打雜一個,人工不高,但因前路茫茫,又堅強撐下去• 2012年,再次拍拖,這次是朋友的朋友,是一名從事會計工作的平凡男人,這次她學習不要再愛得太用力,怎料拍拖兩年後,才發現這個平凡的男人根本沒停過與前度偷食,最後分手時,對方說了一句:你太善良• 2013年,中秋,公司想省錢不搞任何與版權有關的展覧,Monica為公司構思了一個關於香港中秋文物的主題展覧,找來了很多幾十年歷史的月餅模、海報、月餅盒等東西,想不到頗受歡迎,又省錢,於是公司決定每年搞兩次老香港主題展覧• 而每次展覽過後,她都好好地把那些「文物」保存在公司的不同地方,雖然之後未必再有用• 開始了尋找香港舊物的工作之後,她為公司創作了不同的主題:懷舊遊樂場、啟德機場、舊戲院等等,在追尋舊物的過程,她感慨地感到其實她最想找到的,是父親當年的招牌,可惜已沒可能找得到• 2014年,公司邀請了大哥來拍攝一個老香港招牌的宣傳照片,二人結識,Monica驚訝於大哥用黑白所拍攝的古老質感,亦是第一次從藝術中感到一份共鳴,在大哥簡單的示愛後,二人就成了情侶• 初時二人關係良好,Monica衝動而硬頸;大哥內向踏實,一凹一凸相處得不錯,而最重要是兩人都心地善良• Monica很欣賞大哥的善良,不像一般口花花的攝影師,還願意為了她而改變自己,又會偶爾說出一些「心靈雞湯」式的正能量金句,讓她得到很大的力量• 大哥對Monica的任何堅持都沒有意見,還用金句來鼓勵她,有時甚至免費替她的公司拍照,只要她開心就好• 2016,母親去世,大哥伴著她撐過去• 她一直不敢扔掉母親的遺物,她仍然望在那堆遺物中找到任何一張一家三口的合照,然而其實她早已找過很多遍,根本不會再有• 與大哥一起時,發現自己無論愛得多用力,大哥也「食得起」,她終發現最好的愛情,應該是兩個人的愛夠深,完全接受到對方能夠做回己• 她到大哥家作客時,經常會見到二弟,但由於與大哥熱戀中,所以對二弟沒有甚麼感覺• 大哥有想過叫Monica搬來住,但她不肯,想有自己的空間,其實大哥暗地已做好了部份裝修(例如加多了一個漂亮的洗手間),準備她改變主意時就隨時搬來• Monica終於微升一級為高級項目發展主任,於是更投入工作,但又經常在一些「正義」的事情上過份堅持,於是經常碰壁,大哥開解過她,但她就是繼續撞板,又因工作影響心情與二人關係,大哥繼續啞忍,但Monica感覺不到• 後來,大哥深感在香港搞保育是「冇得搞」,那些「古董」其實沒有太多人欣賞,公司也沒有珍惜這些過期展品的必然性,開始暗示她應是時候放棄,Monica覺得是大哥開始想改變她,二人關係轉差• 2018年,隨著年齡漸長,但見事業未再有起色,她決定再回中大報讀六年的Part time 博士課程:M.Phil.-Ph.D. in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哲學碩士博士銜接課程),論文題目是:「以戰後香港招牌設計重構1950-80香港民生」• 怎料她報讀過後,大哥因為怕她壓力太大而提出反對,她感到大哥不太支持自己,亦發現原來一直以來大哥都只是出於啞忍與強行包容,二人相處根本就有問題• 終於再加上一些誤會,二人分手收場• Monica悔氣地叫大哥「不要再找」她,但之後大哥竟真的沒有再出現過,她情緒變得很低落• 她每天上班下班,有時甚至在公司附近好像見到大哥的身影,她覺得自己壓力大得好像出了幻覺(其實是大哥經常來想偷偷碰見她,但她卻不知道)• 公司來了一名新上司,是來自另一間公關公司的,她的管理方式比之前的更急功近利,亦有點潔癖,常常希望公司能一塵不染,所以Monica儲下的舊物開始成了她的眼中釘• 入學三年,Monica奔走在正職與讀書之間,十分辛苦,加上辦公室政治與經濟壓力,她更感寂寞,開始懷念被人關心的日子,但同時因為辛苦而更氣大哥離她而去• 她去了看醫生,醫生說她壓力太大,有情緒病,所以會突然燥底,受到大刺激還有機會「跳掣」• 2020年,意外重遇二弟,見他對自己展開追求,又支持她的每一個選擇,甚至包容她「跳掣」,她感到被人竉愛而心動,決定勇敢接受• 二弟透露擔心她對大哥念念不忘,Monica多番強調自己已忘記他• 二弟說為免Monica難做,他承諾一定會親自跟大哥說清楚才帶她回家,她多次追問,有一天二弟說:他說了• 她聽到這句,竟感到有少少傷心,但很快就說服自己:我沒有傷心,我已準備好向前走…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6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6

真的沒想到二佬竟然那麽深愛Monica。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二佬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大佬的『人物小傳』」,今天送上二佬的。這篇與大佬那篇的關係互相影響著,所以可以一齊看。二佬的個性比較複雜,所以合理的人物背景很重要,然而這段異父異母的關係為這個角色的成長帶來了很多的合理性。很多調查都提過,兄弟姊妹中處於「夾心」中的一位,往往最容易被父母忽略,加上陳氏家族的複雜背景,二佬……其實也有他自己的苦況。很多電影中的喜劇,其實都是來自悲劇。以下,又係長文慎入--二弟(陳禮)• 41歲,1980年出生,獅子座• 母親當年是一名舞女,父親是舞廳睇場,二人結婚不久就誕下了他,本名李成禮• 母親當年都只是因為家貧而被賣入舞廳,一直渴望得到愛,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可惜事與願遺• 父親是一名老粗,沒錢帶妻子出火坑但又自尊心重,於是孩子出生不久就爆出家暴• 大哥的父親是一名叉燒工場的小職員,失婚後被朋友帶到舞廳,結識了母親,忠直而戇居的他遇上渴望成為賢妻良母的母親一拍即合• 終於母親在未辦好離婚手續的情況下,就跟了他走了,他成了二弟的後父• 三歲的二弟這時遇上十一歲的大哥,二人忽然成為兄弟,但二弟那時還小,所以未有甚麼感覺• 親生父親不停在騷擾他們,後父為了保護這個家吃了不少苦頭,母親感動• 母親生怕大哥不愛二弟,於是對二弟特別嚴格,一定要他「乖」,尤其在後父與大哥面前• 果然每次他在後父與大哥面前表現得「乖」,媽媽就會很快樂,於是五、六歲左右就懂得演「乖」去逗大家快樂• 母親為了讓大家更像一家人,帶了二弟去改名,跟了大哥「陳鴻」這名字的格式,由「李成禮」改為「陳禮」• 後父工作了廿年的叉燒工場老闆要移民,竟然將工場留下來給他打理,後父覺是新妻子好腳頭,一家四口感情更加好• 母親帶大哥去檢查,終證實大哥有色盲,他一直不明白甚麼叫色盲,只知哥哥有些奇怪的病,要關心他多一點• 七歲左右,三弟出生,媽媽很快樂,因為是她與後父的孩子,她感到這個家更加鞏固了• 大哥非常照顧自己,連第一次打工出糧也會選擇買禮物給他,但「扮乖」這回事一直影響著他,他覺得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乖」,他在這裡還算不算是一家人• 為了讓媽媽開心,在長期演出「乖仔」這個角色的訓練下,他習慣了當韋小寶,在家逗大家開心,小小年紀也已懂得跟朋友打關係• 為了討人歡心,他很努力讀書,自小成績不錯,唯獨經常遇上更強的對手,經常得到第二名• 於是,他更加希望得到第一,可是命運就像與他對著幹,發台瘟,臨門失手,甚至苦練之後比賽取消都一一試過,好像生命中總有一種阻止他發圍的力量一般• 自從後父接收叉燒工場後,本來家境情況幾級跳,但媽媽不想丈夫覺得自己的兒子貪心,所以只給他很少的零用錢,在三兄弟中也只買最少的東西給他,他感到不是味兒• 隨著媽媽對他那刻意的嚴苛,他越來越覺得與家中其他四人有著根深蒂固的距離感• 由於零用錢太少,他開始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來炒賣Yes卡與波鞋,中學時代已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賺錢• 後來大哥在Yes工作,他得到的絕版Yes卡更多,賺了更多錢,亦更加開始明白「經濟就是炒賣」、「識人好過識字」、「世界就是不公平」、「甚麼都要靠自己」等成年人的生存道理•...
真的沒想到二佬竟然那麽深愛Monica。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二佬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大佬的『人物小傳』」,今天送上二佬的。這篇與大佬那篇的關係互相影響著,所以可以一齊看。二佬的個性比較複雜,所以合理的人物背景很重要,然而這段異父異母的關係為這個角色的成長帶來了很多的合理性。很多調查都提過,兄弟姊妹中處於「夾心」中的一位,往往最容易被父母忽略,加上陳氏家族的複雜背景,二佬……其實也有他自己的苦況。很多電影中的喜劇,其實都是來自悲劇。以下,又係長文慎入--二弟(陳禮)• 41歲,1980年出生,獅子座• 母親當年是一名舞女,父親是舞廳睇場,二人結婚不久就誕下了他,本名李成禮• 母親當年都只是因為家貧而被賣入舞廳,一直渴望得到愛,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可惜事與願遺• 父親是一名老粗,沒錢帶妻子出火坑但又自尊心重,於是孩子出生不久就爆出家暴• 大哥的父親是一名叉燒工場的小職員,失婚後被朋友帶到舞廳,結識了母親,忠直而戇居的他遇上渴望成為賢妻良母的母親一拍即合• 終於母親在未辦好離婚手續的情況下,就跟了他走了,他成了二弟的後父• 三歲的二弟這時遇上十一歲的大哥,二人忽然成為兄弟,但二弟那時還小,所以未有甚麼感覺• 親生父親不停在騷擾他們,後父為了保護這個家吃了不少苦頭,母親感動• 母親生怕大哥不愛二弟,於是對二弟特別嚴格,一定要他「乖」,尤其在後父與大哥面前• 果然每次他在後父與大哥面前表現得「乖」,媽媽就會很快樂,於是五、六歲左右就懂得演「乖」去逗大家快樂• 母親為了讓大家更像一家人,帶了二弟去改名,跟了大哥「陳鴻」這名字的格式,由「李成禮」改為「陳禮」• 後父工作了廿年的叉燒工場老闆要移民,竟然將工場留下來給他打理,後父覺是新妻子好腳頭,一家四口感情更加好• 母親帶大哥去檢查,終證實大哥有色盲,他一直不明白甚麼叫色盲,只知哥哥有些奇怪的病,要關心他多一點• 七歲左右,三弟出生,媽媽很快樂,因為是她與後父的孩子,她感到這個家更加鞏固了• 大哥非常照顧自己,連第一次打工出糧也會選擇買禮物給他,但「扮乖」這回事一直影響著他,他覺得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乖」,他在這裡還算不算是一家人• 為了讓媽媽開心,在長期演出「乖仔」這個角色的訓練下,他習慣了當韋小寶,在家逗大家開心,小小年紀也已懂得跟朋友打關係• 為了討人歡心,他很努力讀書,自小成績不錯,唯獨經常遇上更強的對手,經常得到第二名• 於是,他更加希望得到第一,可是命運就像與他對著幹,發台瘟,臨門失手,甚至苦練之後比賽取消都一一試過,好像生命中總有一種阻止他發圍的力量一般• 自從後父接收叉燒工場後,本來家境情況幾級跳,但媽媽不想丈夫覺得自己的兒子貪心,所以只給他很少的零用錢,在三兄弟中也只買最少的東西給他,他感到不是味兒• 隨著媽媽對他那刻意的嚴苛,他越來越覺得與家中其他四人有著根深蒂固的距離感• 由於零用錢太少,他開始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來炒賣Yes卡與波鞋,中學時代已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賺錢• 後來大哥在Yes工作,他得到的絕版Yes卡更多,賺了更多錢,亦更加開始明白「經濟就是炒賣」、「識人好過識字」、「世界就是不公平」、「甚麼都要靠自己」等成年人的生存道理• 1998年,中學畢業,本身成績不差,但那年好像特別多人會考考得特別好,於是他只能考入嶺南大學的巿場及國際企業學系(Department of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修讀BBA(Hons) – Marketing Stream• 2001年大學畢業,一班同學打算創業,他卻一早打消創業念頭,因為只有一邊打工賺底薪,一邊投資才會有最穩固的收入• 他很早便加入了公關世界,然而公關這個行業本身的流動就大,他也平均每四年就轉一間公司,但每次都作出準確選擇,人工不停地升,而有趣地他與每一間舊公司的關係都非常良好• 他未夠錢買樓,又想投資,於是決定投資在不同的「炒物」上,儲著儲著,他的物品開始越儲越雜,因為他只為保值而買,而不是因為興趣而買• 工作過程中,即使他作出過最完美的計劃,仍每每遇到運滯情況,朋友知他小時候改過名,叫他去算筆劃• 在大師的計算下,原來的名字李成禮,有37畫,含意是「池中之龍,風雲際會,一躍上天,成功可望」!• 然而改為「陳禮」後,變成34畫,「災難不絕,難望成功,此數大凶,不如更名」自此,他覺得自己的運氣原來一直以來都為這個家而犧性了,他不知值不值得,但一直記在心中• 之後又有人告訴他,1980是一個很勁的年份,那年出生的人命運都很傳奇,後來他相信了自己的人生將會經歷大起大跌,但又相信自己將會有能力掌握命運!(又要信命,但又信可以掌握命運,根本就是矛盾)• 2006年,後父癌症發作,母親用盡方法,全心全意去照顧他,一向冷靜的他覺得母親太過投入去照顧,忘記了自己,但又無法講出口• 2007年,後父病逝,同年母親竟然也因為後父離去而抑鬰,隔了幾個月就去世,二弟很氣憤,覺得是這個後父帶走了他在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的親人!他沒有流露出來,但也一直記在心• 叉燒工場正式關門,大哥才發現為了醫父親的病,已用盡家財,甚至母親連他們居住的樓也賣掉,大哥最後決定三兄弟搬進已關閉的叉燒工場居住• 大哥忽然成為一家之主,決定了繼承父親的理想,好好維繫三兄弟的感情,他想過學煮飯,又看很多「心靈雞湯」式的書去學習與親人相處,於是偶爾會說些似是而非的罐頭金句,二弟、三弟都會嫌他有點煩• 在二弟眼中,自己都已經廿多歲,大哥的「關愛」行為有點多此一舉,同時亦開始有女朋友了,所以對大哥的刻意關愛更感尷尬• 近十年,他一直在公關行業的中層中游走,收入不差,其實早就儲到了錢買了層約三百多呎的小單位,但沒有告訴大哥與三弟,自己暗暗放租出去賺錢• 溝通能力甚高的他當然拍過不少次拖,甚麼類型的女孩都有,但可能是自己的「都巿」形象使然,埋身的都一様是很現實的「都巿」女孩,不是看收入,就是看中他在愛情上的「娛樂性」,他覺得很累• 2014年,大哥接了一間商場的工作,為一個老香港招牌的展覧拍攝宣傳照片,當中認識了一個女孩叫Monica,很快便開始拍拖了• 大哥拍了拖不久,便開始偶爾會帶Monica回家,二弟初時對這位女孩沒有很大的感覺,但見大哥對她甚為死心塌地,也不明所以• 一次,Monica的商場請了家不太像様的公關活動公司,她找了二弟來詢問意見,當二弟聽到她對保育香港文化的堅持與善良,還有向著一個方向就努力的性格,發現她與之前遇上過的女孩完全不同,根本就是當年母親的模様!他深深地愛上了她• 然而他眼見大哥對Monica極為愛慕,就知道這段暗戀不可以發展下去,於是一直收在心裡• 二弟為免難受,每當Monica上來,他都會找藉口離家,希望減少見面機會,但即使少見了,掛念也一直沒有減少• 一段時間過後,他開始聽到大哥開始與Monica有爭執,大哥覺她經常在一些「正義」的事情上過份堅持,於是經常碰壁,大哥開解過她,但她就是繼續撞板,又因工作影響心情與二人關係,大哥繼續啞忍• 後來,二弟還發現大哥覺得在香港搞文化保育是「冇得搞」,開始想改變她,他知道大哥不夠了解Monica,甚至用錯了相處方法,他有給過大哥意見,但大哥沒有聽• 漸漸地,他覺得自己與Monica才是最匹配,可惜沒有緣份• 怎料,2018年,他得知大哥竟與Monica分手了,Monica更叫他「不要再找」她,大哥又竟真的聽話照做• 美國發明了色盲眼鏡,他很自然地就訂了一副回來送給大哥,然而他發現大哥收到後比他的想像的還感動• 二弟發現大哥之後的一段時間也沒有成功挽救到感情,開始想到自己應該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想法• 他感到大哥的猶豫不決,每當大哥問他應否再找Monica之時,他都提議「不要」,一為他深感大哥不適合Monica,二來他自己在猶豫著應否追求Monica• 一次他發現Monica的商場有一活動的公關服務招標,他不知怎的想試一試,怎料一擊即中• 他重遇了Monica,愛意重燃,決定不顧一切追求,Monica最終也接受了• 他為免Monica難做,他承諾一定會親自跟大哥說清楚才帶她回家,但其實他一直都講不出口,即使與Monica在一起這回事,他已經想做了很多年,但到要對大哥坦白的一刻,還是做不到…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5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5

除了大哥的人物小傳,怎麽沒有導演為“哎呀大嫂”寫的人物小傳*呢? 筆者一路以來都只記得她是阿喵,但在導演心中是Ah Meow,而且還有中文名——王寶兒。導演真的很會玩,這個中文名,好像在《飯戲攻心》系列電影中,無論是對白或者roller credit都沒提到阿喵還有原名。 *相信當中可能有些許已經爲《飯戲攻心2》的劇情做出修改,所以我們當作第一部《飯戲攻心》人物背景看看就好。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Ah Meow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飯戲攻心》「人物小傳」系列,今天送上Ah Meow的。Ah Meow的角色原本是想找香港女演員來演,但最後還是覺得由一名外來的女演員來演出會更有化學作用。當確定了是明禎之後,我就將整個劇本Ah Meow的部份修改成一位從台灣到來香港發展的女孩,背景亦變成與明禎的真實成長有部份的配合,讓她不但可以合理地在適當的時候用國語說對白,還可以讓她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演出環境下,演得更得心應手。而在我寫好人物小傳後,更發現一位從外地到來香港單打獨鬥的女生的設定,反過來就與Ah Meow這個角色的形象更加吻合。這個角色,注定就是由她來演的。又都是那一句,有些細節可能會在拍攝時作出修改,所以部份內容可能與最終最終上映的版本有出入。以下,又係又係又係又係長文慎入—Ah Meow(王寶兒)• 29歲,1992年出生,雙子座• 出身於馬來西亞檳城的華人單親家庭,七歲那年父親一走了之,母親一人獨力養育三姊妹,Ah Meow是當中的大姐姐,從小就有著可愛的臉蛋• 小時家中的經濟環境很差,母親又要外出工作,於是她小小年紀已擔當照顧兩位妹妹日常起居的責任• 她們在一條小村內居住,由於家裡經常沒有大人在家,她們三姊妹偶爾會被欺負,身為大姊的她為了保護妹妹,她很早就懂得「裝乖」與「裝可愛」來討身邊的大人歡,從而讓鄰居們會幫助他們,也讓其他人不會打她們的主意• 為了兩位妹妹,越來越覺得「得到別人的認同」,才會讓她有安全感• 她與母親關係很好,一家四個女生,很容易就很情緒化地哭哭笑笑,但看著工作辛勞,又面對著經濟壓力的母親,她嘗試讓自己變得冷靜,就像要讓自己成為一家之主的男人一様• 九歲踏入青春期,開始更重視打扮,亦很早就分得很清楚在家爽朗的真面目,與對外的「可愛演出」是兩回事• 她的「可愛」,不是為了討讚美,而是為了生存• 她那時候特別愛看電視重播的日本動畫《美少女戰士》,又漂亮,又保護到身邊的人,不就是她最想做到的事情嗎?• 2002年,10歲,母親結識了一個台灣男人,突然就宣布舉家跟隨他移居台灣,大家面對如此的改變,完全不明所以• 其實是母親深感三位女兒如果像她一様困在馬來西亞的小鎮,長大後的命運也只會跟她一樣,所以她雖然不是太喜歡那個台灣男人,但為了女兒們,也答應了婚事•...
除了大哥的人物小傳,怎麽沒有導演為“哎呀大嫂”寫的人物小傳*呢? 筆者一路以來都只記得她是阿喵,但在導演心中是Ah Meow,而且還有中文名——王寶兒。導演真的很會玩,這個中文名,好像在《飯戲攻心》系列電影中,無論是對白或者roller credit都沒提到阿喵還有原名。 *相信當中可能有些許已經爲《飯戲攻心2》的劇情做出修改,所以我們當作第一部《飯戲攻心》人物背景看看就好。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Ah Meow的「人物小傳」多謝大家喜歡《飯戲攻心》「人物小傳」系列,今天送上Ah Meow的。Ah Meow的角色原本是想找香港女演員來演,但最後還是覺得由一名外來的女演員來演出會更有化學作用。當確定了是明禎之後,我就將整個劇本Ah Meow的部份修改成一位從台灣到來香港發展的女孩,背景亦變成與明禎的真實成長有部份的配合,讓她不但可以合理地在適當的時候用國語說對白,還可以讓她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演出環境下,演得更得心應手。而在我寫好人物小傳後,更發現一位從外地到來香港單打獨鬥的女生的設定,反過來就與Ah Meow這個角色的形象更加吻合。這個角色,注定就是由她來演的。又都是那一句,有些細節可能會在拍攝時作出修改,所以部份內容可能與最終最終上映的版本有出入。以下,又係又係又係又係長文慎入—Ah Meow(王寶兒)• 29歲,1992年出生,雙子座• 出身於馬來西亞檳城的華人單親家庭,七歲那年父親一走了之,母親一人獨力養育三姊妹,Ah Meow是當中的大姐姐,從小就有著可愛的臉蛋• 小時家中的經濟環境很差,母親又要外出工作,於是她小小年紀已擔當照顧兩位妹妹日常起居的責任• 她們在一條小村內居住,由於家裡經常沒有大人在家,她們三姊妹偶爾會被欺負,身為大姊的她為了保護妹妹,她很早就懂得「裝乖」與「裝可愛」來討身邊的大人歡,從而讓鄰居們會幫助他們,也讓其他人不會打她們的主意• 為了兩位妹妹,越來越覺得「得到別人的認同」,才會讓她有安全感• 她與母親關係很好,一家四個女生,很容易就很情緒化地哭哭笑笑,但看著工作辛勞,又面對著經濟壓力的母親,她嘗試讓自己變得冷靜,就像要讓自己成為一家之主的男人一様• 九歲踏入青春期,開始更重視打扮,亦很早就分得很清楚在家爽朗的真面目,與對外的「可愛演出」是兩回事• 她的「可愛」,不是為了討讚美,而是為了生存• 她那時候特別愛看電視重播的日本動畫《美少女戰士》,又漂亮,又保護到身邊的人,不就是她最想做到的事情嗎?• 2002年,10歲,母親結識了一個台灣男人,突然就宣布舉家跟隨他移居台灣,大家面對如此的改變,完全不明所以• 其實是母親深感三位女兒如果像她一様困在馬來西亞的小鎮,長大後的命運也只會跟她一樣,所以她雖然不是太喜歡那個台灣男人,但為了女兒們,也答應了婚事• 兩位妹妹感到擔心,Ah Meow卻明白媽媽的苦心,於是刻意表現到對新生活充滿希望,她們四個到台灣後一定會越來越好!兩位妹妹也相信她了• 終於,一家移民到台灣去,可是到埗才發現那位後父其實也只是一名窮光蛋作家,五人只能擠在一間殘舊的小房子居住• 母親感到內疚,兩位妹妹也失望,然而Ah Meow看見她們的表情,就更堅決地反過來安慰她們,她相信一切一定一定會變得更好!雖然她自己也想不到有甚麼辦法• 後父都算是頗疼惜她們四母女,可是Ah Meow仍然氣他──明明沒有能力,憑甚麼因為一個「愛」字,就帶她的母親與妹妹來捱苦?(雖然她自己不覺苦)• 台灣的房子內,有一半是後父的工作室,後父除了自己的創作之外,也經常做一些香港娛樂新聞轉載的雜誌文字工作,所以工作室內經常有很多香港的娛樂雜誌• 她發現雜誌內的年輕少女,穿著漂亮衣服就可以賺錢,正正就是少數地可以年紀輕輕就賺到很多錢去養家的人,她可以像他們一様嗎?• 看得多了,開始有點迷思──究竟潮流是誰定的?誰決定今年「流行」甚麼顏色?誰決定大家一定要買哪個牌子才代表「追上潮流」?能帶領潮流的人,不正正應該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了嗎?• 後父家裡有一部解象度很低的數碼相機,她開始拿家裡不同的衣服來穿搭,再叫妹妹替她拍照,但始終都是平價的衣服,無論怎拍都好像不好看• 2003年,11歲,在後父的那埋雜誌中,看到了一本2年前(2001年)的《Yes!》雜誌,她隨手一揭,看見了替名模Danielle Graham拍的那輯黑白照片,驚為天人──黑白照,可能就是她們這些窮人拍出好看照片的方法• 她一期一期的《Yes!》雜誌看下去,發現有一位攝影師特別喜歡拍黑白照,看著看著就視了他(大哥)為偶像,並剪存他的作品作參考• 怎料看到其中一期,那位攝影師竟登上了內頁,成為了「男城巿驚喜」的主角,她看到都心動了(雖然他明明不算太有型),還用「貓妹妹」的筆名寫了一封信寄到香港給他• Ah Meow將自己的照片寄到台灣不同的年輕雜誌去,希望可以成為模特兒,但十一歲實在太早了,所以沒有回音• 想不到,一個星期後,有一個男人寄了回信來相約私下見面,嚇得她不知所措,終告訴了母親,母親得知她與妹妹沉迷拍照,甚至希望成為模特兒為可賺錢養家,媽媽怕她太早熟誤入歧途,阻止了她,說家裡的事不用她擔心,只要她用功讀書就行• 於是打後的幾年,她一邊努力讀書,一邊每天看網頁與不同地方的時裝雜誌,她要待到「長大」的一刻,就要出去賺錢!• 同時間,母親與後父的關係好像不錯,後父的工作看來也有些發展,家裡的經濟充足了點,Ah Meow也放下了心頭大石• 2008年,16歲,美國的Justin Bieber(賈斯汀。比伯)在YouTube上因為一條翻唱影片而爆紅全球,Ah Meow知道雜誌模特兒不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網絡才是未來,於是她開始鑽研網絡世界• 她開始用化名「Ah Meow」在網上寫潮流心得的網誌,得到了少少的粉絲,但卻因為這個網誌讓她在學校成為紅人,很多女同學爭相跟她做朋友,還要她陪自己去買衣服• 其實都只是中學生,又哪有錢買名牌衣服?於是她就開始選一些平民服裝,再加一些裝飾,之後再轉賣給同學們賺錢,卻讓她賺到了一些零用錢,可以讓兩位妹妹放學後吃得好一點• 學校發現了她的「兼職」,於是命班主任找她來見面,他是年約廿多歲,只教了書幾年的男教師黃老師• Ah Meow靠著一直練來的「裝乖」與「裝可愛」,很容易就成功讓黃老師都接納了她的工作• 2010年,18歲,突然有借貸公司來家裡收賬,原來母親為了撐起家庭,這些年來一直都靠借錢渡日,只是她與後父裝得很好而已,這對Ah Meow帶來很大的打擊,她對「裝」這個字有更深的體會,她一邊靠著「裝」來生存,同時間也因為別人的「裝」讓她陷入更大的困境,她希望有一天事業上能夠成功,生命裡也不用再為任何事「裝」下去• 母親的債項問題落到每一個人身上,Ah Meow立即用盡所有方法來賺錢,她一邊上學一邊到西門町的珍珠奶茶店打工,另外收工後到附近的平價服裝店買貨改裝,再放上她的網誌去賣• 一直欠缺父愛的她,好像一直只對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男生有感覺,包括這些年來一直當她班主任的黃老師,她怕這個是病態,一直壓抑著• 所以她18歲的初戀對象,是珍珠奶茶店的同齢男同事• 她為了想證明自己是正常的,對這個男同事很好,很投入在關係中,但其實越相處越覺得有問題,從小就為了家庭而變得成熟的她,根本就覺得年輕男人很幼稚,於是三個月後就分手了• 她最喜歡的,還是學校的黃老師,可是他們是師生關係,她深信不應該開始• 2011年,19歲,高中畢業,她正式跟黃老師提出交往,黃老師用了很長時間來考慮,最後還是偷偷地開始了,Ah Meow十分開心• Youtube潮流開始湧到台灣,她決定加入戰團,在分析過多個外國網紅的成功方式後,決定以平價化妝、服裝、運動為招來,用數碼相機拍片,密集地放上網• 同時間,她轉了到另一間珍珠奶茶店打工,她生怕被人認出,看穿她只是一個小職員卻在網上裝網紅,於是刻意讓自己在網上與現實中有著不同的造型• 2012,20歲,在家庭債務還未還清的狀態下,後父竟然又不辭而別,母親很傷心,Ah Meow向自己承諾一定要成功,讓家人過好的生活• 受到了母親的分手所影響,Ah Meow對黃老師也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她每天都在網上「裝」得太多了,所以決定在愛情上一定要做回自己,終於太過投入,因為雙方的期望落差過大,終於分手了• 然而分手過後,因為她真的是一個好女孩,黃老師當然不會恨她,而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以仍然與老師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係,• 2013,21歲,雖然算是台灣早開步的網紅,但知名度仍然偏低,債項仍未完全還清,看見兩位妺妹也想出來工作幫補家計,她迷失於應該去打一份全職而賺多一點錢的工作,還是一邊賣珍珠奶茶,一邊繼續網絡工作• 一天,她在珍珠奶茶店倒垃圾的時候,被網民認出了,貼了上討論區嘲笑,說在網上專家般教人打扮,在現實世界根本只是垃圾婆!Ah Meow很傷心• 她傷心到幾天沒有上班,再上班的一天,她發現很多人用奇怪的眼光看她,於是她深深不忿,在網上寫了一篇長長的文章──我只是一個努力工作的人,為甚麼要受到這種眼光?我為倒垃圾而自豪• 終於因為這篇文章,很多人到來支持她,之後她的影片也多了很多人看,想不到她的事業是由這裡開始的• 不過她沒有因為這件事而沾沾自喜,覺得苦盡甘來之類,反而感到網絡世界就是如此敷淺與恐怖,從此看得更加理智• 究竟在網絡上要「裝」幾多,又應該要做幾多的自己?她開始拿到了方程式:七成真,三成假。世事根本就不是All or nothing• 由於她越來越多人認識了,再加上可愛的臉蛋,開始有很多的人來追求,她一方面不太相信愛情,另一方面又渴望可以找到一個男人可以彌補到男女感情上的失落,於是她開始了跟不同的人談戀愛,可惜每次都因為太用力而失敗收場,但她實在心太軟,所以每每分手後,男的都仍然憐惜她,她又心軟與對方保持聯絡• 2015,23歲,她早已全職在網絡賣貨,一些二線的化粧品、服裝、潮流品牌、女性用品等等都會找她賣廣告,成為了台灣三十大的網紅之一,家裡的錢都還清了,還可以讓家人過到實實在在的日子,但母親竟然仍與後父拉拉扯扯,天天愁層苦臉的在家,她感到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為甚麼仍未讓家人感到快樂?• 另一方面,知名度高了,她承受的網絡欺凌越來越多,所以她其實一點都不快樂• 2016因為在台灣算是紅了,不少網絡界、媒體界的人都開始與她有聯繫,她就搬了出來與另外兩位女生同住,三人以女生宿舍的形像開Live與拍片,更多人喜歡了• 有一次,她終於與母親大吵了一場,多年來的壓力都爆發了出來,家人都不知道原來她可以那麼兇,她才發現她一直以來「裝」得最多的,是在家人面前裝強• 2018年,26「女生宿舍」的另外兩名隊員反了臉,網上的紛絲展開罵戰,而她竟然可以力保不失,還可以同時與兩名成員分別合作到,她開始知道自己工作上的「假裝」之道已經爐火純清• 同年,她認識了一位香港的廚師,她們轟裂地相愛了一個月後,廚師說要帶她到香港去生活• 她想到十多年前,母親就是這樣跟一個男人離鄉別井到了台灣,結果就捱得這麼辛苦,究竟她還應該像母親一樣賭一鋪嗎?• 家裡所有人都反對,但最後她還是跟著那位廚師走了,因為她很想離開這個家,轉一個新生活• 來到香港,真的如命運一様,那位自稱是五星級酒店大廚的男友,原來只是酒店的助理廚師,只住在香港的劏房,但Ah Meow沒有怨,仍努力陪他一起奮鬥• 她在劏房開了一個小角落在做直播,善用自己台灣人在香港的身份,一邊向台灣人介紹香港文化,一邊每周在網上挑戰一首廣東話歌,風雨不改• 而那段戀情,亦猶如命運一様,那位助理廚師根本無心工作,很快就被炒掉了,之後對著事業越來越成功的Ah Meow更自卑,於是不夠一年就分手了• 2019年,27歲,她的影片終於用了一年時間建立了新的口碑,有人笑她唱得不好,有人覺得她很努力,終於她在港台兩邊都多了很多的粉絲• 這場高潮,絕對不是意想不到,是Ah Meow這一年精心計算之下的成果• 一些香港品牌開始找她賣廣告,而她亦明白自己廣東話的限制,於是改為主攻瑜珈與運動,甚至防衛術,總之她需要一些動作上的演出,多於語言上的內容• 當然她還計算了適量的性感在內,她的計算是,性感會惹來部份粉絲離開,但hit...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4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4

來來來,終於輪到導演為《飯戲攻心》所寫的人物小傳,相信當有有不少的部分已經爲《飯戲攻心2》的劇情做出修改,所以我們當作第一部《飯戲攻心》人物背景看看就好。 首先是大佬陳鴻的人物小傳,當筆者看完這篇小傳,筆者懷疑自己之前下的假設,大佬出走到非洲是逃避阿喵,這是真的嗎?還是大佬聽了阿喵的話,決定“打開門,行出去,去遠點”。但在感情上選擇優柔寡斷,不和阿喵提分手卻選擇一走了之?這一點,歡迎給各位一起討論。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大佬的「人物小傳」在不同的訪問中透露過,創作劇本之時,我為每位角色也寫了一份「人物小傳」,講述⻆色由出生的一刻,至到故事開始之前,他在成長中到底經歷過甚麼大事,與每個主要人物有過甚麼關係,與及個性是怎樣形成,好讓演員們能夠更容易投入角色,以至我在修改劇本時也有一定的根據。這次的「人物小傳」,是我在試寫完初稿,與演員們商討過後,再修改劇本的時候才設定的,於是它同樣會因為演員的演出方法、劇本設計的改變等而出再作調整,所以現在的版本,可能與最後最後影片出來時的一些細節未必完全配合,不過整體的調子是一樣的。有不少朋友希望我能公開這幾份「人物小傳」(五份,因為時間關係,最後沒有為三佬陳湛文去寫),既然大家真的有興趣,又不怕「長文慎入」的話,就在這裡分享出來,與有興趣的朋友交流一下吧。以下,真係長文慎入--大哥(陳鴻)• 52歲,1969年出生• 父母是未婚而意外懷孕,父親是叉燒工場的小職員,母親是工廠妹,都是草根階層• 二人懷孕後草草結婚,但又沒有能力照顧大哥,於是將他交給住在公屋,年老的祖母照顧,兩公婆另外再在外頭租住一間板間房生活• 大哥從小都是每星期只見到父或母一次,雖然甚為掛著父母,但關係一直都很疏離• 大哥與祖母關係很好,但家中另外同住的都是幾個二、三十歲的伯父、叔父,大家都冷冷的,又常常不在家,所以沒有甚麼家庭感覺• 讀書成績一段,一些很簡單的紅綠色圖形都經常答錯,引至自信心更低,連幼稚園都要冧班,甚至影響到交友,在學校經常都一個人• 九歲左右,父母搬了個大一點的地方,終於接了他出去一起住,他以為終於有自己的家了• 怎料,父母天天因為錢而吵㗎,父親個性固執守舊,母親反而投機主義,於是吵個不停。他想阻止又無能為力,加上又是「逢二進一」的冧班,於是漸漸有著一種自卑的無力感• 母親烹飪技術奇差,食物不是太生就是過火,讓父子經常肚瀉,於是爭吵更多• 終於十二歲那年,母親跟了另一個男人離去,剩下他父子相依唯命• 父親一個人難以照顧他,又把他掉回祖母那裡生活,於是性格更孤僻• 十四歲那年,父親突然再婚,又接回他到新居一起住• 那位後母很漂亮也很溫柔,還帶著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大哥突然多了一位弟弟,四個人一起住• 初時大哥得知父親原來當了第三者,在別人手上搶了後母回來時,感到很抗拒,然而後母真的與之前的親母截然不同,關懷備至,還努力撐著父親的事業,大哥終第一次活在一個有笑聲的家,感到很溫暖• 父親工作了廿年的叉燒工場老闆要移民,竟然將工場留下來給父親打理,父親覺是新妻子好腳頭,一家四口感情更加好• 後母帶大哥去檢查,終於查出大哥根本就是患有紅綠色盲,大哥終於知道自己天生就有缺陷,從小到大看到的東西都不完全• 自此,他習慣不停地自我懷疑,覺得凡事都會因自己看不清楚而有問題• 大哥與二弟年紀有些距離,出於想維持家庭關係,也出於對後母的報答,更出於二弟的乖巧,他很照顧二弟,他第一次做工賺來的錢,就用來買了玩具給他• 在大哥十八歲那年(二弟約七歲),三弟出生,一家五口生活得很快樂• 父親有一天抱著他說:「呢個家,係好辛苦先可以建立得到,一定死都要撐住!」• 大哥讀書成績不是太好,於是到了父親的工場,邊讀書邊工作,甚麼崗位都做•...
來來來,終於輪到導演為《飯戲攻心》所寫的人物小傳,相信當有有不少的部分已經爲《飯戲攻心2》的劇情做出修改,所以我們當作第一部《飯戲攻心》人物背景看看就好。 首先是大佬陳鴻的人物小傳,當筆者看完這篇小傳,筆者懷疑自己之前下的假設,大佬出走到非洲是逃避阿喵,這是真的嗎?還是大佬聽了阿喵的話,決定“打開門,行出去,去遠點”。但在感情上選擇優柔寡斷,不和阿喵提分手卻選擇一走了之?這一點,歡迎給各位一起討論。 以下资料摘自导演的脸书专页: 大佬的「人物小傳」在不同的訪問中透露過,創作劇本之時,我為每位角色也寫了一份「人物小傳」,講述⻆色由出生的一刻,至到故事開始之前,他在成長中到底經歷過甚麼大事,與每個主要人物有過甚麼關係,與及個性是怎樣形成,好讓演員們能夠更容易投入角色,以至我在修改劇本時也有一定的根據。這次的「人物小傳」,是我在試寫完初稿,與演員們商討過後,再修改劇本的時候才設定的,於是它同樣會因為演員的演出方法、劇本設計的改變等而出再作調整,所以現在的版本,可能與最後最後影片出來時的一些細節未必完全配合,不過整體的調子是一樣的。有不少朋友希望我能公開這幾份「人物小傳」(五份,因為時間關係,最後沒有為三佬陳湛文去寫),既然大家真的有興趣,又不怕「長文慎入」的話,就在這裡分享出來,與有興趣的朋友交流一下吧。以下,真係長文慎入--大哥(陳鴻)• 52歲,1969年出生• 父母是未婚而意外懷孕,父親是叉燒工場的小職員,母親是工廠妹,都是草根階層• 二人懷孕後草草結婚,但又沒有能力照顧大哥,於是將他交給住在公屋,年老的祖母照顧,兩公婆另外再在外頭租住一間板間房生活• 大哥從小都是每星期只見到父或母一次,雖然甚為掛著父母,但關係一直都很疏離• 大哥與祖母關係很好,但家中另外同住的都是幾個二、三十歲的伯父、叔父,大家都冷冷的,又常常不在家,所以沒有甚麼家庭感覺• 讀書成績一段,一些很簡單的紅綠色圖形都經常答錯,引至自信心更低,連幼稚園都要冧班,甚至影響到交友,在學校經常都一個人• 九歲左右,父母搬了個大一點的地方,終於接了他出去一起住,他以為終於有自己的家了• 怎料,父母天天因為錢而吵㗎,父親個性固執守舊,母親反而投機主義,於是吵個不停。他想阻止又無能為力,加上又是「逢二進一」的冧班,於是漸漸有著一種自卑的無力感• 母親烹飪技術奇差,食物不是太生就是過火,讓父子經常肚瀉,於是爭吵更多• 終於十二歲那年,母親跟了另一個男人離去,剩下他父子相依唯命• 父親一個人難以照顧他,又把他掉回祖母那裡生活,於是性格更孤僻• 十四歲那年,父親突然再婚,又接回他到新居一起住• 那位後母很漂亮也很溫柔,還帶著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大哥突然多了一位弟弟,四個人一起住• 初時大哥得知父親原來當了第三者,在別人手上搶了後母回來時,感到很抗拒,然而後母真的與之前的親母截然不同,關懷備至,還努力撐著父親的事業,大哥終第一次活在一個有笑聲的家,感到很溫暖• 父親工作了廿年的叉燒工場老闆要移民,竟然將工場留下來給父親打理,父親覺是新妻子好腳頭,一家四口感情更加好• 後母帶大哥去檢查,終於查出大哥根本就是患有紅綠色盲,大哥終於知道自己天生就有缺陷,從小到大看到的東西都不完全• 自此,他習慣不停地自我懷疑,覺得凡事都會因自己看不清楚而有問題• 大哥與二弟年紀有些距離,出於想維持家庭關係,也出於對後母的報答,更出於二弟的乖巧,他很照顧二弟,他第一次做工賺來的錢,就用來買了玩具給他• 在大哥十八歲那年(二弟約七歲),三弟出生,一家五口生活得很快樂• 父親有一天抱著他說:「呢個家,係好辛苦先可以建立得到,一定死都要撐住!」• 大哥讀書成績不是太好,於是到了父親的工場,邊讀書邊工作,甚麼崗位都做• 工場做的其實是中下價的叉燒,用於茶餐廳的「叉燒湯意粉」,學生飯盒的「叉燒炒蛋飯」等,為了減少成本,食材與配料都不太講究,嚴格來講甚至不算好吃,但大哥仍然為父親而自豪• 叉燒的醃料與生熟等,都要倚靠當中「紅色」的程度來判斷,患有紅綠色盲的大哥根本做不來,無可能子承父業• 大哥在工場的一次報章報導中,發現很多時他們寫好稿後,就是要等記者來拍照,他發現照片比文字更值錢,而且黑白報紙的照片拍攝時,根本不用在乎「紅」或「綠」,自己讀書不太多,但懂得拍照就不用讀那麼多書• 他買了一部相機,開始學拍照,由於他無錢去找人學,於是他學的方式是抄,重拍一些他覺得好看的相片,他發現原來要做到差不多,不會太難,而且有已經成功的作品作根據,信心多好多了• 大哥開始拿揑到自己的穿衣之道:黑白灰,那就一定不會失手• 1990年,21歲,那時他其實仍在讀中學,是超齢學生,但由於有收入,有點錢去打扮,於是成了超齢校草,認識到初中的學妹Josephine• 後來他在街頭拍了一張黑白照片,參加了比賽,竟然拿了冠軍!他沒有告訴別人那張相的概念是抄回來的• 拿了獎後,他得到了一些名氣,決定發展攝影事業,他加入了雜誌社當攝影師,每星期在「三越」買一些日本潮流雜誌,抄襲當中的照片,之後就再用差不多的方式用在雜誌內• 1994年,25歲才去考會考,成績當然不好,決定投入攝影工作• 九十年代中,彩色印刷興起,他開始遇到顏色處理上的問題,於是他宣揚自己「喜歡」拍黑白攝影,將它變成自己的風格• 雜誌《Yes!》興起,需要大量攝影師,大哥加盟了,並憑著他的抄襲技巧,很快又成了最公司內最紅的攝影師• 但在《Yes!》裡不可以一直拍黑白照,於是他萬一遇上拍彩色照,都一定要找一張彩色的原稿作「參考」,再叫助手找來一模一様的衣服和工具,總之沒有向過任何人透露自己是色盲這個問題• 千禧年,父親的叉燒工場因為工作太辛苦而找不到人繼承,父親亦開始出現病痛• 2001年,替名模Danielle Graham在Yes!拍了一攝相,被經理人公司親自致電讚賞• 2003年, 34歲,某一期「Yes!」預約了的「男城巿驚喜」甩底了,幾個男攝影師即場猜拳,輸的就要出鏡,終他當了一期的主角,之後竟然收到了人生唯一一封Fans信,署名是「貓妹妹」• 2005年左右,「Yes!」開始式微,數碼相機開始出現,突然又湧現一班新的攝影師,本身沒有原創性的他獨立發展後,事業慢慢走下坡• 父親癌症發作,後母努力照顧,大哥一直看在眼裡• 2007年,父親病逝,同年後母竟然也因為父親離去而抑鬰,隔了幾個月就去世,大哥感到二人有如雙飛燕一般,浪漫而深情,也渴望可以找到一個這樣的女人• 叉燒工場正式關門,大哥才發現為了醫父親的病,已用盡家財,甚至後母連他們居住的樓也賣掉,大哥最後決定三兄弟搬進叉燒工場居住,而在裝修的過程,他堅持要留下父親那個舊舊的叉燒爐來作懷念• 因為父親說過,叉燒爐,是叉燒的靈魂;於是大哥想到,那個爐,就是父親的靈魂• 大哥忽然成為一家之主,決定了繼承父親的理想,好好維繫三兄弟的感情,他想過學煮飯,但色盲的他連食物生與熟也難以掌握,還是做不到• 在以前,是後母負責維繫這個家,每天找話題跟大家說的,現在當這責任落在他身上,於是他買了很多書來看,希望可以學習建立好家庭關係,可惜兩位弟弟都廿多歲了,過了還願意跟家人傾心事的年紀,所以都是處處碰釘• 由於看得太多心靈雞湯,他開始偶爾會說一些似是而非的金句,又不知是錯還是對• 這幾年他都有拍拖,但每次好像都以結婚為前題,想娶個女人回來讓大家變回「一頭家」,女孩們於是每每都懷疑他究竟想要一個女友,還是一個幫手湊仔的阿媽,最後統統都因為壓力過大而分手了• 2014年,他接了一個商場的工作,為一個老香港招牌的展覧拍攝宣傳照片,Monica驚訝於大哥用黑白所拍攝的古老質感,亦是第一次從藝術中感到一份共鳴,大哥又感到Monica的善良有點像他後母,於是一拍即合• 初時二人關係良好,Monica衝動而硬頸;大哥內向踏實,一凹一凸相處得不錯,而最重要是兩人都心地善良• Monica很欣賞大哥的善良,不像一般口花花的攝影師,還願意為了她而改變自己,開始響應環保生活,又會偶爾說出一些「心靈雞湯」式的正能量金句,讓她得到很大的力量• Monica不愛名牌,向著一個方向就努力的性格,讓大哥想起了後母,他很想珍惜這個女人,於是開始習慣對Monica的任何堅持都沒有意見,還用金句來鼓勵她,有時甚至免費替她的機構拍照,只要她開心就好• 但大哥一直都將所有不滿收在心上,認為只要不爆出任何爭執,大家就會一直開心下去• 大哥一直猶豫該甚麼時候讓他知道自己有色盲問題,但早期就一直怕破壞形象,嚇倒Monica,後期又怕Monica會認為拖了那麼久才說是不信任自己,於是一直拖下去• 大哥有想過叫Monica搬來住,但她不肯,想有自己的空間,其實大哥暗地已做好了部份裝修(例如加多了一個漂亮的洗手間),準備她改變主意時就隨時搬來• Monica是工作狂,又經常在一些「正義」的事情上過份堅持,於是經常碰壁,大哥開解過她,但她就是繼續撞板,又因工作影響心情與二人關係,大哥繼續啞忍• 後來,大哥深感在香港搞保育是「冇得搞」,那些「古董」其實沒有太多人欣賞,公司也沒有珍惜這些過期展品的必然性,開始暗示她應是時候放棄,Monica覺得是大哥開始想改變她,二人關係轉差• 2018年,隨著年齡漸長,但見事業未再有起色,Monica決定再回中大報讀六年的Part time 博士課程:M.Phil.-Ph.D. in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哲學碩士博士銜接課程),論文題目是:「以戰後香港招牌設計重構1950-80香港民生」• 怎料她報讀過後,大哥因為怕她壓力太大而提出反對,她感到大哥不太支持自己,亦發現原來一直以來大哥都只是出於啞忍與強行包容,二人相處根本就有問題• 終於二人因為一個誤會而分手,Monica悔氣地叫他「不要再找」她,大哥竟真的聽話照做,因為他習慣聽她的話,怕越找她越惹她討厭• 於是大哥改為找機會去「碰見」她,他有一段時間徘徊過在她公司附近,但一直都沒有碰見過他,大哥感到無緣• 美國發明了色盲眼鏡,二弟訂了一副回來送給他,大哥很感動,偶爾會用眼鏡來解決顏色問題• 三年慢慢過去,過程中大哥發現自己竟然對其他女性好像全無興趣,望著那個裝修好了的新洗手間,不停的想起她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3

《飯戲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難難#3

陳家的人物關係真的很複雜,沒看過第一部《飯戲攻心》或忘記片中人物關係的觀眾們,可能不理解這六人之間,堪比六國大封相的複雜關係。 首先是片中三位男主角的關係,大佬是老爸和第一任妻子生的、二佬是老爸第二任妻子與前夫生的,三佬是老爸和第二任妻子生的 。 所以一間家就集齊三種異父或異母的關係。 大佬和二佬是異父異母;大佬和三佬是同父異母;二佬及三佬是同母異父。 此外,女主角們與陳家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同時也有一股潛在的六角戀的感覺。 阿喵從小就愛慕大佬,在中小學期間曾經寫信鼓勵大佬。 之後,大佬因為要找人當與二佬及Monica之間「擋箭牌」而和阿喵拍拖。 而三佬在某種程度上是愛慕阿喵的。 Monica因為經歷醫館招牌被砸,對文物非常珍惜,也因為對父親的想念,選擇和大哥拍拖,但理念不合而分手。 之後,便與喜歡自己的二佬拍拖。 Josephine從小就與三哥相識相愛,青梅竹馬。 但因為對愛情缺乏安全感,而常與三哥爭吵。 也因為阿喵,Josephine才意識到自己與三哥在夢想上有分歧,而在第一部拒絕三哥的求婚。 此外,也意識到三佬在某種程度上愛慕阿喵,而對阿喵有些敵意。 因此在《飯戲攻心2》中,當阿喵和三佬走在一起(第一場婚禮和在海洋公園上的宣布),Josephine會那麼在意,以及表現出滿滿的醋意。 同時,Josephine害怕三佬和阿喵相愛,尤其是當大哥出走和得知大哥想和阿喵分手後,但阿喵還留在陳家並於三佬那麼親近,這讓Josephine感到非常沒有安全感 。 不然在第二場婚禮裡,Josephine也未必會因為二佬沒出現而選擇悔婚。
陳家的人物關係真的很複雜,沒看過第一部《飯戲攻心》或忘記片中人物關係的觀眾們,可能不理解這六人之間,堪比六國大封相的複雜關係。 首先是片中三位男主角的關係,大佬是老爸和第一任妻子生的、二佬是老爸第二任妻子與前夫生的,三佬是老爸和第二任妻子生的 。 所以一間家就集齊三種異父或異母的關係。 大佬和二佬是異父異母;大佬和三佬是同父異母;二佬及三佬是同母異父。 此外,女主角們與陳家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同時也有一股潛在的六角戀的感覺。 阿喵從小就愛慕大佬,在中小學期間曾經寫信鼓勵大佬。 之後,大佬因為要找人當與二佬及Monica之間「擋箭牌」而和阿喵拍拖。 而三佬在某種程度上是愛慕阿喵的。 Monica因為經歷醫館招牌被砸,對文物非常珍惜,也因為對父親的想念,選擇和大哥拍拖,但理念不合而分手。 之後,便與喜歡自己的二佬拍拖。 Josephine從小就與三哥相識相愛,青梅竹馬。 但因為對愛情缺乏安全感,而常與三哥爭吵。 也因為阿喵,Josephine才意識到自己與三哥在夢想上有分歧,而在第一部拒絕三哥的求婚。 此外,也意識到三佬在某種程度上愛慕阿喵,而對阿喵有些敵意。 因此在《飯戲攻心2》中,當阿喵和三佬走在一起(第一場婚禮和在海洋公園上的宣布),Josephine會那麼在意,以及表現出滿滿的醋意。 同時,Josephine害怕三佬和阿喵相愛,尤其是當大哥出走和得知大哥想和阿喵分手後,但阿喵還留在陳家並於三佬那麼親近,這讓Josephine感到非常沒有安全感 。 不然在第二場婚禮裡,Josephine也未必會因為二佬沒出現而選擇悔婚。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2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2

在《饭戏攻心2》二佬向Monica求婚的那场戏,笔者在观看的时候看到模仿MV的求婚形式是觉得有些突兀。但在观看完1984年张国荣的《Monica》MV(不是1984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的版本),笔者觉得这个致敬的环节有心思。除了模仿1980年代的《Monica》MV风格,其实也在呼应前作《饭戏攻心》的宣传歌《叉叉叉Love Song》。《叉叉叉Love Song》是由片中二佬和Monica演唱,且以80-90年代日剧风格的拍摄手法,因此求婚桥段利用《Monica》MV风格,可谓一石多鸟。除了致敬张国荣的MV及呼应前作的作品外,这首歌也能呼应片中二佬的未婚妻——Monica。 当中的歌词,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之一。在第三场婚礼中,“谁能替代你地位”是那场婚礼的主题。除了有仿鱼翅替代真鱼翅的地位外,更多的是讲诉片中三对情侣的心中对自己恋人的地位。大佬知道阿喵是他喜欢的人,但因为自卑而出走,却迟迟不愿意提分手;阿喵知道大佬在逃避她,她却选择戒酒消愁,却不愿意离开大佬的家;二佬顶着“穿红鞋勾义嫂”的亲戚压力,依然深爱着Monica;Monica虽然不相信婚姻,但深爱二佬;三佬被Josephine悔婚,但依然想念Josephine;Josephine悔婚后依然非常爱三佬。另一半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可谓是“谁能替代你地位”。 此外,《Monica》还有两段歌词亦能够呼应这系列电影的主角故事设定。分别是 “你以往爱我爱我不顾一切 将一生青春牺牲给我光辉 好多谢一天你改变了我 无言来奉献 柔情常令我个心有愧” 以及 “你以往教我教我恋爱真谛 只可惜初生之虎将你睇低 好多谢分手你启发了我 期求原谅我 余情随梦去你不要计” 所以,选择这首歌,非常巧合的能满足那么多的用途,同时佩服当年为这首歌填词的黎彼得先生,他亦为这部电影客串。 题外话,《Monica》(日语:モニカ),是日本男歌手吉川晃司的出道单曲,于1984年2月1日发行,是吉川晃司其中一首代表作。 此外,《饭戏攻心》系列的女主叫作Monica,其实是导演向自己喜欢的Sitcom 《Friends》致敬,当中的女主亦叫作Monica。 链接: 张国荣版《Monica》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N5tisg20I 《叉叉叉Love Song》...
在《饭戏攻心2》二佬向Monica求婚的那场戏,笔者在观看的时候看到模仿MV的求婚形式是觉得有些突兀。但在观看完1984年张国荣的《Monica》MV(不是1984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的版本),笔者觉得这个致敬的环节有心思。除了模仿1980年代的《Monica》MV风格,其实也在呼应前作《饭戏攻心》的宣传歌《叉叉叉Love Song》。《叉叉叉Love Song》是由片中二佬和Monica演唱,且以80-90年代日剧风格的拍摄手法,因此求婚桥段利用《Monica》MV风格,可谓一石多鸟。除了致敬张国荣的MV及呼应前作的作品外,这首歌也能呼应片中二佬的未婚妻——Monica。 当中的歌词,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之一。在第三场婚礼中,“谁能替代你地位”是那场婚礼的主题。除了有仿鱼翅替代真鱼翅的地位外,更多的是讲诉片中三对情侣的心中对自己恋人的地位。大佬知道阿喵是他喜欢的人,但因为自卑而出走,却迟迟不愿意提分手;阿喵知道大佬在逃避她,她却选择戒酒消愁,却不愿意离开大佬的家;二佬顶着“穿红鞋勾义嫂”的亲戚压力,依然深爱着Monica;Monica虽然不相信婚姻,但深爱二佬;三佬被Josephine悔婚,但依然想念Josephine;Josephine悔婚后依然非常爱三佬。另一半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可谓是“谁能替代你地位”。 此外,《Monica》还有两段歌词亦能够呼应这系列电影的主角故事设定。分别是 “你以往爱我爱我不顾一切 将一生青春牺牲给我光辉 好多谢一天你改变了我 无言来奉献 柔情常令我个心有愧” 以及 “你以往教我教我恋爱真谛 只可惜初生之虎将你睇低 好多谢分手你启发了我 期求原谅我 余情随梦去你不要计” 所以,选择这首歌,非常巧合的能满足那么多的用途,同时佩服当年为这首歌填词的黎彼得先生,他亦为这部电影客串。 题外话,《Monica》(日语:モニカ),是日本男歌手吉川晃司的出道单曲,于1984年2月1日发行,是吉川晃司其中一首代表作。 此外,《饭戏攻心》系列的女主叫作Monica,其实是导演向自己喜欢的Sitcom 《Friends》致敬,当中的女主亦叫作Monica。 链接: 张国荣版《Monica》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N5tisg20I 《叉叉叉Love S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0Wlk1eOdh0 吉川晃司版《Monic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2iQGpCTEw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真的好难难#1

三场婚礼分别对应大哥和阿喵之间的逃避、三哥和Josephine在感情上的安全感问题、二哥和Monica对婚姻的恐惧。 大哥选择逃避阿喵,如果只看续集可能觉得不合理,有阿喵那么美的女友,还会出走?但大哥其实从小是自卑的,但为了这个家才硬撑下去。这对应第一部阿喵对大哥说“这些年来,你应该很辛苦吧”。同时,大哥会喜欢上阿喵也是误打误撞,原本只是拿来抗衡二哥和Monica,当大哥听到阿喵有18个男友的时候,他是惊讶的。大哥这样的人设,感觉他出走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在与Monica的感情问题,选择了逃避,这次选择出走是很合理情节。 导演非常巧妙的利用在第一部的设定,大哥因色盲缺陷,导致他不自信并会逃避现实的人物性格,作为这次黄子华不参演所带来的空缺。 但真心建议看《饭戏攻心2》之前,需要看懂《饭戏攻心》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才能很好理解《饭戏攻心2》的三场婚礼。
三场婚礼分别对应大哥和阿喵之间的逃避、三哥和Josephine在感情上的安全感问题、二哥和Monica对婚姻的恐惧。 大哥选择逃避阿喵,如果只看续集可能觉得不合理,有阿喵那么美的女友,还会出走?但大哥其实从小是自卑的,但为了这个家才硬撑下去。这对应第一部阿喵对大哥说“这些年来,你应该很辛苦吧”。同时,大哥会喜欢上阿喵也是误打误撞,原本只是拿来抗衡二哥和Monica,当大哥听到阿喵有18个男友的时候,他是惊讶的。大哥这样的人设,感觉他出走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在与Monica的感情问题,选择了逃避,这次选择出走是很合理情节。 导演非常巧妙的利用在第一部的设定,大哥因色盲缺陷,导致他不自信并会逃避现实的人物性格,作为这次黄子华不参演所带来的空缺。 但真心建议看《饭戏攻心2》之前,需要看懂《饭戏攻心》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才能很好理解《饭戏攻心2》的三场婚礼。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

《饭戏攻心2 Table For Six 2》

评分:7.5分,这个婚宴的主厨(导演兼编剧)有着很适合的当季食材(主演们)作为盛宴主轴,也有很好的其他食材(配角)做承托,三道主菜都很好。可惜每道菜的味精很重,同时也有很多烹调手法所带出的味道未必每个参加盛宴的人都能够品尝得出。我可能会说,每一道菜都有层次感,但缺少时间让观众细品和回味。这三道菜的味精太重,虽然有不同的味道,但更像是厨师暴露了自己烹饪上的不足。这餐饭的确让人觉得有点“饭戏攻心”(这餐饭,过度戏剧化而让我觉得有些攻心。)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饭戏攻心2》作为2022年《饭戏攻心》的续集,继续以饭局作为战场,但从每天晚上在家的饭桌变成了婚宴。亦继续以在对白上挖坑让演出对手坑回自己、尔虞我诈互相隐瞒一些事情、语言梗一些致敬等环节,作为喜剧的模式。因此这个系列的喜剧电影便是以正剧为表演形式的喜剧,亦没有屎尿屁或偏色情的笑话。 虽然在开拍的记者会得知,上一部《饭戏攻心》的主角黄子华没有参演这部电影,但这系列的电影亦不阻止笔者想观看这部电影。因为上一部的剧本虽然很戏剧化、转场也有点不顺畅,但无阻笔者买票在戏院看三次同样的电影,毕竟上部作品,看到了导演兼编剧的陈咏燊先生在剧本上的用心。可惜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想到的是“电影最大的障碍,就是对细节有太大的期待”,这部续集成也陈家,败也陈家。 第一部《饭戏攻心》主要通过五餐饭讨论家的意义,“家人在哪里,那里就是家”。而《饭戏攻心》的续集通过三场婚礼讨论是爱情观,即是前作曾提到过的“永结同心”和“白头偕老”。 角色默契与演绎方式 首先,先说笔者赞赏的部分,作为这部电影剩下的五位主演,饰演“哎呀大嫂”阿喵的林明祯、饰演二佬陈礼的张继聪、饰演二佬女友Monica的邓丽欣、饰演三佬陈熹的陈湛文、饰演三佬女友Josephine的王菀之。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期间,留意到他们之间的默契以及演出的力度及对角色的理解,与两年前的《饭戏攻心》一致。但在这部电影中却看到这些角色们的变化和更加多的内心世界,亦解释第一部中的部分疑问。 在“哎呀大嫂”的阿喵角色里,她喜欢上了大佬,但大佬却为这段爱情犹豫了,因此静悄悄地“打开门,走出去,去远点”,去到非洲大草原。因此阿喵知道大佬逃避她,但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选择借酒消愁。同时,也很喜欢这个家,因为这个能给她温暖。所以便留下来当她们家的“哎呀大嫂”,即是挂名大嫂。她愿意为这个家付出很多,也希望看到两位弟弟过得更好。 至于二佬与Monica这一对,以为各自原生家庭的原因,让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也不相信婚姻。因为一个阴错阳差,让他们决定结婚。但在非常商业的婚礼的闹剧中,他们才感受到婚姻的真谛——“我不相信婚姻,但我相信你”。所以他们决定在闹剧后的场地继续办婚礼,“新郎在哪里,那里就是婚礼”。 而三佬、Josephine,则是Josephine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想结婚,而三佬不愿意结婚。但因为想要让Josephine的婆婆开心而逼三佬与自己结婚。但在过程中,因为一些互相隐瞒一些事情及误会,Josephine却发现自己与三佬之间缺乏安全感而选择悔婚,但两人的心中却依然爱着对方。 除了这些更加立体的人物刻画,亦为妈妈(廖子妤饰演)对亲生儿子二佬严厉的原因,因为他是油瓶仔(前夫的儿子)。同时,二佬在喝酒后才能见到已故的妈妈,这与前作大佬在喝酒后才能见到的设定是如出一辙,相互呼应。 音乐与致敬 此外,这部电影在音乐上,也下了不少的心思,有片中饰演Mark哥的魏浚笙唱出《狠愛狠愛你》的改编版,原曲亦是前作的电影主题曲,由王菀之演唱。同时还有1983年《射雕英雄传》的《世间始终你好》,改编自吉川晃司仔1984年发行的同名歌曲《Monica》及2007年电视剧《溏心风暴》主题曲《讲不出声》的前奏等等,这些致敬的设定。 但说到致敬,笔者对这部电影的致敬手法不太认同,甚至认为导演在这方面有些眼高手低的感觉。笔者理解导演很爱香港,前作《饭戏攻心》能看到不少旧式的招牌和摆设,还有利用叉烧这个代表香港的食物作为主角们的前家族生意。这次则是添加了香港影视歌的文化作为致敬的元素,有不少对白都是摘自一些香港电影的对白,并向他们致敬。这个手法也应用到了一些80-90年代的香港歌曲歌词上。但笔者不太认同这样的手法,可能笔者对那些影视或歌曲作品的认识不深,所以对那些对白感到不明所以,觉得这样的手法有些尴尬。亦不像前作那样,只需要坐在戏院里,就能完全明白那些对白所带出的笑点。 在这个致敬或callback的手法上,这部电影在callback的对白处理上,笔者认为是在考验观众对《饭戏攻心》这部前作对白的认识。片中有部分对白,都是与前作作呼应。例如 Monica说的“新郎在哪里,那里就是婚礼”便是呼应前作的“家人在哪里,那里就是家”;阿喵在片末说的“打开门,走出去,去远点”是妈妈在前作对大佬说的那番话;Mark哥在片中对阿喵说的“相信的就是命运,不信的就是缘分”是在前作大佬对阿喵所说的爱情鸡汤;Josephine在行婚礼前缺乏安全感时说了“其实我一直都听不懂她说什么的”这句对白是呼应回自己在前作的对白。甚至二佬在片中说的“你家事与李家事”的长对白亦是呼应前作的“你老母不是我老母”的长对白。但有多少观众是在记得《饭戏攻心》对白的情况下,入场看《饭戏攻心2》呢?这点就已经显示了这个剧本在callback模式的对白处理上,就是在考验观众是不是“饭脚”(笔者对《饭戏攻心》影迷的昵称)。幸好笔者是“饭脚”,还在观看《饭戏攻心2》之前,特地翻看前作复习,勉强发现片中引用前作的对白。 过度的戏剧化处理 《饭戏攻心》在故事及对白处理上偏向非常戏剧化的《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模式,在狗血的桥段下争吵,但也穿插不少笑点。但在《饭戏攻心2》里,笔者认为这次的桥段更加狗血和不太合理。 导演想为二佬与Monica这一对添加一些阻碍,让他们很难向陈家长辈交代他们的关系,便让八叔勾引六叔的妻子,然后家法侍候。但这样的剧情在一个家发生两次,的确让人出乎意料,但也太狗血了。 同样的狗血剧情,发生在Monica的身上。为了营造各自原生家庭的原因,硬生生的将Monica的原生家庭背景添加父亲外遇而有了Mark哥这位弟弟,亦对产生婚姻恐惧。目的是与二佬的母亲被陈家老爸追求而带着自己嫁给陈家,因此对婚姻产生恐惧的设定做一个对比。但这样的设定,也不免让人感觉有些过度设计。 此外,Josephine仔婚宴上向三佬提出悔婚的设定也不太合理,他们坐在主家席,身边都是双方家长。在这样的场合提悔婚,难道不怕身边的双方家长察觉吗?甚至是三佬不开心的跳舞表情,不尴尬吗?然后这场戏的处理上很不顺畅,明明是5个人分开跳,但下一幕便是他们围成一圈一起跳,在画面处理上很奇怪。笔者认为缺少了这五人怎样围成一圈的过程,如果有围成一圈的过程,就能够交代他们就算不结婚,他们依然有着默契和爱。 外加,开头与结尾的两个狗血剧情,开场的五位主角竟然能在一个活动上各司其职的设定,以及在片末六叔自爆油瓶仔的设定,亦让人觉得过度设定。...
评分:7.5分,这个婚宴的主厨(导演兼编剧)有着很适合的当季食材(主演们)作为盛宴主轴,也有很好的其他食材(配角)做承托,三道主菜都很好。可惜每道菜的味精很重,同时也有很多烹调手法所带出的味道未必每个参加盛宴的人都能够品尝得出。我可能会说,每一道菜都有层次感,但缺少时间让观众细品和回味。这三道菜的味精太重,虽然有不同的味道,但更像是厨师暴露了自己烹饪上的不足。这餐饭的确让人觉得有点“饭戏攻心”(这餐饭,过度戏剧化而让我觉得有些攻心。)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饭戏攻心2》作为2022年《饭戏攻心》的续集,继续以饭局作为战场,但从每天晚上在家的饭桌变成了婚宴。亦继续以在对白上挖坑让演出对手坑回自己、尔虞我诈互相隐瞒一些事情、语言梗一些致敬等环节,作为喜剧的模式。因此这个系列的喜剧电影便是以正剧为表演形式的喜剧,亦没有屎尿屁或偏色情的笑话。 虽然在开拍的记者会得知,上一部《饭戏攻心》的主角黄子华没有参演这部电影,但这系列的电影亦不阻止笔者想观看这部电影。因为上一部的剧本虽然很戏剧化、转场也有点不顺畅,但无阻笔者买票在戏院看三次同样的电影,毕竟上部作品,看到了导演兼编剧的陈咏燊先生在剧本上的用心。可惜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想到的是“电影最大的障碍,就是对细节有太大的期待”,这部续集成也陈家,败也陈家。 第一部《饭戏攻心》主要通过五餐饭讨论家的意义,“家人在哪里,那里就是家”。而《饭戏攻心》的续集通过三场婚礼讨论是爱情观,即是前作曾提到过的“永结同心”和“白头偕老”。 角色默契与演绎方式 首先,先说笔者赞赏的部分,作为这部电影剩下的五位主演,饰演“哎呀大嫂”阿喵的林明祯、饰演二佬陈礼的张继聪、饰演二佬女友Monica的邓丽欣、饰演三佬陈熹的陈湛文、饰演三佬女友Josephine的王菀之。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期间,留意到他们之间的默契以及演出的力度及对角色的理解,与两年前的《饭戏攻心》一致。但在这部电影中却看到这些角色们的变化和更加多的内心世界,亦解释第一部中的部分疑问。 在“哎呀大嫂”的阿喵角色里,她喜欢上了大佬,但大佬却为这段爱情犹豫了,因此静悄悄地“打开门,走出去,去远点”,去到非洲大草原。因此阿喵知道大佬逃避她,但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选择借酒消愁。同时,也很喜欢这个家,因为这个能给她温暖。所以便留下来当她们家的“哎呀大嫂”,即是挂名大嫂。她愿意为这个家付出很多,也希望看到两位弟弟过得更好。 至于二佬与Monica这一对,以为各自原生家庭的原因,让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也不相信婚姻。因为一个阴错阳差,让他们决定结婚。但在非常商业的婚礼的闹剧中,他们才感受到婚姻的真谛——“我不相信婚姻,但我相信你”。所以他们决定在闹剧后的场地继续办婚礼,“新郎在哪里,那里就是婚礼”。 而三佬、Josephine,则是Josephine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想结婚,而三佬不愿意结婚。但因为想要让Josephine的婆婆开心而逼三佬与自己结婚。但在过程中,因为一些互相隐瞒一些事情及误会,Josephine却发现自己与三佬之间缺乏安全感而选择悔婚,但两人的心中却依然爱着对方。 除了这些更加立体的人物刻画,亦为妈妈(廖子妤饰演)对亲生儿子二佬严厉的原因,因为他是油瓶仔(前夫的儿子)。同时,二佬在喝酒后才能见到已故的妈妈,这与前作大佬在喝酒后才能见到的设定是如出一辙,相互呼应。 音乐与致敬 此外,这部电影在音乐上,也下了不少的心思,有片中饰演Mark哥的魏浚笙唱出《狠愛狠愛你》的改编版,原曲亦是前作的电影主题曲,由王菀之演唱。同时还有1983年《射雕英雄传》的《世间始终你好》,改编自吉川晃司仔1984年发行的同名歌曲《Monica》及2007年电视剧《溏心风暴》主题曲《讲不出声》的前奏等等,这些致敬的设定。 但说到致敬,笔者对这部电影的致敬手法不太认同,甚至认为导演在这方面有些眼高手低的感觉。笔者理解导演很爱香港,前作《饭戏攻心》能看到不少旧式的招牌和摆设,还有利用叉烧这个代表香港的食物作为主角们的前家族生意。这次则是添加了香港影视歌的文化作为致敬的元素,有不少对白都是摘自一些香港电影的对白,并向他们致敬。这个手法也应用到了一些80-90年代的香港歌曲歌词上。但笔者不太认同这样的手法,可能笔者对那些影视或歌曲作品的认识不深,所以对那些对白感到不明所以,觉得这样的手法有些尴尬。亦不像前作那样,只需要坐在戏院里,就能完全明白那些对白所带出的笑点。 在这个致敬或callback的手法上,这部电影在callback的对白处理上,笔者认为是在考验观众对《饭戏攻心》这部前作对白的认识。片中有部分对白,都是与前作作呼应。例如 Monica说的“新郎在哪里,那里就是婚礼”便是呼应前作的“家人在哪里,那里就是家”;阿喵在片末说的“打开门,走出去,去远点”是妈妈在前作对大佬说的那番话;Mark哥在片中对阿喵说的“相信的就是命运,不信的就是缘分”是在前作大佬对阿喵所说的爱情鸡汤;Josephine在行婚礼前缺乏安全感时说了“其实我一直都听不懂她说什么的”这句对白是呼应回自己在前作的对白。甚至二佬在片中说的“你家事与李家事”的长对白亦是呼应前作的“你老母不是我老母”的长对白。但有多少观众是在记得《饭戏攻心》对白的情况下,入场看《饭戏攻心2》呢?这点就已经显示了这个剧本在callback模式的对白处理上,就是在考验观众是不是“饭脚”(笔者对《饭戏攻心》影迷的昵称)。幸好笔者是“饭脚”,还在观看《饭戏攻心2》之前,特地翻看前作复习,勉强发现片中引用前作的对白。 过度的戏剧化处理 《饭戏攻心》在故事及对白处理上偏向非常戏剧化的《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模式,在狗血的桥段下争吵,但也穿插不少笑点。但在《饭戏攻心2》里,笔者认为这次的桥段更加狗血和不太合理。 导演想为二佬与Monica这一对添加一些阻碍,让他们很难向陈家长辈交代他们的关系,便让八叔勾引六叔的妻子,然后家法侍候。但这样的剧情在一个家发生两次,的确让人出乎意料,但也太狗血了。 同样的狗血剧情,发生在Monica的身上。为了营造各自原生家庭的原因,硬生生的将Monica的原生家庭背景添加父亲外遇而有了Mark哥这位弟弟,亦对产生婚姻恐惧。目的是与二佬的母亲被陈家老爸追求而带着自己嫁给陈家,因此对婚姻产生恐惧的设定做一个对比。但这样的设定,也不免让人感觉有些过度设计。 此外,Josephine仔婚宴上向三佬提出悔婚的设定也不太合理,他们坐在主家席,身边都是双方家长。在这样的场合提悔婚,难道不怕身边的双方家长察觉吗?甚至是三佬不开心的跳舞表情,不尴尬吗?然后这场戏的处理上很不顺畅,明明是5个人分开跳,但下一幕便是他们围成一圈一起跳,在画面处理上很奇怪。笔者认为缺少了这五人怎样围成一圈的过程,如果有围成一圈的过程,就能够交代他们就算不结婚,他们依然有着默契和爱。 外加,开头与结尾的两个狗血剧情,开场的五位主角竟然能在一个活动上各司其职的设定,以及在片末六叔自爆油瓶仔的设定,亦让人觉得过度设定。 如果导演能够在这些情节设计上,没那么过度设计,可能会让观众看的比较舒服,同时节奏上也不会像现在那样有些不受控制的快。喜剧可以快,但速度快到观众来不及消化喜剧类对白,那就本末倒置,失去原有的喜剧目的,所以节奏很重要。 节奏掌控的不足 作为《饭戏攻心》系列电影,在转场的节奏处理上生硬。尤其是三佬在海洋公园玩过山车的转场,对笔者来说很生硬。同时这个桥段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因为三佬的性格不太像会玩过山车,反而会选择一些比较没那么刺激的机动游戏或者借酒消愁。这样比较文静的画面,作为专场画面来说更加合理,合理和流畅。 同时这部电影,亦面对节奏上的问题,节奏太快、想说的东西太多,导致整部电影比前作还来得没有“喘气位”(让观众短暂休息得空间)。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过山车式的电影,笔者在观影期间有被感动甚至哭了,但看完后已经不懂该怎样会为这部电影的韵味。有些电影我们会拿那些韵味进行讨论,这部讲述的主题是婚姻,但这个成品却缺少让人想讨论的感觉。除非在观影后,需要拿出前作和这次的作品,回想每一个角色角色的性格和成长。因为要顾及人物背景、前作callback、致敬环节等等细节的同时,还要观察角色内心的变化,以及理解笑话和剧中矛盾。 这次的作品,在一些对白处理上,可能需要留一些空间或时间让观众去思考或消化当中的梗或桥段。例如姐弟相认后,那三句又长又复杂得中式亲戚关系的对白,快到笔者还没消化第一句,第三句已经结束了。同样的,歌词类对白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这部作品,在戏剧及喜剧的处理上,导演明显的过于贪心,导致喜剧对白处理上略微逊色。但这次的故事则更加的有深度,以及人物角色在《饭戏攻心》的人物简介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立体。 结语及寄语 这个婚宴的主厨(导演兼编剧)有着很适合的当季食材(主演们)作为盛宴主轴,也有很好的其他食材(配角)做承托,三道主菜都很好。可惜每道菜的味精很重,同时也有很多烹调手法所带出的味道未必每个参加盛宴的人都能够品尝得出。我可能会说,每一道菜都有层次感,但缺少时间让观众细品和回味。这三道菜的味精太重,虽然有不同的味道,但更像是厨师暴露了自己烹饪上的不足。这餐饭的确让人觉得有点“饭戏攻心”(这餐饭,过度戏剧化而让我觉得有些攻心。) 作为《饭戏攻心》系列电影,笔者相信这系列已经没什么发展的空间,除非《饭戏攻心3》专注在六叔的商业饭局为主轴,但也会偏离英文片名《Table of Six》的主题。与其为这个系列开拍续集,不如策划一个三部曲或五部曲的喜剧电影,在完整的策划后才开拍第一部曲。香港血少这样预先策划n部曲才开拍的系列电影,更多的是看到第一部成功才开始构思第二部,很大机会发生角色暴走或剧情过度狗血的问题。可能需要考虑一次过策划整个系列的喜剧电影,然后才写第一部的剧本并开拍。 同时,希望这个系列的电影能出7-8集的导演剪辑版迷你剧,因为《饭戏攻心》和《饭戏攻心2》分别都有接近三小时的初剪,可能作为迷你剧才能解决节奏上的问题,以及在第二部中那些致敬梗的问题,因为观众需要一次过看完两部作品,外加可能需要上网查询一些自己不理解的致敬类对白。
2023年笔者最爱的10大香港电影

2023年笔者最爱的10大香港电影

1. 《命案》 评语:电影《命案》是一部围绕命运与凶案之间关系的悬疑惊悚警匪片。影片探讨了命运是否被安排以及人是否能掌控命运的问题,类似于蝴蝶效应,事件间接影响着后续发展。故事中的角色各有命运纠葛,大师努力改变命运,少东和杀手因某些事件而走向暴力道路。影片结合蝴蝶效应的概念讨论命理术数与命运的关联。主要角色个性鲜明立体,性格与行为影响整个故事进展。电影以环环相扣的剧情和演员精湛表演吸引笔者,同时引发对“命运”思考。 2. 《白日之下》 评语:电影《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深入探讨了香港长者院舍和特殊需求者院舍的问题,突显了政府监管和资助体系的不足之处。影片通过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彩桥院舍中的虐待和不人道待遇,包括食物问题、洗澡方式以及性侵事件等。这些情节真实震撼,引发观众深刻的共鸣和愤怒。电影还探讨了香港社会在网络时代中的角色,面临是随波逐流还是继续监督政府的挑战。 演员表现出色,特别是梁雍婷、周汉宁、姜大卫、林保怡等演员在关键角色中的出色表演。本片还揭示了纸媒面对的困境。总之,这部电影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真实震撼的表现和出色的演员阵容,深刻地探讨了香港院舍问题,引发笔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残影空间》 评语:一味地靠五个单元故事发生的惊悚画面,一路到最后一刻。视觉观感是很爽,但会让那个超级开放的结局有烂尾的感觉,因为该结尾需要观众认真地留意两位潜在Big Boss有关的所有对白,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能慢慢思考。如果要做电影版,三到四个单元故事已经是极限了,同时市场也最少需要120分钟。用90分钟讲述5个单元故事实在太赶了。希望有机会的话,能够改编成五集且每集片长30分钟至45分钟(不含广告)的迷你剧,会更加地好展现这个故事。 4. 《七月返归》 评语:这是一部以恐怖电影为包装,但片中鲜少有Jump Scare的惊吓位,更多的是利用一些荒诞和恐怖的情节将一些主题都通过细节一点又一点地表达,所以需要细心留意当中的细节。笔者在写这篇观后感时,发现这部电影有很多的切入点。这部电影很像洋葱,外层像恐怖片、中间像亲情片、核心像荒诞片,可以一层一层的拨开及分析。 5. 《正义回廊》 评语:故事紧凑,利用法庭审讯为主轴,穿插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画面、想象出来的希特勒部分和大排档部分等。看似凌乱,却很好的展示出主角的心境。这部律政电影更加heavy且需要思考这部电影的结局所暗示的东西是否才是事实。 6. 《源生罪》 评语:这是一部非常创新的概念性电影,利用“悬疑、犯罪与催眠”作为包装,但核心却在探讨长期病患以及“爱”的电影。同时,亦是曾江叔的遗作之一。在观看前,需要让自己被剧透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与主题。 7....
1. 《命案》 评语:电影《命案》是一部围绕命运与凶案之间关系的悬疑惊悚警匪片。影片探讨了命运是否被安排以及人是否能掌控命运的问题,类似于蝴蝶效应,事件间接影响着后续发展。故事中的角色各有命运纠葛,大师努力改变命运,少东和杀手因某些事件而走向暴力道路。影片结合蝴蝶效应的概念讨论命理术数与命运的关联。主要角色个性鲜明立体,性格与行为影响整个故事进展。电影以环环相扣的剧情和演员精湛表演吸引笔者,同时引发对“命运”思考。 2. 《白日之下》 评语:电影《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深入探讨了香港长者院舍和特殊需求者院舍的问题,突显了政府监管和资助体系的不足之处。影片通过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彩桥院舍中的虐待和不人道待遇,包括食物问题、洗澡方式以及性侵事件等。这些情节真实震撼,引发观众深刻的共鸣和愤怒。电影还探讨了香港社会在网络时代中的角色,面临是随波逐流还是继续监督政府的挑战。 演员表现出色,特别是梁雍婷、周汉宁、姜大卫、林保怡等演员在关键角色中的出色表演。本片还揭示了纸媒面对的困境。总之,这部电影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真实震撼的表现和出色的演员阵容,深刻地探讨了香港院舍问题,引发笔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残影空间》 评语:一味地靠五个单元故事发生的惊悚画面,一路到最后一刻。视觉观感是很爽,但会让那个超级开放的结局有烂尾的感觉,因为该结尾需要观众认真地留意两位潜在Big Boss有关的所有对白,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能慢慢思考。如果要做电影版,三到四个单元故事已经是极限了,同时市场也最少需要120分钟。用90分钟讲述5个单元故事实在太赶了。希望有机会的话,能够改编成五集且每集片长30分钟至45分钟(不含广告)的迷你剧,会更加地好展现这个故事。 4. 《七月返归》 评语:这是一部以恐怖电影为包装,但片中鲜少有Jump Scare的惊吓位,更多的是利用一些荒诞和恐怖的情节将一些主题都通过细节一点又一点地表达,所以需要细心留意当中的细节。笔者在写这篇观后感时,发现这部电影有很多的切入点。这部电影很像洋葱,外层像恐怖片、中间像亲情片、核心像荒诞片,可以一层一层的拨开及分析。 5. 《正义回廊》 评语:故事紧凑,利用法庭审讯为主轴,穿插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画面、想象出来的希特勒部分和大排档部分等。看似凌乱,却很好的展示出主角的心境。这部律政电影更加heavy且需要思考这部电影的结局所暗示的东西是否才是事实。 6. 《源生罪》 评语:这是一部非常创新的概念性电影,利用“悬疑、犯罪与催眠”作为包装,但核心却在探讨长期病患以及“爱”的电影。同时,亦是曾江叔的遗作之一。在观看前,需要让自己被剧透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与主题。 7.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 评语:《全个世界都有电话》是一部以三位同学在25年后相聚为线索的电影,巧妙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以及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反映了现今社会因诈骗案件而变得冷漠和不信任。电影还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化,由共同观看电视变成各自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电影通过数个例子展示了人际信任问题,强调了科技对隐私和安全的威胁,尤其是网络诈骗和数据泄露。此外,电影反映了年轻大学毕业生在疫情期间失业的困境。导演采用低成本的电影拍摄方式,巧妙地利用了有限的预算,呈现了生活化而不戏剧化的故事。《全个世界都有电话》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探讨了重要的社会问题,成功引发了观众对人际关系、科技和社会变迁等问题的思考。 8. 《过时·过节》 评语:整部电影的节奏偏平淡,但整个故事算得上完整。讲述一个传统东方家庭为主轴的家庭伦理片,利用两餐冬至饭,打破这一家人的隔阂。片中第一餐冬至饭的争吵发生在电影的首十分钟左右,可能会觉得唐突,但配合第一段车戏的部分能够理解这家人隐约发生了什么问题。之后,这八年时间里,这家人有限度的交流加上很细微的改变。如果作为被海报欺诈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差的电影。如果从剧情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却是一部需要观察片中各个主要角色经历和对白,才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9. 《流水落花》 评语:这部电影能看到各个小孩的成长外也看到这两位故事主人翁的成长。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很快就会被带进下一个小孩的故事中,这让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和匆忙。但笔者很喜欢他的画面构图,很简单很工整,有股日本作品的感觉。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导演对于画面的用心和认真。总体而言,《流水落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小孩们与男女主角的视角,展现了他们离别和聚合的过程。虽然在故事的刻画上有所不足,但是它依然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它让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观众对于离别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0. 《死尸死时四十四》 评语: 《死尸死时四十四 Over My Dead Body》是一部黑色喜剧电影,采用学术喜剧写法,梗重复、对白荒谬。角色构建多样,喜剧效果良好,但父子关系情节不顺畅。剪辑上存在流畅问题,需要加入时间转场设计。总体而言,是一部独特而欢乐的黑色喜剧。
《金手指 The Goldfinger》

《金手指 The Goldfinger》

评分:7.1分,作为一部以80年代轰动一时——佳宁案为蓝本的电影,在美术和CG方面展现了80年代初鱼翅捞饭的黄金时代。同时配乐方面也采用不少管弦乐去营造出辉煌时代的感觉。但这部电影的故事和表达方式颇为平淡,更像一部史诗式的犯罪电影。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由英皇电影投资超过三亿港币为预算兼中港合拍的电影,笔者在入场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部电影在剧情表达以及卡司上不会非常地吸引笔者。 但笔者依然买票只为了看这部电影的美术和导演如何营造出八十年代鱼翅捞饭的香港黄金时代。毕竟这部电影的蓝图是香港轰动一时的佳宁案。 这个案件,在香港曾被翻拍成2020年TVB电视剧《黄金有罪》。以及在2015年香港电视HKTV剧集《导火新闻线》中,由丁骏生拥有的“凡丰集团”亦是以佳宁集团为蓝本。 现实生活中,佳宁案不仅仅涉及到香港的金融业,但也涉及到马来西亚的银行——Bank Bumiputera Malaysia(现在已经并入Bank Muamalat)。作为当时为了抗衡华人在马来西亚金融业而创立的银行,它以“裕民财务”的名义在香港设立业务,并与佳宁集团利益输送,违例批出不少贷款,甚至杀害了由马来西亚总行派去香港的内部稽查人员。并让香港ICAC留意到佳宁集团的案件资金来源。但作为涉及这件事的马来西亚,却将这件违规的金融事件给不了了之,与无人需要对此负责。 笔者就带着这些资讯去看这部电影,片中大部分的场面都在表达纸醉金迷、鱼翅捞饭的香港股市大时代。同时,要如何营造出80年代香港的辉煌,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如何有电脑特效的形式将80年代的香港给呈现出来,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汽车以及风景的画面。电影呈现出一种很离地的80年代香港(可能笔者太贴平民百姓的地了),与笔者两年前观看的电影《梅艳芳》有很大的差别(今天亦是梅艳芳逝世20周年的日子)。同时,片中也有不少80年代香港办公室和交易所的景。这些美术和CG,让笔者仿佛回到了笔者在经典电视剧中看到的80年代香港。 同时这部电影,在配乐方面也为电影加了些许的分数。因为配乐方面主要来自八首原创的管弦乐原声OST,目前能在YouTube上找得到。此外,电影也有不少的歌舞场面,例如肯肯舞。这也为这部史诗式电影加了不少分数。 但这部电影,在故事上采用了史诗式的表达手法。这让笔者想到另一部今年看的香港反贪电影《风再起时》,同样的以贪污为主题、以史诗式的手法表达。 这部电影讲述的亦为《风再起时》故事线(1940年代-1970年代,香港警队贪污)之后的香港(1970年代末至1996年的佳宁案)。同样,主角还是有一直要与ICAC对抗,主角依然还是梁朝伟。 在片中,很多犯罪的情节或过程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甚至是留白。但作为一部主要市场不在香港的电影,笔者表示理解。同时片中的人物及涉案的机构或国家(马来西亚及“裕民财务”)亦被易名。 作为一部史诗式的犯罪电影,那就别期望像20年前的《无间道》那样的双雄对决。但倒是双雄有些斗智和惺惺相惜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评分:7.1分,作为一部以80年代轰动一时——佳宁案为蓝本的电影,在美术和CG方面展现了80年代初鱼翅捞饭的黄金时代。同时配乐方面也采用不少管弦乐去营造出辉煌时代的感觉。但这部电影的故事和表达方式颇为平淡,更像一部史诗式的犯罪电影。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由英皇电影投资超过三亿港币为预算兼中港合拍的电影,笔者在入场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部电影在剧情表达以及卡司上不会非常地吸引笔者。 但笔者依然买票只为了看这部电影的美术和导演如何营造出八十年代鱼翅捞饭的香港黄金时代。毕竟这部电影的蓝图是香港轰动一时的佳宁案。 这个案件,在香港曾被翻拍成2020年TVB电视剧《黄金有罪》。以及在2015年香港电视HKTV剧集《导火新闻线》中,由丁骏生拥有的“凡丰集团”亦是以佳宁集团为蓝本。 现实生活中,佳宁案不仅仅涉及到香港的金融业,但也涉及到马来西亚的银行——Bank Bumiputera Malaysia(现在已经并入Bank Muamalat)。作为当时为了抗衡华人在马来西亚金融业而创立的银行,它以“裕民财务”的名义在香港设立业务,并与佳宁集团利益输送,违例批出不少贷款,甚至杀害了由马来西亚总行派去香港的内部稽查人员。并让香港ICAC留意到佳宁集团的案件资金来源。但作为涉及这件事的马来西亚,却将这件违规的金融事件给不了了之,与无人需要对此负责。 笔者就带着这些资讯去看这部电影,片中大部分的场面都在表达纸醉金迷、鱼翅捞饭的香港股市大时代。同时,要如何营造出80年代香港的辉煌,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如何有电脑特效的形式将80年代的香港给呈现出来,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汽车以及风景的画面。电影呈现出一种很离地的80年代香港(可能笔者太贴平民百姓的地了),与笔者两年前观看的电影《梅艳芳》有很大的差别(今天亦是梅艳芳逝世20周年的日子)。同时,片中也有不少80年代香港办公室和交易所的景。这些美术和CG,让笔者仿佛回到了笔者在经典电视剧中看到的80年代香港。 同时这部电影,在配乐方面也为电影加了些许的分数。因为配乐方面主要来自八首原创的管弦乐原声OST,目前能在YouTube上找得到。此外,电影也有不少的歌舞场面,例如肯肯舞。这也为这部史诗式电影加了不少分数。 但这部电影,在故事上采用了史诗式的表达手法。这让笔者想到另一部今年看的香港反贪电影《风再起时》,同样的以贪污为主题、以史诗式的手法表达。 这部电影讲述的亦为《风再起时》故事线(1940年代-1970年代,香港警队贪污)之后的香港(1970年代末至1996年的佳宁案)。同样,主角还是有一直要与ICAC对抗,主角依然还是梁朝伟。 在片中,很多犯罪的情节或过程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甚至是留白。但作为一部主要市场不在香港的电影,笔者表示理解。同时片中的人物及涉案的机构或国家(马来西亚及“裕民财务”)亦被易名。 作为一部史诗式的犯罪电影,那就别期望像20年前的《无间道》那样的双雄对决。但倒是双雄有些斗智和惺惺相惜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富都青年 Abang Adik》真的好难难#1

《富都青年 Abang Adik》真的好难难#1

阿邦是否该死? 在《富都青年》,阿邦错手误杀社工,结果被判死刑的故事线,带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点。 难道想带出“法律面前,穷人三六九等”?还是无法写成终身监禁呢?其实马来西亚已经废除强制死刑。在这项法律之下,法庭拥有酌量权决定判处谋杀罪犯死刑,或监禁不少于30年及不超过40年,以及鞭笞不少于12下。同时,阿邦也是误杀,不可能被判死刑啊? 其实笔者在看到阿邦关押还没判死刑的那场时,有一丝觉得阿邦会得到解脱,至少在监狱里不愁三餐还有医疗福利(与《杀出个黄昏》中林雪的结局类似)。可是作为一部电影,该死的阿邦必须死。因为这不只为了片位的高潮位(知道高潮位是不少观众买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担心对社会的影响。 如果故事按照现实的法律来编写,马来西亚的凶杀案可能会不少。没IC、没社会福利、长被剥削的人到了绝望的一刻,如果让他知道终身监禁能“三餐温饱、有瓦遮头”,他会怎么选? 如果是笔者走到这个绝境的话,会选择违背良心,然后得到终身监禁或者长期囚禁。因为在墙外的世界都没希望了,在墙内里面可能还能有尊严的活着。而且能够三餐温饱,有医疗福利。 如果故事这样编写,在戏中的冲击会大大减少,但对社会的冲击呢?所以该死的阿邦的确该死。
阿邦是否该死? 在《富都青年》,阿邦错手误杀社工,结果被判死刑的故事线,带出了不少值得思考的点。 难道想带出“法律面前,穷人三六九等”?还是无法写成终身监禁呢?其实马来西亚已经废除强制死刑。在这项法律之下,法庭拥有酌量权决定判处谋杀罪犯死刑,或监禁不少于30年及不超过40年,以及鞭笞不少于12下。同时,阿邦也是误杀,不可能被判死刑啊? 其实笔者在看到阿邦关押还没判死刑的那场时,有一丝觉得阿邦会得到解脱,至少在监狱里不愁三餐还有医疗福利(与《杀出个黄昏》中林雪的结局类似)。可是作为一部电影,该死的阿邦必须死。因为这不只为了片位的高潮位(知道高潮位是不少观众买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担心对社会的影响。 如果故事按照现实的法律来编写,马来西亚的凶杀案可能会不少。没IC、没社会福利、长被剥削的人到了绝望的一刻,如果让他知道终身监禁能“三餐温饱、有瓦遮头”,他会怎么选? 如果是笔者走到这个绝境的话,会选择违背良心,然后得到终身监禁或者长期囚禁。因为在墙外的世界都没希望了,在墙内里面可能还能有尊严的活着。而且能够三餐温饱,有医疗福利。 如果故事这样编写,在戏中的冲击会大大减少,但对社会的冲击呢?所以该死的阿邦的确该死。
《富都青年 Abang Adik》

《富都青年 Abang Adik》

评分:6.9分,剧本好,演员表现不差,只是靠吴慷仁carry。但拍摄手法却完全不行,没有通过镜头、灯光和的环境为这部电影的世界说故事。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作为一部得奖作品,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这部电影也表达了身份证问题、变性人、妓女、非法劳工等社会上常被忽视的群提。故事线颇为简单明懂,仅有一条关于阿邦和阿迪的故事线,加上鲜少有需要观众仔细留意的微表情或是内心戏。这部电影的确是一盘人人都适合的云吞面。 但这盘云吞面却只是像靠几颗云吞撑起整碗云吞面。片中,仅靠靠吴慷仁最后几场戏的演出救场外,这部电影完全是在及格的边缘线。导演和摄影在利用画面说故事的功力上,完全不行。 明明很多画面不需要手持摄影,只需要正常的用超广角或鱼眼,就能很好的表达出整个电影的氛围。在兄弟俩逃难前,大部分都是手持摄影,之后的摄影才变得正常。笔者还以为中途把那个手持摄影师给炒鱿鱼了。 那些不合理的拍摄画面: 1. 阿邦在砍鸡和煮饭的那两场戏在拍摄和剪辑上很不接,感觉很跳。因为在拍摄上,笔者导演和摄影都不知道在拍什么,只是站在同一个角度做特写的拍摄,然后在剪辑起来。拜托,这样真个画面很不顺畅。 2. 阿迪晚上回到家吃阿邦为他留下的饭菜那些戏,为什么需要用广角手持摄影?其实你要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可以利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把正在睡觉的阿邦也拍入片中,呈现出这个单位的环境。 3. 社工在JPN为两兄弟提交申请IC文件的那场戏,为什么又要手持摄影?笔者真的不理解,也看不懂。 4. Money姐生日,所有男人在一起跳舞的那段,是阿邦和阿迪和解的戏。其实用wide angle会或鱼眼做当作生日庆祝会跳舞的环境shot,外加steadicam做简单的运镜环绕着两兄弟一圈,作为慢动作表达二人的情感,效果就会不现在那么差。 5. 富都是在跟多高楼大厦包围着的一个小区,但片中鲜少利用这样这个先天性优势去说好这两兄弟的故事。可以利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去呈现出“富都”这个名字在片中的对比含义,富都字面上是很富有的都市,但片中兄弟俩却需要在这里苟且偷生。 如果摄影做得好,前段的故事是好看的。至于后段,虽然有吴慷仁的手语加持以及摄影风格突然变得正常。但也难以掩盖灯光设定的问题。尤其是监狱那几场,明暗对比度太高了,我直接希那些监狱的戏是用底片拍的,至少命案的渐变更加柔和。但在片中那些阿邦在牢房中的光影太过硬了,变得很难表达出他的意境。在柔和一些,那会比较自然。 作为一部本地中文电影,虽然得奖,但没必要出捧得那么高,因为拍摄手法上真的不太行。但作为听电影原声音乐的剧情片,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做得不错,目前也能在Youtube上找得到这部电影的26首原声音乐。
评分:6.9分,剧本好,演员表现不差,只是靠吴慷仁carry。但拍摄手法却完全不行,没有通过镜头、灯光和的环境为这部电影的世界说故事。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作为一部得奖作品,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这部电影也表达了身份证问题、变性人、妓女、非法劳工等社会上常被忽视的群提。故事线颇为简单明懂,仅有一条关于阿邦和阿迪的故事线,加上鲜少有需要观众仔细留意的微表情或是内心戏。这部电影的确是一盘人人都适合的云吞面。 但这盘云吞面却只是像靠几颗云吞撑起整碗云吞面。片中,仅靠靠吴慷仁最后几场戏的演出救场外,这部电影完全是在及格的边缘线。导演和摄影在利用画面说故事的功力上,完全不行。 明明很多画面不需要手持摄影,只需要正常的用超广角或鱼眼,就能很好的表达出整个电影的氛围。在兄弟俩逃难前,大部分都是手持摄影,之后的摄影才变得正常。笔者还以为中途把那个手持摄影师给炒鱿鱼了。 那些不合理的拍摄画面: 1. 阿邦在砍鸡和煮饭的那两场戏在拍摄和剪辑上很不接,感觉很跳。因为在拍摄上,笔者导演和摄影都不知道在拍什么,只是站在同一个角度做特写的拍摄,然后在剪辑起来。拜托,这样真个画面很不顺畅。 2. 阿迪晚上回到家吃阿邦为他留下的饭菜那些戏,为什么需要用广角手持摄影?其实你要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可以利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把正在睡觉的阿邦也拍入片中,呈现出这个单位的环境。 3. 社工在JPN为两兄弟提交申请IC文件的那场戏,为什么又要手持摄影?笔者真的不理解,也看不懂。 4. Money姐生日,所有男人在一起跳舞的那段,是阿邦和阿迪和解的戏。其实用wide angle会或鱼眼做当作生日庆祝会跳舞的环境shot,外加steadicam做简单的运镜环绕着两兄弟一圈,作为慢动作表达二人的情感,效果就会不现在那么差。 5. 富都是在跟多高楼大厦包围着的一个小区,但片中鲜少利用这样这个先天性优势去说好这两兄弟的故事。可以利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去呈现出“富都”这个名字在片中的对比含义,富都字面上是很富有的都市,但片中兄弟俩却需要在这里苟且偷生。 如果摄影做得好,前段的故事是好看的。至于后段,虽然有吴慷仁的手语加持以及摄影风格突然变得正常。但也难以掩盖灯光设定的问题。尤其是监狱那几场,明暗对比度太高了,我直接希那些监狱的戏是用底片拍的,至少命案的渐变更加柔和。但在片中那些阿邦在牢房中的光影太过硬了,变得很难表达出他的意境。在柔和一些,那会比较自然。 作为一部本地中文电影,虽然得奖,但没必要出捧得那么高,因为拍摄手法上真的不太行。但作为听电影原声音乐的剧情片,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做得不错,目前也能在Youtube上找得到这部电影的26首原声音乐。
《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真的好难难#1

《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真的好难难#1

终于有机会在超限定放映下,有机会第二次观看《白日之下》,终于让笔者解开了自己所忽略的地方: 1. 为什么由龚慈恩所饰演的好看护会突然接受记者的访问,承认自己是发匿名信的人? - 但当我看到余香宁饰演的晓琪在第一次到彩桥之家的时候,她对好看护说找自己的爷爷——通伯的时候,好看护的表情是很突然且很意外的。这代表着说,她应该知道晓琪是记者。(片中有提到看护为记者找到一个痴呆的老人,让她潜入院舍做侦查)。这也解释得到当好看护宁愿被被照顾者打,也不愿为他绑上束缚绳。 2. 由姜B(姜大卫)饰演的通伯,是如何在语气和肢体语言上做出清醒的通伯以及装傻扮瞢的通伯?因为在两个月前看东南亚首映的时候,我是能够感觉得到在夜里他对水哥说晓琪不是他的孙女的这段对白,通伯是清醒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 原来姜大卫是靠眼部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去设计这两个“角色”。不断眨眼和说话语气偏向活跃的角色是装傻扮瞢的通伯。没有不断眨眼且正常语气的通伯是“清醒”的通伯。 3. 之前在观看期间,我是到中后段(找记者澄清那段)才恍然由林保怡饰演的章剑华之肢体语言,是一个视障人士,不然我还以为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士。 - 这次在观看的期间,我都在留意着这个角色的对白和肢体语言。原来自己忽略了当第一次晓琪与章剑华对话的时候,章剑华是提到“我们这些残疾人士都不容易”的这番话,其实也在说着自己是残疾人士,加上肢体语言,应该需要知道他是一名有视障的人士。 4. 由鲍姐饰演的母亲与女儿晓琪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解开? - 原来在两场母女吵架的戏中,鲍姐的眼睛是眼泛泪光的,同时也说了一句“人老了,就是包袱”这句话。但也因这句话点醒了晓琪需要珍惜她的母亲。因为通伯在片中也对晓琪提到这句话,但通伯在晓琪的情感映射是对已过世的公公的爱。所以由通伯说出这句话,是让晓琪觉悟。 5. 在香港电影巡礼2023马来西亚站上,我太专注看剧情而忽略了这部电影的配乐。 - 这次真的有机会好好享受这部电影的配乐。那些交响乐和人声的部分,为电影提高一个层次。真希望会为这部推出O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OLAK5uy_lPRqkcWIDPJ4H--JUBZ4Pv1HmdrSeBgCQ 但在这次观影后的一个月里,在笔者脑海里不断出现一场戏,那便是记者晓琪找议员访问的那场戏,因为提出了“责任外判”这四个字。但想仔细一点,这部电影的核心便是“责任”。用这个切入点看,报社老总、记者、检控、看护、母亲等角色的责任,这部电影会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能理解成“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No snowflake in...
终于有机会在超限定放映下,有机会第二次观看《白日之下》,终于让笔者解开了自己所忽略的地方: 1. 为什么由龚慈恩所饰演的好看护会突然接受记者的访问,承认自己是发匿名信的人? - 但当我看到余香宁饰演的晓琪在第一次到彩桥之家的时候,她对好看护说找自己的爷爷——通伯的时候,好看护的表情是很突然且很意外的。这代表着说,她应该知道晓琪是记者。(片中有提到看护为记者找到一个痴呆的老人,让她潜入院舍做侦查)。这也解释得到当好看护宁愿被被照顾者打,也不愿为他绑上束缚绳。 2. 由姜B(姜大卫)饰演的通伯,是如何在语气和肢体语言上做出清醒的通伯以及装傻扮瞢的通伯?因为在两个月前看东南亚首映的时候,我是能够感觉得到在夜里他对水哥说晓琪不是他的孙女的这段对白,通伯是清醒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 原来姜大卫是靠眼部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去设计这两个“角色”。不断眨眼和说话语气偏向活跃的角色是装傻扮瞢的通伯。没有不断眨眼且正常语气的通伯是“清醒”的通伯。 3. 之前在观看期间,我是到中后段(找记者澄清那段)才恍然由林保怡饰演的章剑华之肢体语言,是一个视障人士,不然我还以为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士。 - 这次在观看的期间,我都在留意着这个角色的对白和肢体语言。原来自己忽略了当第一次晓琪与章剑华对话的时候,章剑华是提到“我们这些残疾人士都不容易”的这番话,其实也在说着自己是残疾人士,加上肢体语言,应该需要知道他是一名有视障的人士。 4. 由鲍姐饰演的母亲与女儿晓琪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解开? - 原来在两场母女吵架的戏中,鲍姐的眼睛是眼泛泪光的,同时也说了一句“人老了,就是包袱”这句话。但也因这句话点醒了晓琪需要珍惜她的母亲。因为通伯在片中也对晓琪提到这句话,但通伯在晓琪的情感映射是对已过世的公公的爱。所以由通伯说出这句话,是让晓琪觉悟。 5. 在香港电影巡礼2023马来西亚站上,我太专注看剧情而忽略了这部电影的配乐。 - 这次真的有机会好好享受这部电影的配乐。那些交响乐和人声的部分,为电影提高一个层次。真希望会为这部推出O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OLAK5uy_lPRqkcWIDPJ4H--JUBZ4Pv1HmdrSeBgCQ 但在这次观影后的一个月里,在笔者脑海里不断出现一场戏,那便是记者晓琪找议员访问的那场戏,因为提出了“责任外判”这四个字。但想仔细一点,这部电影的核心便是“责任”。用这个切入点看,报社老总、记者、检控、看护、母亲等角色的责任,这部电影会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能理解成“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
《源生罪 Deliverance》

《源生罪 Deliverance》

故事大纲 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五年前,一个家庭一直在竭力保守的秘密,他们努力寻找被遗忘和剥夺的记忆,同时还要面对最信任的亲人。刚刚从国外回到香港的实习护士樊雪兒,因一宗蝴蝶刀连环杀人案而开始怀疑15年前母亲的死亡存在可疑。在心理学权威教授大哥樊博权的催眠治疗和另一位兄弟樊承天的协助下,她着手挖掘被埋藏的回忆。深入探究过去的黑暗世界,揭开了母亲死亡的真相。在追溯那些扑朔迷离的回忆时,危机逐渐逼近。最终,他们发现,爱的尽头竟然是善恶颠倒的开端。 前记 计划于2024年上映的香港本土悬疑电影《源生罪》(英文:Deliverance)由荷里活归来的新锐导演岑嘉彦执导,黄永峯担任制片,演员阵容包括任达华、曾江、鲍起静、吴婉仪、吴家丽、吴卓羲、陈紫萱、张建声、郭奕芯以及岑珈其。 该电影入围了多个国际影展,包括第28届明斯克国际电影节,其中入围奖项包括《落叶时节金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艺术奖》、《评审团特别奖》、《最佳男女演员奖》和《最佳男女配角奖》。此外,还入围了第15届芝加哥亚洲躍動电影节以及三藩市国际新概念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争夺《最佳影片》奖项。此外,它还获得了入围墨西哥第6届墨西哥作者国际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和《最佳剧情长片奖》。 后记 《源生罪》作为2023年香港电影巡礼之马来西亚站的闭幕电影,笔者对这部电影非常期待,也在观看前对这部电影抱有希望。因为笔者在巡礼种观看的另外五部电影都没有一部算得上是“割凳之作”或者是所谓的“烂片”。但希望越大,在观赏电影期间失望越大。 在观影期间,笔者对片中的故事主线,樊家的故事感觉到支离破碎,也对曾江叔饰演“林坚”和鲍起静饰演“沈玉娟”的支线以及吴婉仪饰演“何玉华”和岑珈其饰演“何珈其”的支线感到不解。在观赏期间,心里一直都在问自己,这是一部什么电影?怎么会那么的支离破碎,突然可以在礼堂的讲座中、突然可以在催眠的潜意识里、突然又可以凭着直觉寻找杀死妈妈的凶手、突然又讲述“林坚”面对骨癌末期的故事。到底什么电影可以那么的支离破碎?为什么向来对剧本和角色有要求的曾江叔会接演这部电影?都一直在笔者的脑里不断地循环。 直到,笔者观看至最后半小时,才终于明白导演在玩什么把戏。原来这不是一部以“悬疑、犯罪与亲情”为主题的电影。这部电影只是以“悬疑、犯罪与催眠”作为糖衣,包装着“亲情和长期病患”为主题的电影。 只怪笔者在观影前,没熟读相关电影的资料,只带着这是一部悬疑犯罪电影地心态观看这部电影。笔者在观看完这部电影,才特地去找这部电影的资料。原来这部电影在第九届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New Concept Film Festival)获得最佳男主角(任达华)、最佳女主角(陈紫萱)、最佳导演(岑嘉彦)及最佳影片。笔者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非常概念性地电影。 在笔者沉淀后,才拿起键盘整理这篇观后感。这部电影大致上能够分成四个故事线。 在15年前樊家故事线,由吴家丽饰演的妈妈(“姜玉玲”)因为患上重病,加上丈夫欠债跑路。由任达华饰演的大哥(“樊博权”)和张建声饰演的二哥 ( “樊承天”)需要担起重任,赚钱养家的重任,亦要赚钱为还有长期病的妈妈治疗。而陈紫萱饰演的妹妹(“樊雪儿”)则是主要照顾妈妈的影视起居。妈妈因为长期患病,加上急需医药费为她治疗,但妈妈也有高额的保单。这时的她却想要自杀,想要解脱,想要儿女们不需要那么辛苦,结果萌生了自杀的想法,在坐轮椅滚下楼梯自杀失败后,成功的说服自己的女儿为自己了结生命。但妹妹在帮妈妈自杀后却接受了打击而倒地不起,并选择性遗忘这段经历。 而现在樊家故事故事线,是本片主要的叙事线。妹妹从外国回流到香港,并回到故居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那便是在帮妈妈自杀的那段经历。在故居回忆时,便遇到了“何玉华”和 “何珈其”这对邻居,这段故事线容后再说。同时,大哥便是利用催眠的方式帮妹妹寻找回当初的记忆,以及陪伴妹妹在故居寻找照片已经录音卡带。但妹妹发现了一张和二哥有关的借据并怀疑二哥是杀死母亲的凶手,而大哥却趁机拿走一卷关键的卡带并不想让妹妹得知真相。所以妹妹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也曾怀疑大哥和契哥(吴卓羲饰演的“柳聂民”)才是凶手。直到最后,妹妹听到了被大哥藏起来的卡带后,得知自己才是杀死母亲的凶手。并在电影末端的法庭自白上,说出了这部电影强而有力的总结。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一直都下想饰演妹妹这个角色的演员是谁?直到观看片末字幕才发现她是陈紫萱,笔者都忘了她的名字曾出现在香港电影巡礼的场刊上,但笔者记得她曾在《假冒女团》中饰演新人们的大姐。她在这部《源生罪》的表现很好,能够表达出角色所需要的压抑。 “林坚”和 “沈玉娟”的故事线,主要讲述了患上骨癌末期的“林坚”与老伴“沈玉娟”的故事。“林坚”因为手术不成功,体内还有残留的癌细胞,而经常疼痛不已。但老伴却非常理解丈夫,并每天为他准备他所喜爱的巧克力,让他忘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这对老夫妻在无意间听到子女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争吵。这时,“林坚”露出的失望与难过便成了接下来剧情的伏笔。直到某天早上,“林坚”因为需要下床而不小心翻倒在地,这时的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负累,而决定拿起身旁的塑料袋自杀。但老伴的及时赶到以及安慰,才打消念头。笔者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线中,“林坚”从床上摔下并自杀的这场戏,曾江叔的表情让笔者印象深刻,也深深感受到他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也不想拖累家人。 “何玉华”和...
故事大纲 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五年前,一个家庭一直在竭力保守的秘密,他们努力寻找被遗忘和剥夺的记忆,同时还要面对最信任的亲人。刚刚从国外回到香港的实习护士樊雪兒,因一宗蝴蝶刀连环杀人案而开始怀疑15年前母亲的死亡存在可疑。在心理学权威教授大哥樊博权的催眠治疗和另一位兄弟樊承天的协助下,她着手挖掘被埋藏的回忆。深入探究过去的黑暗世界,揭开了母亲死亡的真相。在追溯那些扑朔迷离的回忆时,危机逐渐逼近。最终,他们发现,爱的尽头竟然是善恶颠倒的开端。 前记 计划于2024年上映的香港本土悬疑电影《源生罪》(英文:Deliverance)由荷里活归来的新锐导演岑嘉彦执导,黄永峯担任制片,演员阵容包括任达华、曾江、鲍起静、吴婉仪、吴家丽、吴卓羲、陈紫萱、张建声、郭奕芯以及岑珈其。 该电影入围了多个国际影展,包括第28届明斯克国际电影节,其中入围奖项包括《落叶时节金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艺术奖》、《评审团特别奖》、《最佳男女演员奖》和《最佳男女配角奖》。此外,还入围了第15届芝加哥亚洲躍動电影节以及三藩市国际新概念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争夺《最佳影片》奖项。此外,它还获得了入围墨西哥第6届墨西哥作者国际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和《最佳剧情长片奖》。 后记 《源生罪》作为2023年香港电影巡礼之马来西亚站的闭幕电影,笔者对这部电影非常期待,也在观看前对这部电影抱有希望。因为笔者在巡礼种观看的另外五部电影都没有一部算得上是“割凳之作”或者是所谓的“烂片”。但希望越大,在观赏电影期间失望越大。 在观影期间,笔者对片中的故事主线,樊家的故事感觉到支离破碎,也对曾江叔饰演“林坚”和鲍起静饰演“沈玉娟”的支线以及吴婉仪饰演“何玉华”和岑珈其饰演“何珈其”的支线感到不解。在观赏期间,心里一直都在问自己,这是一部什么电影?怎么会那么的支离破碎,突然可以在礼堂的讲座中、突然可以在催眠的潜意识里、突然又可以凭着直觉寻找杀死妈妈的凶手、突然又讲述“林坚”面对骨癌末期的故事。到底什么电影可以那么的支离破碎?为什么向来对剧本和角色有要求的曾江叔会接演这部电影?都一直在笔者的脑里不断地循环。 直到,笔者观看至最后半小时,才终于明白导演在玩什么把戏。原来这不是一部以“悬疑、犯罪与亲情”为主题的电影。这部电影只是以“悬疑、犯罪与催眠”作为糖衣,包装着“亲情和长期病患”为主题的电影。 只怪笔者在观影前,没熟读相关电影的资料,只带着这是一部悬疑犯罪电影地心态观看这部电影。笔者在观看完这部电影,才特地去找这部电影的资料。原来这部电影在第九届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New Concept Film Festival)获得最佳男主角(任达华)、最佳女主角(陈紫萱)、最佳导演(岑嘉彦)及最佳影片。笔者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非常概念性地电影。 在笔者沉淀后,才拿起键盘整理这篇观后感。这部电影大致上能够分成四个故事线。 在15年前樊家故事线,由吴家丽饰演的妈妈(“姜玉玲”)因为患上重病,加上丈夫欠债跑路。由任达华饰演的大哥(“樊博权”)和张建声饰演的二哥 ( “樊承天”)需要担起重任,赚钱养家的重任,亦要赚钱为还有长期病的妈妈治疗。而陈紫萱饰演的妹妹(“樊雪儿”)则是主要照顾妈妈的影视起居。妈妈因为长期患病,加上急需医药费为她治疗,但妈妈也有高额的保单。这时的她却想要自杀,想要解脱,想要儿女们不需要那么辛苦,结果萌生了自杀的想法,在坐轮椅滚下楼梯自杀失败后,成功的说服自己的女儿为自己了结生命。但妹妹在帮妈妈自杀后却接受了打击而倒地不起,并选择性遗忘这段经历。 而现在樊家故事故事线,是本片主要的叙事线。妹妹从外国回流到香港,并回到故居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那便是在帮妈妈自杀的那段经历。在故居回忆时,便遇到了“何玉华”和 “何珈其”这对邻居,这段故事线容后再说。同时,大哥便是利用催眠的方式帮妹妹寻找回当初的记忆,以及陪伴妹妹在故居寻找照片已经录音卡带。但妹妹发现了一张和二哥有关的借据并怀疑二哥是杀死母亲的凶手,而大哥却趁机拿走一卷关键的卡带并不想让妹妹得知真相。所以妹妹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也曾怀疑大哥和契哥(吴卓羲饰演的“柳聂民”)才是凶手。直到最后,妹妹听到了被大哥藏起来的卡带后,得知自己才是杀死母亲的凶手。并在电影末端的法庭自白上,说出了这部电影强而有力的总结。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一直都下想饰演妹妹这个角色的演员是谁?直到观看片末字幕才发现她是陈紫萱,笔者都忘了她的名字曾出现在香港电影巡礼的场刊上,但笔者记得她曾在《假冒女团》中饰演新人们的大姐。她在这部《源生罪》的表现很好,能够表达出角色所需要的压抑。 “林坚”和 “沈玉娟”的故事线,主要讲述了患上骨癌末期的“林坚”与老伴“沈玉娟”的故事。“林坚”因为手术不成功,体内还有残留的癌细胞,而经常疼痛不已。但老伴却非常理解丈夫,并每天为他准备他所喜爱的巧克力,让他忘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这对老夫妻在无意间听到子女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争吵。这时,“林坚”露出的失望与难过便成了接下来剧情的伏笔。直到某天早上,“林坚”因为需要下床而不小心翻倒在地,这时的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负累,而决定拿起身旁的塑料袋自杀。但老伴的及时赶到以及安慰,才打消念头。笔者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线中,“林坚”从床上摔下并自杀的这场戏,曾江叔的表情让笔者印象深刻,也深深感受到他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也不想拖累家人。 “何玉华”和 “何珈其” 的故事线则是关于孙子与婆婆之间的故事。婆婆“何玉华”是樊家故居的邻居,经常为樊家打扫故居。但这婆婆患上了认知障碍症,令照顾婆婆的孙子“何珈其”感到不耐烦。直到,被樊家的大哥和妹妹骂醒,才对婆婆的态度有所改变。 这部电影让笔者的反思是照顾长期病患的辛苦,因为一个人生病不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可以是一家人的事。每天往返医院的辛苦、照顾长期病患着的苦,只有曾照顾过长期病患的人才能够体会的。同时,长期病患的照顾者的所面对的压力和挫折也是需要我们的关注。何况是长期病患的心理健康,他们想要安乐死得到肉体上的解脱,还是与家人走完自己剩余的时光? 此外,这部电影也探讨了“爱”到底是什么?是从自己的角度为家人提供爱,还是尊重他们的想法作为爱的表现?在片中,大哥和二哥决定为妹妹以催眠的方式建立新的过去,让妹妹不需要面对杀死妈妈的愧疚,到底是不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爱?又或者大哥阻止患病的妈妈自杀,到底是不是爱的表现?还是让当事人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呢? 看到最后,笔者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曾江叔会接演这部电影,终于明白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也终于明白不断穿插在片中的讲堂部分竟然是作为这部电影地引导用途。但笔者对于那么创意的故事叙述方式有所保留,加上不断地在这四条故事线中不断的穿插,笔者观影的感觉非常支离破碎,也不知道到底真相是什么直到片末才解开谜题,“原来小丑竟然是自己”。如果不做足功课进场的观众,肯定会在首八十分钟看到一头雾水,然后心想这是什么“烂片”、画面怎么都是灰灰暗暗的、故事怎么那么支离破碎。 如果跳脱出观看这部电影地当下,其实导演也在利用“支离破碎”的叙事方式让观众们体会到妹妹的角色,并呼应了在讲堂中由大哥提到的“真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他人都只揣测别人的想法与动机”。原来导演正在利用这部电影与观众玩游戏,要观众带入妹妹的视角体会支离破碎的事件。只要细心就会发现,所有故事都环绕着妹妹的角色所展开,导演是有心要利用妹妹的视角讲述这部电影,并利用支离破碎的故事以及电影画面的调色让观众体会到妹妹的压抑,直到妹妹在法庭上的戏才感受到妹妹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结,这是一部非常创新的概念性电影,利用“悬疑、犯罪与催眠”作为包装,但核心却在探讨长期病患以及“爱”的电影。同时,亦是曾江叔的遗作之一。在观看前,需要让自己被剧透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与主题。 评价 评分:8.1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这是一部非常创新的概念性电影,利用“悬疑、犯罪与催眠”作为包装,但核心却在探讨长期病患以及“爱”的电影。同时,亦是曾江叔的遗作之一。在观看前,需要让自己被剧透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的故事与主题。
《把幸福拉近一点 Wish Come True》

《把幸福拉近一点 Wish Come True》

故事大纲 性格积极开朗被母亲遗弃的女孩小菲,遇见了一个能够实现人们愿望的“愿望扭蛋机”而与患有罕见疾病的子威结下不解之缘。生活对两人带来了无数的打击,包括小菲帮助子威寻找前任面对的困难和新药物对子威的治疗并无显著的效果。虽然小菲和子威都分别面对命运沉重的打击,但他们还是决定拥抱爱与希望并继续生活下去。 前记 《把幸福拉近一点》(原名《愿望扭蛋机》)是一部台湾电影,男主角由凌文龙饰演。凌文龙在电影中扮演一个患有甘迺迪氏症的病人。在开拍电影之前,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他探访了一些真实患有肌肉萎缩症的患者,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挣扎。此外,他还借来电动轮椅,进行了练习,以便更好地演绎角色并融入角色的状态。这些努力有助于他在电影中成功地呈现出患有甘迺迪氏症的角色。 后记 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前,看到凌文龙饰演的子威是一位患有甘迺迪氏症的病患,加上林明祯饰演的小菲,笔者还以为是一部故事与《沦落人》或《Untouchable》类似的电影。但依然买票支持新一代的演员,包括获得第四届亚洲内容大奖最佳新星大奖的凌文龙、入围第四十一届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林明祯以及近年在网络上教导瑜伽的林芊妤(Coffee Lam)。同时,也不小心买到了两张戏票,与其浪费戏票,还不如请朋友去看这部亚洲首映的电影。这部电影开头的剧情轻快,且容易让观众入戏,结果笔者便被电影给吸引力,还随着剧情起伏与在场的其他观众一起笑,一起哭。直到看完字幕后,笔者听到坐在我身旁的两位中年观众说“This is a good movie”,笔者很庆幸没有错过这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主题是“只要不放弃,就还有希望”以及友情的正能量爱情喜剧电影。这部电影大致上可以分成数条主要的故事线。作为整部电影的主轴,不得不提子威与小菲的故事线。子威是一个投资公司的老板,事业有成有热爱音乐的女友(林芊妤 饰演),但因为发现自己患上了甘迺迪氏症而与其分手。往后的日子都坐在轮椅上,需要有助理帮助起居生活。而小菲是一位非常积极开朗,却以不道德的方式赚快钱,例如假扮盲人为富太太按摩并赚取高额小费、与朋友合资卖红酒的生意,但做这些只为了带着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去英国找到她外婆的贵人。如果没有该贵人,她的外婆便不能读书。 因为与朋友合资卖红酒是假酒,小菲被迫还罚款。这时她遇到了扭蛋机并给予她希望。同时也遇到了子威。自从子威患病后,边变得越来越孤僻,没什么朋友,也不相信友情。直到小菲当上了子威的按摩师,实为一个能让子威逐渐变得开朗的朋友。渐渐地子威才愿意相信友情,也开始不在乎外人看待他的眼神。 同时,子威一直放不下前任,还一直留着想送给前任的礼物。直到小菲遇到困难,并得到子威的帮助后,小菲想帮助子威寻找子威前任,并让她知道子威的近况。可惜事与愿违,这时的子威得知自己没有康复的机会,而变得自暴自弃。但到了最后,他选择了站起来勇敢面对病情以及勇敢地表达爱意。 当笔者看完这部电影,才得知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也是香港近年来少数的励志爱情喜剧电影。有喜剧的剧情,也有不少感人的情节。 这部电影里,有着不少对比的方式为角色刻画,例如子威的角色偏向孤僻不相信朋友,但小菲却非常相信朋友和有义气;当小菲得知外婆的认知障碍症变得更加严重时,她选择为了圆了外婆的梦想而偷钱,结果被子威发现但得到原谅,而子威得知自己没机会康复的时候却选择了自暴自弃。这样的角色处理方式贯穿了这部电影的主轴(子威与小菲),并在电影开始的15分钟内塑造了两个非常立体鲜明的主要角色,并帮助观众更容易进入这部电影的氛围。 这部电影里,凌文龙和林明祯的表现不错。凌文龙续《黄金花》之后再次挑战需要特殊照顾的角色,他在片中的肢体语言尤其是在用餐时的肢体语言与动作,真的不简单。而林明祯饰演的角色,在电影开始的时候,笔者觉得她的中文口音怎么怪怪的,那么像马来西亚腔。但到了电影中段才交代她从小就在马来西亚成长,所以这样的口音非常合理。但部分演员的表现是在让人出戏,尤其是饰演小菲朋友的角色在演出方面让笔者觉得有些用力过度,与主线的部分形成不小的对比。 但笔者想找一些关于甘迺迪氏症的片段作为撰写这篇读后感的参考时,笔者发现这个疾病的资料非常难找,同时这疾病也经常被误诊为渐冻人(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10年前流行的冰桶挑战便是为这个罕见疾病所发起的挑战),但两者之间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差别。 评价 评分:7.6 (0.0-5.9:割凳之作;6.0-6.9:...
故事大纲 性格积极开朗被母亲遗弃的女孩小菲,遇见了一个能够实现人们愿望的“愿望扭蛋机”而与患有罕见疾病的子威结下不解之缘。生活对两人带来了无数的打击,包括小菲帮助子威寻找前任面对的困难和新药物对子威的治疗并无显著的效果。虽然小菲和子威都分别面对命运沉重的打击,但他们还是决定拥抱爱与希望并继续生活下去。 前记 《把幸福拉近一点》(原名《愿望扭蛋机》)是一部台湾电影,男主角由凌文龙饰演。凌文龙在电影中扮演一个患有甘迺迪氏症的病人。在开拍电影之前,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角色,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他探访了一些真实患有肌肉萎缩症的患者,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挣扎。此外,他还借来电动轮椅,进行了练习,以便更好地演绎角色并融入角色的状态。这些努力有助于他在电影中成功地呈现出患有甘迺迪氏症的角色。 后记 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前,看到凌文龙饰演的子威是一位患有甘迺迪氏症的病患,加上林明祯饰演的小菲,笔者还以为是一部故事与《沦落人》或《Untouchable》类似的电影。但依然买票支持新一代的演员,包括获得第四届亚洲内容大奖最佳新星大奖的凌文龙、入围第四十一届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林明祯以及近年在网络上教导瑜伽的林芊妤(Coffee Lam)。同时,也不小心买到了两张戏票,与其浪费戏票,还不如请朋友去看这部亚洲首映的电影。这部电影开头的剧情轻快,且容易让观众入戏,结果笔者便被电影给吸引力,还随着剧情起伏与在场的其他观众一起笑,一起哭。直到看完字幕后,笔者听到坐在我身旁的两位中年观众说“This is a good movie”,笔者很庆幸没有错过这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主题是“只要不放弃,就还有希望”以及友情的正能量爱情喜剧电影。这部电影大致上可以分成数条主要的故事线。作为整部电影的主轴,不得不提子威与小菲的故事线。子威是一个投资公司的老板,事业有成有热爱音乐的女友(林芊妤 饰演),但因为发现自己患上了甘迺迪氏症而与其分手。往后的日子都坐在轮椅上,需要有助理帮助起居生活。而小菲是一位非常积极开朗,却以不道德的方式赚快钱,例如假扮盲人为富太太按摩并赚取高额小费、与朋友合资卖红酒的生意,但做这些只为了带着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去英国找到她外婆的贵人。如果没有该贵人,她的外婆便不能读书。 因为与朋友合资卖红酒是假酒,小菲被迫还罚款。这时她遇到了扭蛋机并给予她希望。同时也遇到了子威。自从子威患病后,边变得越来越孤僻,没什么朋友,也不相信友情。直到小菲当上了子威的按摩师,实为一个能让子威逐渐变得开朗的朋友。渐渐地子威才愿意相信友情,也开始不在乎外人看待他的眼神。 同时,子威一直放不下前任,还一直留着想送给前任的礼物。直到小菲遇到困难,并得到子威的帮助后,小菲想帮助子威寻找子威前任,并让她知道子威的近况。可惜事与愿违,这时的子威得知自己没有康复的机会,而变得自暴自弃。但到了最后,他选择了站起来勇敢面对病情以及勇敢地表达爱意。 当笔者看完这部电影,才得知这部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也是香港近年来少数的励志爱情喜剧电影。有喜剧的剧情,也有不少感人的情节。 这部电影里,有着不少对比的方式为角色刻画,例如子威的角色偏向孤僻不相信朋友,但小菲却非常相信朋友和有义气;当小菲得知外婆的认知障碍症变得更加严重时,她选择为了圆了外婆的梦想而偷钱,结果被子威发现但得到原谅,而子威得知自己没机会康复的时候却选择了自暴自弃。这样的角色处理方式贯穿了这部电影的主轴(子威与小菲),并在电影开始的15分钟内塑造了两个非常立体鲜明的主要角色,并帮助观众更容易进入这部电影的氛围。 这部电影里,凌文龙和林明祯的表现不错。凌文龙续《黄金花》之后再次挑战需要特殊照顾的角色,他在片中的肢体语言尤其是在用餐时的肢体语言与动作,真的不简单。而林明祯饰演的角色,在电影开始的时候,笔者觉得她的中文口音怎么怪怪的,那么像马来西亚腔。但到了电影中段才交代她从小就在马来西亚成长,所以这样的口音非常合理。但部分演员的表现是在让人出戏,尤其是饰演小菲朋友的角色在演出方面让笔者觉得有些用力过度,与主线的部分形成不小的对比。 但笔者想找一些关于甘迺迪氏症的片段作为撰写这篇读后感的参考时,笔者发现这个疾病的资料非常难找,同时这疾病也经常被误诊为渐冻人(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10年前流行的冰桶挑战便是为这个罕见疾病所发起的挑战),但两者之间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差别。 评价 评分:7.6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把幸福拉近一点》是一部以励志、友情和爱情为主题的香港电影,这部电影亦改编自真人真事。节奏轻快,能让观众大笑,也能让观众感动的电影。并表达了“只要不放弃,就还有希望”的主题。
《七月返归 Back Home》

《七月返归 Back Home》

故事大纲 向荣(江𤒹生 饰)从小就拥有阴阳眼,一直都在朋辈中受到排挤。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消息,得知母亲(白灵 饰)因自杀未遂而被送进了医院,于是被迫从加拿大返回香港,并住进了家里。 回到童年时的熟悉环境,向荣再次感受到了异常的氛围和一连串怪事的发生,似乎这里正在经历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同一楼层的邻居锺伯(太保 饰)和锺婆(谭玉瑛 饰)的行为也变得怪异。深夜,七楼传来奇怪的声音,迫使向荣决定前去探究究竟。一系列离奇事件接连发生,令他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关于七楼的死亡传说似乎家喻户晓,他的邻居小孩不断呼救,而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他。面对这个充满怪事的地方,向荣不知道到底是他看清了真相,还是真相只存在于他一个人的眼中? 前记 2023年的香港悬疑惊悚电影,由导演和编剧谢家祺执导,江𤒹生和白灵担任主演。这部影片是“mm2新晋导演计划”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同时也是导演谢家祺的首部长片。 后记 《七月返归》是一部以当红偶像Mirror副队长江𤒹(yè)生(Anson Kong)为主角的恐怖电影。当下,笔者第一个反应是抱着“这部电影好不好看?”的疑问。但作为《香港电影巡礼》马来西亚站的其中一部电影以及是2017年MM2新晋导演年计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浊水漂流》和《窄路微尘》),笔者便在戏票开买当天,与马来西亚的生粉(Anson Kong的粉丝)们抢票,结果抢到一张后排的位子。在戏票开买隔天,这部电影才在香港公映,笔者看到香港对这部电影的口碑。笔者很庆幸能够买到一张戏票,并观看这部口碑不错的惊悚电影。 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笔者在网络上看了不少有关这部电影的剧透式电影观后感以及不少导演在这部电影的访问。在观影前已经得知这是一部以恐怖电影作为包装的荒诞剧情电影,讲述的是母子亲以及这社会的荒诞部分。笔者便是带着这些资讯去看这部可能是马来西亚唯一一场的《七月返归》。在写着这篇观后感期间,MM2有计划将这部电影带进马来西亚与本地的观众正式见面。 这部电影大致上可以分成四条故事线。向荣的故事线,是由江𤒹(yè)生(Anson Kong)饰演的向荣在一次噩梦中,梦见妈妈失去了舌头,并在惊醒后接听电话得知妈妈自杀未遂而入院。所以他才从加拿大回到了香港并回到了故居——屋邨。他发现这里的气氛压抑,同时也有一些奇怪的事件,并发现妈妈有一条706号的钥匙,明明故居是606,所以向荣决定搭电梯到7楼查看究竟。当向荣走出电梯,便见到了7楼的幻像,有各个邻居所向往的生活,也看到一群小孩困在防火逃生楼梯里求救等等。笔者喜欢向角色的处理,因为他感到不安和会想起儿时经历的压抑,而选择弹指甲。直到随着电影的推进,笔者发现这歌小动作是有连贯下去的,甚至能看到弹到指甲严重受损。 而妈妈(蕙兰)与儿时向荣的故事线是这部电影里最为重要的一条故事线。讲述了由黄梓乐(老板仔)饰演的向荣有阴阳眼的能力,但白灵饰演的妈妈却看不到向荣用阴阳眼所看到的东西。出于不懂得该如何表达的母爱,便带儿子去找道士作法,但该过程让向荣有着不愉快的经历。之后,就算向荣还能看到那些东西,但妈妈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直接以家暴的形式质问向荣还能不能看到那些东西。这个阴影深深的烙印在向荣的脑海里,正如片头向荣梦见的那一幕。这样的经历,让向荣渐渐的与妈妈疏离,直到与舅舅移民到加拿大。就算妈妈写信给向荣,但都没成功送达。因此妈妈非常思念向荣,也非常自责,想要有阴阳眼的能力,并找道士为其作法,结果她便被道士性侵。这时的她万念俱灰,也决定奔向“美丽新世界”。 锺伯和锺婆的故事线里,太保饰演的锺伯和谭玉瑛饰演的锺婆,他们看似是一对和蔼可亲的屋邨长者,但在片中却经常以一种非常官腔的方式说话。直到片末的盆菜宴,才会让这样的设定变得更加的合理。因为笔者将这两位的角色,联想成是一个稍有权势但想维持繁荣稳定的人士之缩影。 宇仔妈妈和宇仔的故事线,黄梓曜饰演的宇仔和沈殷怡饰演宇仔妈妈。宇仔天生就有阴阳眼,能够看见到一些在屋邨徘徊的鬼魂。宇仔妈妈则是一个向往过着一个歌舞升平的单身生活,却现实生活中需要带着宇仔生活。所以到了片末,宇仔妈妈选择了牺牲宇仔以换取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这预示着,需要年轻一带换取繁荣稳定? 笔者在观影期间,留意到这部电影保留不少的文化艺术。例如,妈妈在片中有数幕的造型是传统戏班的戏班花旦,尤其妈妈卸妆的那一幕实在让我印象深刻。此外,还保留了一些与屋邨有关的都市传说,例如向荣在半夜听见楼上七楼传出玻璃弹珠的声音;向荣在七楼防火梯看见的小孩手掌,笔者觉得有些像是“打生桩” (在建筑工程动工前,把儿童活埋在工地内,其目的是祈祷工程顺利。)。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或者一些民间传说,例如锺伯所开设的纸扎铺、片末所出现的盂兰节活动、在室内不能开雨伞的禁忌等等。此外,这部电影也有一些对于某些道教仪式的批判,例如妈妈非常思念向荣,想要有阴阳眼的能力,并找道士为其作法,结果她便被道士性侵。笔者没想到经常在新闻上见到“以宗教之名,以性侵为实”的事件也能被纳入电影当中。 此外,笔者在观影期间,除了感受到片中的惊悚情节,以及导演想表达的“母爱”外,笔者能够深深感受到片中屋邨的“奇怪”。但这个“奇怪”的感受,不止可以套入香港人近年面对的情况,但也可以套入任何地方。例如,锺婆以非常官腔的语气对向荣说“生儿育女经”的那场戏;当锺婆在电梯外对向荣说“有时候要安安分分,不要打扰别人”。笔者的感受不是香港人所认为的颜色之分,更像是在一个社会里,一些稍有权势但想维持繁荣稳定的人士会对他人说这番话,看似关心对方,但其实带着一些议程(Agenda)。因为锺伯和锺婆在片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业主立案法团”(屋村委员会委会)的主席或其他高层。因此,当笔者看到片末的盆菜宴,笔者的感受像是一个邪教活动,参与的人需要喝下麻汤并剪去自己的舌头,才能换取繁荣稳定。这意味着,需要麻痹自己的感受,并需要学会说话,才能确保自己的生活安稳。这类似于噤声,笔者看到这段也很无奈,这是社会能够继续发展所需要牺牲的,如果一个社会太多不同的声音只会让政策难以执行。但如果只有一股声音,这社会哪来的第四权,怎么进行监督立法、司法与行政呢? 同时,被剪去舌头的妈妈说话变得模糊,这让笔者联想到可能不止是要噤声,也要将一件事的表达给模糊化。所以,在片末向荣决定不跟随其他人剪舌头的那场戏,向荣见到自己在706单位里的幻像,如果细心发现,这个幻像是早前向荣在锺伯的纸扎铺中,锺伯对向荣展示的“未来之家”。这有些像是画大饼的环节,但向荣决定不接受这个大饼。 笔者有蛮大胆的假说,片中儿时的向荣和宇仔拥有阴阳眼,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笔者认为这个设定是在表达他们选择了诚实的表达他们所见到的东西。因为向荣在加拿大期间失去了阴阳眼的能力,但当他回到香港,回到故居才有这个能力。这预示着片中的“屋邨”文化及环境与加拿大不一样。此外,当向荣对宇仔说“总之你不要理,装作看不见,他们就不会靠近了”,也在暗示说不要理会身边发生的荒诞事,那就会没事。...
故事大纲 向荣(江𤒹生 饰)从小就拥有阴阳眼,一直都在朋辈中受到排挤。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消息,得知母亲(白灵 饰)因自杀未遂而被送进了医院,于是被迫从加拿大返回香港,并住进了家里。 回到童年时的熟悉环境,向荣再次感受到了异常的氛围和一连串怪事的发生,似乎这里正在经历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同一楼层的邻居锺伯(太保 饰)和锺婆(谭玉瑛 饰)的行为也变得怪异。深夜,七楼传来奇怪的声音,迫使向荣决定前去探究究竟。一系列离奇事件接连发生,令他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关于七楼的死亡传说似乎家喻户晓,他的邻居小孩不断呼救,而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他。面对这个充满怪事的地方,向荣不知道到底是他看清了真相,还是真相只存在于他一个人的眼中? 前记 2023年的香港悬疑惊悚电影,由导演和编剧谢家祺执导,江𤒹生和白灵担任主演。这部影片是“mm2新晋导演计划”三部曲的压轴之作,同时也是导演谢家祺的首部长片。 后记 《七月返归》是一部以当红偶像Mirror副队长江𤒹(yè)生(Anson Kong)为主角的恐怖电影。当下,笔者第一个反应是抱着“这部电影好不好看?”的疑问。但作为《香港电影巡礼》马来西亚站的其中一部电影以及是2017年MM2新晋导演年计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浊水漂流》和《窄路微尘》),笔者便在戏票开买当天,与马来西亚的生粉(Anson Kong的粉丝)们抢票,结果抢到一张后排的位子。在戏票开买隔天,这部电影才在香港公映,笔者看到香港对这部电影的口碑。笔者很庆幸能够买到一张戏票,并观看这部口碑不错的惊悚电影。 笔者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笔者在网络上看了不少有关这部电影的剧透式电影观后感以及不少导演在这部电影的访问。在观影前已经得知这是一部以恐怖电影作为包装的荒诞剧情电影,讲述的是母子亲以及这社会的荒诞部分。笔者便是带着这些资讯去看这部可能是马来西亚唯一一场的《七月返归》。在写着这篇观后感期间,MM2有计划将这部电影带进马来西亚与本地的观众正式见面。 这部电影大致上可以分成四条故事线。向荣的故事线,是由江𤒹(yè)生(Anson Kong)饰演的向荣在一次噩梦中,梦见妈妈失去了舌头,并在惊醒后接听电话得知妈妈自杀未遂而入院。所以他才从加拿大回到了香港并回到了故居——屋邨。他发现这里的气氛压抑,同时也有一些奇怪的事件,并发现妈妈有一条706号的钥匙,明明故居是606,所以向荣决定搭电梯到7楼查看究竟。当向荣走出电梯,便见到了7楼的幻像,有各个邻居所向往的生活,也看到一群小孩困在防火逃生楼梯里求救等等。笔者喜欢向角色的处理,因为他感到不安和会想起儿时经历的压抑,而选择弹指甲。直到随着电影的推进,笔者发现这歌小动作是有连贯下去的,甚至能看到弹到指甲严重受损。 而妈妈(蕙兰)与儿时向荣的故事线是这部电影里最为重要的一条故事线。讲述了由黄梓乐(老板仔)饰演的向荣有阴阳眼的能力,但白灵饰演的妈妈却看不到向荣用阴阳眼所看到的东西。出于不懂得该如何表达的母爱,便带儿子去找道士作法,但该过程让向荣有着不愉快的经历。之后,就算向荣还能看到那些东西,但妈妈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直接以家暴的形式质问向荣还能不能看到那些东西。这个阴影深深的烙印在向荣的脑海里,正如片头向荣梦见的那一幕。这样的经历,让向荣渐渐的与妈妈疏离,直到与舅舅移民到加拿大。就算妈妈写信给向荣,但都没成功送达。因此妈妈非常思念向荣,也非常自责,想要有阴阳眼的能力,并找道士为其作法,结果她便被道士性侵。这时的她万念俱灰,也决定奔向“美丽新世界”。 锺伯和锺婆的故事线里,太保饰演的锺伯和谭玉瑛饰演的锺婆,他们看似是一对和蔼可亲的屋邨长者,但在片中却经常以一种非常官腔的方式说话。直到片末的盆菜宴,才会让这样的设定变得更加的合理。因为笔者将这两位的角色,联想成是一个稍有权势但想维持繁荣稳定的人士之缩影。 宇仔妈妈和宇仔的故事线,黄梓曜饰演的宇仔和沈殷怡饰演宇仔妈妈。宇仔天生就有阴阳眼,能够看见到一些在屋邨徘徊的鬼魂。宇仔妈妈则是一个向往过着一个歌舞升平的单身生活,却现实生活中需要带着宇仔生活。所以到了片末,宇仔妈妈选择了牺牲宇仔以换取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这预示着,需要年轻一带换取繁荣稳定? 笔者在观影期间,留意到这部电影保留不少的文化艺术。例如,妈妈在片中有数幕的造型是传统戏班的戏班花旦,尤其妈妈卸妆的那一幕实在让我印象深刻。此外,还保留了一些与屋邨有关的都市传说,例如向荣在半夜听见楼上七楼传出玻璃弹珠的声音;向荣在七楼防火梯看见的小孩手掌,笔者觉得有些像是“打生桩” (在建筑工程动工前,把儿童活埋在工地内,其目的是祈祷工程顺利。)。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或者一些民间传说,例如锺伯所开设的纸扎铺、片末所出现的盂兰节活动、在室内不能开雨伞的禁忌等等。此外,这部电影也有一些对于某些道教仪式的批判,例如妈妈非常思念向荣,想要有阴阳眼的能力,并找道士为其作法,结果她便被道士性侵。笔者没想到经常在新闻上见到“以宗教之名,以性侵为实”的事件也能被纳入电影当中。 此外,笔者在观影期间,除了感受到片中的惊悚情节,以及导演想表达的“母爱”外,笔者能够深深感受到片中屋邨的“奇怪”。但这个“奇怪”的感受,不止可以套入香港人近年面对的情况,但也可以套入任何地方。例如,锺婆以非常官腔的语气对向荣说“生儿育女经”的那场戏;当锺婆在电梯外对向荣说“有时候要安安分分,不要打扰别人”。笔者的感受不是香港人所认为的颜色之分,更像是在一个社会里,一些稍有权势但想维持繁荣稳定的人士会对他人说这番话,看似关心对方,但其实带着一些议程(Agenda)。因为锺伯和锺婆在片中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业主立案法团”(屋村委员会委会)的主席或其他高层。因此,当笔者看到片末的盆菜宴,笔者的感受像是一个邪教活动,参与的人需要喝下麻汤并剪去自己的舌头,才能换取繁荣稳定。这意味着,需要麻痹自己的感受,并需要学会说话,才能确保自己的生活安稳。这类似于噤声,笔者看到这段也很无奈,这是社会能够继续发展所需要牺牲的,如果一个社会太多不同的声音只会让政策难以执行。但如果只有一股声音,这社会哪来的第四权,怎么进行监督立法、司法与行政呢? 同时,被剪去舌头的妈妈说话变得模糊,这让笔者联想到可能不止是要噤声,也要将一件事的表达给模糊化。所以,在片末向荣决定不跟随其他人剪舌头的那场戏,向荣见到自己在706单位里的幻像,如果细心发现,这个幻像是早前向荣在锺伯的纸扎铺中,锺伯对向荣展示的“未来之家”。这有些像是画大饼的环节,但向荣决定不接受这个大饼。 笔者有蛮大胆的假说,片中儿时的向荣和宇仔拥有阴阳眼,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笔者认为这个设定是在表达他们选择了诚实的表达他们所见到的东西。因为向荣在加拿大期间失去了阴阳眼的能力,但当他回到香港,回到故居才有这个能力。这预示着片中的“屋邨”文化及环境与加拿大不一样。此外,当向荣对宇仔说“总之你不要理,装作看不见,他们就不会靠近了”,也在暗示说不要理会身边发生的荒诞事,那就会没事。 这是一部以恐怖电影为包装,但片中鲜少有Jump Scare的惊吓位,更多的是利用一些荒诞和恐怖的情节将一些隐藏起来的主题都通过片中一点又一点地表达,需要细心留意当中的细节。笔者在写这篇观后感时,发现这部电影有很多的切入点。这部电影很像洋葱,外层像恐怖片、中间像亲情片、核心像荒诞片,可以一层一层的拨开及分析。 评价 评分:8.2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这是一部以恐怖电影为包装,但片中鲜少有Jump Scare的惊吓位,更多的是利用一些荒诞和恐怖的情节将一些主题都通过细节一点又一点地表达,所以需要细心留意当中的细节。笔者在写这篇观后感时,发现这部电影有很多的切入点。这部电影很像洋葱,外层像恐怖片、中间像亲情片、核心像荒诞片,可以一层一层的拨开及分析。
《送院途中 Vital Signs》

《送院途中 Vital Signs》

故事大纲 马志业(由古天乐饰演)一心一意地救人,不拘泥于规章制度,甚至经历了无数的辛苦和伤痛。而调职过来的王维(由游学修饰演)则追求晋升,两人因此产生了分歧。马志业是一个单亲父亲,他与年幼的女儿面临着分离的困扰。亲情至上,但一旦生离死别,谁不害怕被遗忘呢?正如急救车必须在道路上行驶远、行驶快一样,人生的旅程也如此。然而,一场发生在屯门公路上的重大事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不再迷失。 这部电影由导演卓韵芝创作,她以浪漫情感为主题,展现了生命的伟大。紧急救援与内心不动声色之间的场景巧妙交织,处处都充满了真情流露。而贯穿整个电影的,是穿梭在繁华街巷中的城市景观,以及对这座城市的深切眷恋。 前记 电影《送院途中》是由天下一集团制作,执导和编剧均由卓韵芝担当,而古天乐则担任主演。这部剧情电影于2023年4月9日在第4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隆重首映。 后记 《送院途中》是一部讲述情亲与救护为主题的电影。在过去五年里,香港讲述救护与亲情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只有2018年的TVB剧集《跳跃生命线》和RTHK剧集《火速救兵IV——破守离》。这类影视作品通常会聚焦于救护员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或资深救护员与新人救护员之间的矛盾。但在《送院途中》中,男主角马志业(古天乐饰演)为了心理上的救赎,在救护执勤期间不断违反守则地救人,为这类影视作品增加另一个角度。 片中,马志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救护员。因为太太在三年前因心脏病导致多重器官衰竭,而选择放弃抢救。这一件事,一直都是马志业心中过不去的坎,也不愿再提起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之后便与女儿相依为命住在消防局宿舍里愉快的生活,却不想对女儿提起其太太的事。但这决定,虽然是救护员但亲自同意放弃治疗其太太,这矛盾让他在救人期间选择不遵守救护守则,将“救人”放在“守则”之上。此外,自身脊椎突出的问题,却因为需要努力赚钱才能带女儿移民,而不断地延迟根治该疾病,也因为这样而被当局拒绝了其移民的申请。也渐渐地的让他从“救人在守则之上”的救护员变成了“应酬在救人之上”的救护员,直到发生了本片末的重大意外情节。 而王维(游学修饰演)是一位年轻但利益优先的救护员。他缺乏家庭温暖,只关心自己在救护员身份上的升级。他认为救护员只需要按照守则执行任务。直到他遇到了马志业,他才逐渐明白了救护员的真正使命是救人,而不是为了升职当行政。他也开始尊重和信任马志业,成为了他的好搭档。 电影在剧情上紧凑而感人,不仅有大场面的事故和紧张刺激的救援,也有细腻温馨的父女情和友情。电影在其他的救护个案中,也展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工厂聘请无准证的南亚裔劳工、执法者对南亚裔劳工的歧视、中港家庭的问题等等。 电影在结尾处配上《珍重》这首歌,加上飞机离开和王维坐上救护主任座位的画面,隐喻地告诉了我们,马志业最终和女儿一起移民至加拿大,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而王维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和负责任的救护员。 评价 评分:7.6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送院途中 Vital Signs》是一部讲述救护员的情亲与使命的电影。主角马志业(古天乐饰演)是一位经验丰富但心理受创的救护员,他在救人时不顾守则,也面临着移民和脊椎病的困扰。他的搭档王维(游学修饰演)是一位年轻但利益优先的救护员,他在与马志业的合作中逐渐成长和改变。电影紧凑而感人,展示了救护员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也让我们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
故事大纲 马志业(由古天乐饰演)一心一意地救人,不拘泥于规章制度,甚至经历了无数的辛苦和伤痛。而调职过来的王维(由游学修饰演)则追求晋升,两人因此产生了分歧。马志业是一个单亲父亲,他与年幼的女儿面临着分离的困扰。亲情至上,但一旦生离死别,谁不害怕被遗忘呢?正如急救车必须在道路上行驶远、行驶快一样,人生的旅程也如此。然而,一场发生在屯门公路上的重大事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使他们不再迷失。 这部电影由导演卓韵芝创作,她以浪漫情感为主题,展现了生命的伟大。紧急救援与内心不动声色之间的场景巧妙交织,处处都充满了真情流露。而贯穿整个电影的,是穿梭在繁华街巷中的城市景观,以及对这座城市的深切眷恋。 前记 电影《送院途中》是由天下一集团制作,执导和编剧均由卓韵芝担当,而古天乐则担任主演。这部剧情电影于2023年4月9日在第4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隆重首映。 后记 《送院途中》是一部讲述情亲与救护为主题的电影。在过去五年里,香港讲述救护与亲情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只有2018年的TVB剧集《跳跃生命线》和RTHK剧集《火速救兵IV——破守离》。这类影视作品通常会聚焦于救护员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或资深救护员与新人救护员之间的矛盾。但在《送院途中》中,男主角马志业(古天乐饰演)为了心理上的救赎,在救护执勤期间不断违反守则地救人,为这类影视作品增加另一个角度。 片中,马志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救护员。因为太太在三年前因心脏病导致多重器官衰竭,而选择放弃抢救。这一件事,一直都是马志业心中过不去的坎,也不愿再提起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之后便与女儿相依为命住在消防局宿舍里愉快的生活,却不想对女儿提起其太太的事。但这决定,虽然是救护员但亲自同意放弃治疗其太太,这矛盾让他在救人期间选择不遵守救护守则,将“救人”放在“守则”之上。此外,自身脊椎突出的问题,却因为需要努力赚钱才能带女儿移民,而不断地延迟根治该疾病,也因为这样而被当局拒绝了其移民的申请。也渐渐地的让他从“救人在守则之上”的救护员变成了“应酬在救人之上”的救护员,直到发生了本片末的重大意外情节。 而王维(游学修饰演)是一位年轻但利益优先的救护员。他缺乏家庭温暖,只关心自己在救护员身份上的升级。他认为救护员只需要按照守则执行任务。直到他遇到了马志业,他才逐渐明白了救护员的真正使命是救人,而不是为了升职当行政。他也开始尊重和信任马志业,成为了他的好搭档。 电影在剧情上紧凑而感人,不仅有大场面的事故和紧张刺激的救援,也有细腻温馨的父女情和友情。电影在其他的救护个案中,也展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工厂聘请无准证的南亚裔劳工、执法者对南亚裔劳工的歧视、中港家庭的问题等等。 电影在结尾处配上《珍重》这首歌,加上飞机离开和王维坐上救护主任座位的画面,隐喻地告诉了我们,马志业最终和女儿一起移民至加拿大,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而王维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和负责任的救护员。 评价 评分:7.6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送院途中 Vital Signs》是一部讲述救护员的情亲与使命的电影。主角马志业(古天乐饰演)是一位经验丰富但心理受创的救护员,他在救人时不顾守则,也面临着移民和脊椎病的困扰。他的搭档王维(游学修饰演)是一位年轻但利益优先的救护员,他在与马志业的合作中逐渐成长和改变。电影紧凑而感人,展示了救护员背后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也让我们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意。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Everyphone Everywhere》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Everyphone Everywhere》

故事大纲 1997年的夏天,三位中学好友,分别是锺哲、Raymond和Ana,一同购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在Raymond移居英国之前,每个人都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通过短信互相传达,然后约定在25年后的某一天相聚,分享彼此当初传递的信息。 在2022年,Raymond计划再次移民前,他和锺哲以及Ana约定了一次午餐,以便告别。然而,就在他们约定的当天,锺哲却不幸把手机落在家里,因为匆忙外出而无法返回。他忘记了餐厅的地址,只能四处寻找电话,请求妻子帮忙联系他的初恋情人Ana。而Raymond的WhatsApp却被黑客攻击,导致无法登录,且对话记录被盗取。在等待期间,Ana也接到了骗子的信息。 最终,经过25年后的漫长等待,三人终于再次聚首。但因为智能手机的不同遭遇,他们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天。最后,他们不仅揭晓了当初传递的信息,还发现了新的生活意义。 前记 黄浩然执导的香港喜剧电影《全个世界都有电话》(英语:Everyphone Everywhere)由周国贤、陈湛文和韦罗莎主演。 后记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这部电影以三位同学在25年后的相聚为线索,巧妙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导演黄浩然在访谈中提到,香港人每天都会接到一两通诈骗电话,这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相信他人。电影中的借电话情节正是导演的亲身经历,也在放映会的片后访谈中,询问各位观众是否愿意借电话给陌生人。 作为一名网络安全从业者,我可能会考虑不借出我的电话,因为我担心我的个人信息被盗或者手机被安装恶意软件。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因为诈骗案件而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们也越来越保护自己。电影还表达了手机科技如何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前,一家人可能会一起看电视,而现在则是各自看着各自的电脑或智能手机。 片中,导演用了非常多的例子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例如,Ana 无意间得知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偷吃的事,是连她的好朋友Raymond So都是知情的,但选择不告诉Ana。还有锺哲因为赶着出门而忘了带电话,结果他需要借电话来确定赴约的地点。在借电话的过程中,甚至是店家与保安都不愿意借电话,而且市区里公共电话越来越少,很好的展示了现今社会的冷漠、不信任以及科技的变化。但笔者认为借电话的情节,如果能加入多一场关于锺哲在充满人情味的士多或者传统茶餐厅借到电话的戏,可能会比较合理一点。 导演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之间原有的信任,都投放到放到了电话上、电脑上。让科技产品或平台帮我们保守秘密,到底是不是一件安全的事?虽然现今的科技非常方便,人手一机或者人手多机,电话里存放着那么多的资料,难保不会被骇客入侵。就像片中,Raymond So在点击某个链接后与,整个通讯软体就被盗,还将他与Ana丈夫之间不见得光的交易证据给盗走。当他被骇之后,他找到了电话维修员维修电话,维修员却问Raymond有没有使用2FA(即是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 双重因子认证)。另一边厢,没带电话出门的锺哲则因为没有带电话出门而无法使用2FA登录自己的社交媒体以找到赴约的地点。这些都在暗示说,2FA虽好,但也很麻烦。 此外,笔者特别喜欢导演如何表达出online身份的特点。例如片中在卖照片的部份,采用了幻想中的女学生以及毒男的方式,让两位“骗徒”(Yanki与阿宁)之间做交易。同时Ana,在餐厅接到诈骗短讯时的表达手法,也在表示骗子们熟悉“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懂得如何编故事去让受害者上钩。以及表达了网络上的身份,可能是多样化的,一个人能够游走在不同的网络身份中。 而且从另一个切入点看,为什么Yanki与阿宁选择不务正业?Yanki选择在网络上卖假的写真照片,而阿宁选择了当脚本小子(Script Kiddie)以及网络诈骗。他们都是大学毕业,但一毕业就失业。这也表达了年轻大学毕业生在疫情期间毕业的窘境。 黄浩然导演自上一部作品《缘路山旮旯》开始便采用了“组合柜”模式的电影拍摄方式。这部电影在剧情上可以找到大约5个单元,三大主角各自一个单元,之后便是聚餐的单元以及描写他们改变的单元。作为一部低成本的香港独立电影,在取景地部分,也与前作《缘路山旮旯》类似,都是以数个地区作为电影主要的拍摄地点,不仅能减少转换地点的时间,也能减少拍摄组数。如果资料没错的话,这部电影只用了八天拍摄,组数约十组。这概念,是一组戏大约是拍摄八小时,整套电影在极少的拍摄时间内完成。 同时,预算方面也与前作《缘路山旮旯》类似,皆不超过三百港币的预算。如果将《缘路山旮旯》和《全个世界都有电话》的预算加起来,才五百万港币左右。可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一部电影资助金额是大专组五百万、专业组八百万。可见这导演能够在有限的预算里,在故事上做一些设计让整个故事偏向生活化的同时,也不会有太戏剧化的剧情处理方式。而是采用较为平淡且生活化的手法讲述整个故事。笔者认为“生活本是在平淡的日子中,发生了一些不平淡的事”,一部生活化的小品亦是如此。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在喜剧元素铺排上比前作《缘路山旮旯》来得更加顺畅。因为本片中的喜剧元素不会喧宾夺主,甚至干扰欣赏整部小品的节奏。但这在《缘路山旮旯》中的外卖app较为明显。...
故事大纲 1997年的夏天,三位中学好友,分别是锺哲、Raymond和Ana,一同购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在Raymond移居英国之前,每个人都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通过短信互相传达,然后约定在25年后的某一天相聚,分享彼此当初传递的信息。 在2022年,Raymond计划再次移民前,他和锺哲以及Ana约定了一次午餐,以便告别。然而,就在他们约定的当天,锺哲却不幸把手机落在家里,因为匆忙外出而无法返回。他忘记了餐厅的地址,只能四处寻找电话,请求妻子帮忙联系他的初恋情人Ana。而Raymond的WhatsApp却被黑客攻击,导致无法登录,且对话记录被盗取。在等待期间,Ana也接到了骗子的信息。 最终,经过25年后的漫长等待,三人终于再次聚首。但因为智能手机的不同遭遇,他们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天。最后,他们不仅揭晓了当初传递的信息,还发现了新的生活意义。 前记 黄浩然执导的香港喜剧电影《全个世界都有电话》(英语:Everyphone Everywhere)由周国贤、陈湛文和韦罗莎主演。 后记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这部电影以三位同学在25年后的相聚为线索,巧妙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导演黄浩然在访谈中提到,香港人每天都会接到一两通诈骗电话,这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相信他人。电影中的借电话情节正是导演的亲身经历,也在放映会的片后访谈中,询问各位观众是否愿意借电话给陌生人。 作为一名网络安全从业者,我可能会考虑不借出我的电话,因为我担心我的个人信息被盗或者手机被安装恶意软件。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因为诈骗案件而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们也越来越保护自己。电影还表达了手机科技如何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前,一家人可能会一起看电视,而现在则是各自看着各自的电脑或智能手机。 片中,导演用了非常多的例子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例如,Ana 无意间得知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偷吃的事,是连她的好朋友Raymond So都是知情的,但选择不告诉Ana。还有锺哲因为赶着出门而忘了带电话,结果他需要借电话来确定赴约的地点。在借电话的过程中,甚至是店家与保安都不愿意借电话,而且市区里公共电话越来越少,很好的展示了现今社会的冷漠、不信任以及科技的变化。但笔者认为借电话的情节,如果能加入多一场关于锺哲在充满人情味的士多或者传统茶餐厅借到电话的戏,可能会比较合理一点。 导演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之间原有的信任,都投放到放到了电话上、电脑上。让科技产品或平台帮我们保守秘密,到底是不是一件安全的事?虽然现今的科技非常方便,人手一机或者人手多机,电话里存放着那么多的资料,难保不会被骇客入侵。就像片中,Raymond So在点击某个链接后与,整个通讯软体就被盗,还将他与Ana丈夫之间不见得光的交易证据给盗走。当他被骇之后,他找到了电话维修员维修电话,维修员却问Raymond有没有使用2FA(即是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 双重因子认证)。另一边厢,没带电话出门的锺哲则因为没有带电话出门而无法使用2FA登录自己的社交媒体以找到赴约的地点。这些都在暗示说,2FA虽好,但也很麻烦。 此外,笔者特别喜欢导演如何表达出online身份的特点。例如片中在卖照片的部份,采用了幻想中的女学生以及毒男的方式,让两位“骗徒”(Yanki与阿宁)之间做交易。同时Ana,在餐厅接到诈骗短讯时的表达手法,也在表示骗子们熟悉“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懂得如何编故事去让受害者上钩。以及表达了网络上的身份,可能是多样化的,一个人能够游走在不同的网络身份中。 而且从另一个切入点看,为什么Yanki与阿宁选择不务正业?Yanki选择在网络上卖假的写真照片,而阿宁选择了当脚本小子(Script Kiddie)以及网络诈骗。他们都是大学毕业,但一毕业就失业。这也表达了年轻大学毕业生在疫情期间毕业的窘境。 黄浩然导演自上一部作品《缘路山旮旯》开始便采用了“组合柜”模式的电影拍摄方式。这部电影在剧情上可以找到大约5个单元,三大主角各自一个单元,之后便是聚餐的单元以及描写他们改变的单元。作为一部低成本的香港独立电影,在取景地部分,也与前作《缘路山旮旯》类似,都是以数个地区作为电影主要的拍摄地点,不仅能减少转换地点的时间,也能减少拍摄组数。如果资料没错的话,这部电影只用了八天拍摄,组数约十组。这概念,是一组戏大约是拍摄八小时,整套电影在极少的拍摄时间内完成。 同时,预算方面也与前作《缘路山旮旯》类似,皆不超过三百港币的预算。如果将《缘路山旮旯》和《全个世界都有电话》的预算加起来,才五百万港币左右。可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一部电影资助金额是大专组五百万、专业组八百万。可见这导演能够在有限的预算里,在故事上做一些设计让整个故事偏向生活化的同时,也不会有太戏剧化的剧情处理方式。而是采用较为平淡且生活化的手法讲述整个故事。笔者认为“生活本是在平淡的日子中,发生了一些不平淡的事”,一部生活化的小品亦是如此。 《全个世界都有电话》在喜剧元素铺排上比前作《缘路山旮旯》来得更加顺畅。因为本片中的喜剧元素不会喧宾夺主,甚至干扰欣赏整部小品的节奏。但这在《缘路山旮旯》中的外卖app较为明显。 同时,导演也选择采用香港indie音乐(独立音乐)作为片中的背景音乐,而非像其他电影都是请专人来做原创音乐。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因为我可以发现到香港除了LMF和Manson之外,还有很多indie音乐家。在听一些访问,原来导演在《全个世界都有电话》里采用不少indie音乐是因为自由度和预算控制的问题。但这样采用indie音乐更像是独立电影与独立音乐互相支持,并带出了一种小清新的感觉。 此外,电影拍摄期间是在2022年,正值Covid-19疫情期间。导演刻意的记录下人们戴口罩的画面。并在片末,导演也穿插了很多关于铜锣湾街道的B-Roll,昔日繁华的街道已然不存在,这些画面正是为香港记录下这时代的变化。这和导演在《点对点》里记录下香港发展中被以往的历史以及在《缘路山旮旯》中被遗忘的美景以及山旮旯的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来说,《全个世界都有电话》是一部深入浅出、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探讨了重要而深刻的社会问题,并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科技对生活影响以及社会变迁等问题的思考。如果有机会,笔者很想观看导演的第二部作品《逆向诱拐》,因为笔者曾观看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利用爱情电影作为包装,实为记录下香港城市发展的《点对点》以及去年以爱情故事作为包装但介绍香港山旮旯地方的《缘路山旮旯》。 评价 评分:7.9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全个世界都有电话》是一部以三位同学在25年后相聚为线索的电影,巧妙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以及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反映了现今社会因诈骗案件而变得冷漠和不信任。电影还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化,由共同观看电视变成各自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电影通过数个例子展示了人际信任问题,强调了科技对隐私和安全的威胁,尤其是网络诈骗和数据泄露。此外,电影反映了年轻大学毕业生在疫情期间失业的困境。导演采用低成本的电影拍摄方式,巧妙地利用了有限的预算,呈现了生活化而不戏剧化的故事。《全个世界都有电话》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探讨了重要的社会问题,成功引发了观众对人际关系、科技和社会变迁等问题的思考。
《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

《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

故事大纲 新闻社接到一份关于虐待院友的线报,涉及的残疾院舍名为「彩橋之家」。为了揭露残疾院舍监管问题,调查小组决定采取行动。记者曉琪(由余香凝扮演)潜入院舍,揭发了那里非人道的生活条件,寻找白日之下的残酷真相。 前记 《白日之下》是一个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故事,它揭示了新闻报道背后鲜为人知的残疾院舍真相。余香凝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我需要逐步调查和揭露残疾院舍发生的各种问题。我知道这个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也就是说,这些事情确实发生在现实世界中,所以整个拍摄过程让我感到很沉重。” 后记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系列与香港的长者院舍和特殊需要者院舍相关的事件,并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 香港的院舍市场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使得服务使用者缺乏真正的选择权。在一些公立院舍中,床位紧缺,令家庭照顾负担沉重,因此,一些人只能选择寻求私营院舍的帮助。尽管私营院舍的费用较高,但它们可以获得政府的部分资助,因此这成为了一项潜在的有利可图的生意。政府对私营院舍的监管力度相对较低,导致了院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使用者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来选择院舍,而缺乏真正的多样性和选择。 其中一个相关事件涉及到一家机构,成立于1997年,主要为特殊需求人士提供住宿和护理服务。然而,这家机构的创始人曾被前雇主解雇,原因是曾隐瞒了与机构的利益相关的事项。此后,他面临多项性侵指控,但因证词矛盾而被无罪释放。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工作界的关注,他们要求政府定期审查持牌机构创始人的刑事记录,并进行突击检查特殊需求人士院舍。该机构在短短8个月内发生了多起特殊需求人士离奇死亡事件,包括坠楼和虐待等。媒体还揭示了特殊需求人士死于误食不适宜的食物和未能及时获得救助等情况。最终,政府撤销了该机构的经营许可,成为首个因未能改善院舍环境而被撤销许可的特殊需求人士院舍。 另一个相关事件涉及一家老人院,曝光了一些员工在露天地方剥夺老年居民的衣物,并推迟为他们提供洗澡服务。这一事件引起了一些立法会议员和社会活动家的关注,他们要求警方对事件进行调查。最终,社会福利署拒绝续发给该老人院一部分执照,使其无法继续在大埔的某些楼层提供服务。 这些事件突显了香港长者和特殊需求人士院舍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及政府监管和资助体系的不足之处。 此外,这部电影的时空亦在2016年左右,这也探讨着继续和如何在网络时代中自处。是随波逐流地向市场低头,还是继续成为第四权,继续监督立法、司法以及行政这三权呢? 这部电影在前段偏向写实的方式描写了,记者们如何进行侦察的工作以及整个“彩桥院舍”(片中发生虐待事件的院舍)的环境,例如只有两个看护需要照顾整个院舍上上下下数十位年长者以及需要特殊需要照顾的人士、每天的食物都是过期的烧卖配上白饭、将建长者捆绑在床上或轮椅上以及将建长者推上天台帮他们洗澡等等。 尤其是在天台洗澡的那一幕,非常的震撼。各位特约演员不但需要几乎全裸地在天台拍摄这场戏,同时还露出了无助地表情。这场戏不仅震撼,也令笔者感到非常心酸与愤怒,因为这这场戏是真实地发生下香港院舍丑闻中。可想而知,这些年长者在每周洗澡时,都需要经历这一次这样不人道地招照护方式。因此,有位年长者因为不想洗澡而反抗,结果被饰演看护的宝佩如赏巴掌。这些画面真的非常的写实,但也代表院舍的制度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但对年长者不人道的照护方式竟然还不是最震撼的,更加震撼的竟让是有眼疾问题的院长强奸智力不足的特殊需要者,但因为受害者的智力不足以及患上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就算院长的理由在荒谬都好,检控官依然选择了撤销指控,因为香港有一条法例叫作“一罪不能二审”。而这一个该片也是真实地发生在香港院舍丑闻里。 “一罪不能二审”,是源自于需要保护市民,因为使命上法庭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有者甚至会倾家荡产,所以“一罪不能二审”是五恶报民众被释放之后不受骚扰,也避免检控官以任何的理由重复控告同一位人士。相关的争议,可以观看吴孟达生前的最后一部香港电影《导火新闻线》。 有那么震撼的故事改编背景,以及流畅的故事发展。怎么能少得了好演员呢? 让笔者最意外的演员有两位,第一位是饰演智力不足的女孩“小玲”,在片中被院长强奸的演员。之前,笔者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比较普通的角色或戏路,但没想到她竟让能演的或这个角色,知道笔者看字幕的时候才赫然发现这角色的演员叫作梁雍婷。之前笔者曾在其他的作品如《缘路山旮旯》、《流水落花》看过她的演出。 此外,在片中的院舍里经常被坏看护用订书钉手臂的智力不足的男孩,当发现院长强奸“小玲”时被院长发现并关进小黑房里。直到他选择开窗跳楼离开这个不人道的地方时,比这才赫然发现他便是第四十一届金像奖入围最佳男配角的周汉宁。 同时,还有一些非常眼熟的演员们都在片中有很出色的表现。例如姜大卫饰演的“通伯”,明知道院舍的生活不人道,但选择了装成痴呆,至少日子会好过一些。笔者非常喜欢他在片中与水哥在床上的对话部分,尤其是他说晓琪不是他顺女的时候,这样细微的对白处理,笔者能够感受到通伯是清醒的。 而另一个让笔者角色非常难演的角色便是林保怡所饰演的章院长。从本片开始的时候,没交代院长有眼疾。但从其角色的表情看,笔者当下角色这个院长是不是智力有问题。但当记者查到院长有眼疾的时候,笔者才恍然大悟这演绎的方式是有眼疾的。原本笔者认为这角色强奸“小玲”的转折非常突然,直到与白书正大哥讨论后,我才发现我在开头的部分忽略了这个角色的细节。真希望有机会能再次进戏院观看这部电影的细节。 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剧情电影,讲述了护理院虐待事件,以及讲述了纸媒面对的一些困境。作为电视剧《IT狗》的“Pay Pay Duck“粉丝,笔者非常有幸能够观赏有简君晋导演执导的新作品,同时,也在这部电影中发现了彩蛋,便是笔者最常阅读其专栏以及聆听其Podcast的香港电视节目导赏员兼跨媒介独立记者——游大东,竟然在本片里饰演回记者这个老本行。 评价 评分:8.8...
故事大纲 新闻社接到一份关于虐待院友的线报,涉及的残疾院舍名为「彩橋之家」。为了揭露残疾院舍监管问题,调查小组决定采取行动。记者曉琪(由余香凝扮演)潜入院舍,揭发了那里非人道的生活条件,寻找白日之下的残酷真相。 前记 《白日之下》是一个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故事,它揭示了新闻报道背后鲜为人知的残疾院舍真相。余香凝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我需要逐步调查和揭露残疾院舍发生的各种问题。我知道这个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也就是说,这些事情确实发生在现实世界中,所以整个拍摄过程让我感到很沉重。” 后记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系列与香港的长者院舍和特殊需要者院舍相关的事件,并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 香港的院舍市场被认为是政府主导的,使得服务使用者缺乏真正的选择权。在一些公立院舍中,床位紧缺,令家庭照顾负担沉重,因此,一些人只能选择寻求私营院舍的帮助。尽管私营院舍的费用较高,但它们可以获得政府的部分资助,因此这成为了一项潜在的有利可图的生意。政府对私营院舍的监管力度相对较低,导致了院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使用者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来选择院舍,而缺乏真正的多样性和选择。 其中一个相关事件涉及到一家机构,成立于1997年,主要为特殊需求人士提供住宿和护理服务。然而,这家机构的创始人曾被前雇主解雇,原因是曾隐瞒了与机构的利益相关的事项。此后,他面临多项性侵指控,但因证词矛盾而被无罪释放。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工作界的关注,他们要求政府定期审查持牌机构创始人的刑事记录,并进行突击检查特殊需求人士院舍。该机构在短短8个月内发生了多起特殊需求人士离奇死亡事件,包括坠楼和虐待等。媒体还揭示了特殊需求人士死于误食不适宜的食物和未能及时获得救助等情况。最终,政府撤销了该机构的经营许可,成为首个因未能改善院舍环境而被撤销许可的特殊需求人士院舍。 另一个相关事件涉及一家老人院,曝光了一些员工在露天地方剥夺老年居民的衣物,并推迟为他们提供洗澡服务。这一事件引起了一些立法会议员和社会活动家的关注,他们要求警方对事件进行调查。最终,社会福利署拒绝续发给该老人院一部分执照,使其无法继续在大埔的某些楼层提供服务。 这些事件突显了香港长者和特殊需求人士院舍面临的重大挑战,以及政府监管和资助体系的不足之处。 此外,这部电影的时空亦在2016年左右,这也探讨着继续和如何在网络时代中自处。是随波逐流地向市场低头,还是继续成为第四权,继续监督立法、司法以及行政这三权呢? 这部电影在前段偏向写实的方式描写了,记者们如何进行侦察的工作以及整个“彩桥院舍”(片中发生虐待事件的院舍)的环境,例如只有两个看护需要照顾整个院舍上上下下数十位年长者以及需要特殊需要照顾的人士、每天的食物都是过期的烧卖配上白饭、将建长者捆绑在床上或轮椅上以及将建长者推上天台帮他们洗澡等等。 尤其是在天台洗澡的那一幕,非常的震撼。各位特约演员不但需要几乎全裸地在天台拍摄这场戏,同时还露出了无助地表情。这场戏不仅震撼,也令笔者感到非常心酸与愤怒,因为这这场戏是真实地发生下香港院舍丑闻中。可想而知,这些年长者在每周洗澡时,都需要经历这一次这样不人道地招照护方式。因此,有位年长者因为不想洗澡而反抗,结果被饰演看护的宝佩如赏巴掌。这些画面真的非常的写实,但也代表院舍的制度出现了更大的问题。 但对年长者不人道的照护方式竟然还不是最震撼的,更加震撼的竟让是有眼疾问题的院长强奸智力不足的特殊需要者,但因为受害者的智力不足以及患上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就算院长的理由在荒谬都好,检控官依然选择了撤销指控,因为香港有一条法例叫作“一罪不能二审”。而这一个该片也是真实地发生在香港院舍丑闻里。 “一罪不能二审”,是源自于需要保护市民,因为使命上法庭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有者甚至会倾家荡产,所以“一罪不能二审”是五恶报民众被释放之后不受骚扰,也避免检控官以任何的理由重复控告同一位人士。相关的争议,可以观看吴孟达生前的最后一部香港电影《导火新闻线》。 有那么震撼的故事改编背景,以及流畅的故事发展。怎么能少得了好演员呢? 让笔者最意外的演员有两位,第一位是饰演智力不足的女孩“小玲”,在片中被院长强奸的演员。之前,笔者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些比较普通的角色或戏路,但没想到她竟让能演的或这个角色,知道笔者看字幕的时候才赫然发现这角色的演员叫作梁雍婷。之前笔者曾在其他的作品如《缘路山旮旯》、《流水落花》看过她的演出。 此外,在片中的院舍里经常被坏看护用订书钉手臂的智力不足的男孩,当发现院长强奸“小玲”时被院长发现并关进小黑房里。直到他选择开窗跳楼离开这个不人道的地方时,比这才赫然发现他便是第四十一届金像奖入围最佳男配角的周汉宁。 同时,还有一些非常眼熟的演员们都在片中有很出色的表现。例如姜大卫饰演的“通伯”,明知道院舍的生活不人道,但选择了装成痴呆,至少日子会好过一些。笔者非常喜欢他在片中与水哥在床上的对话部分,尤其是他说晓琪不是他顺女的时候,这样细微的对白处理,笔者能够感受到通伯是清醒的。 而另一个让笔者角色非常难演的角色便是林保怡所饰演的章院长。从本片开始的时候,没交代院长有眼疾。但从其角色的表情看,笔者当下角色这个院长是不是智力有问题。但当记者查到院长有眼疾的时候,笔者才恍然大悟这演绎的方式是有眼疾的。原本笔者认为这角色强奸“小玲”的转折非常突然,直到与白书正大哥讨论后,我才发现我在开头的部分忽略了这个角色的细节。真希望有机会能再次进戏院观看这部电影的细节。 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剧情电影,讲述了护理院虐待事件,以及讲述了纸媒面对的一些困境。作为电视剧《IT狗》的“Pay Pay Duck“粉丝,笔者非常有幸能够观赏有简君晋导演执导的新作品,同时,也在这部电影中发现了彩蛋,便是笔者最常阅读其专栏以及聆听其Podcast的香港电视节目导赏员兼跨媒介独立记者——游大东,竟然在本片里饰演回记者这个老本行。 评价 评分:8.8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4: 好看;7.5-7.9: 好看,但还想重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新留意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电影《白日之下 In Broad Daylight》深入探讨了香港长者院舍和特殊需求者院舍的问题,突显了政府监管和资助体系的不足之处。影片通过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彩桥院舍中的虐待和不人道待遇,包括食物问题、洗澡方式以及性侵事件等。这些情节真实震撼,引发观众深刻的共鸣和愤怒。电影还探讨了香港社会在网络时代中的角色,面临是随波逐流还是继续监督政府的挑战。 演员表现出色,特别是梁雍婷、周汉宁、姜大卫、林保怡等演员在关键角色中的出色表演。本片还揭示了纸媒面对的困境。 总之,这部电影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真实震撼的表现和出色的演员阵容,深刻地探讨了香港院舍问题,引发笔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暗杀风暴 Death Notice》

《暗杀风暴 Death Notice》

故事大纲 震惊一时的“死亡通知单”事件再度现世,所有收到该告示的个体,纵使加倍加强防护,也无法避免始作俑者“黑暗使者”Darker所施行的“黑暗审判”。这一次,Darker显得更加凶残和暴虐,调查团队在推进解谜过程中揭示了更为庞大的阴谋,同时Darker的真实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前记 《暗杀风暴 Death Notice》是2023年香港悬疑犯罪电影。是由导演邱礼涛执导,古天乐、张智霖、吴镇宇、胡杏儿以及周秀娜等知名香港演员领衔主演。该片改编自中国推理作家周浩晖创作的小说《死亡通知单:暗黑者》。电影于2018年4月展开拍摄,并于5月30日圆满杀青。 后记 作为2023年下半年的香港悬疑犯罪电影,笔者对其充满期待。因为在上半年,我曾观赏过一部来自MM2香港的悬疑犯罪电影,那部电影令人充满思考,甚至在第二次观看时仍然无法揭示主谋的真相。可惜,这部名为《暗杀风暴 Death Notice》的电影在故事和角色设定方面完全未能达到预期水准。 故事的核心角色“罗飞”因其女友“孟芸”在一次爆炸案中不幸丧生,随后竟能看到“孟芸”的“灵魂”。然而,电影中并未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但从大陆电影圈的潜在规则来看,罗飞所见可能更多是他受伤心灵中对已故女友的幻想。整个故事围绕着罗飞展开,包括谋杀案的凶手和受害者。然而,作为一部以悬疑犯罪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的编写实在令人失望。电影一开始,第一个受害者“郑郝明”的命运就显而易见,而之后“韩少虹”在车内被炸死也毫不出人意料。甚至被囚禁于下水道的人质也注定命运凄凉。这些设定导致电影毫无悬念可言。另外,在凶手的揭示方面,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猜到真正的凶手是谁,因为“袁志邦”与“罗飞”的矛盾,以及“韩灏”在下水道的一些细节,使得电影的悬念全无。甚至在制作方面,电影也试图通过欲盖弥彰的手法来隐藏真相,然而这反而让笔者轻易猜出真正的凶手身份。 尽管电影的飞车和爆炸场面制作得相当出色,没有过度依赖这些元素来制造廉价的噱头。同时,警局的布景与大馆(旧中区警署)的外观相吻合,而现代化的金叉办公室也经过剧组精心搭建。这些细节显示出剧组在制作方面的用心之处。 评价 评分:6.2 (不好看)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9: 好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看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电影《死亡通知单:暗杀风暴》作为2023年下半年香港悬疑犯罪片,受到期待。然而,故事设定和角色表现不尽如人意,凶案的预测性削弱了悬疑氛围,凶手身份过早揭示。尽管飞车和爆炸场面制作精良,警局布景逼真,但剧情拙劣。综合而言,尽管制作用心,但剧本和悬念的失落使电影未达预期水平。 (20230824)
故事大纲 震惊一时的“死亡通知单”事件再度现世,所有收到该告示的个体,纵使加倍加强防护,也无法避免始作俑者“黑暗使者”Darker所施行的“黑暗审判”。这一次,Darker显得更加凶残和暴虐,调查团队在推进解谜过程中揭示了更为庞大的阴谋,同时Darker的真实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前记 《暗杀风暴 Death Notice》是2023年香港悬疑犯罪电影。是由导演邱礼涛执导,古天乐、张智霖、吴镇宇、胡杏儿以及周秀娜等知名香港演员领衔主演。该片改编自中国推理作家周浩晖创作的小说《死亡通知单:暗黑者》。电影于2018年4月展开拍摄,并于5月30日圆满杀青。 后记 作为2023年下半年的香港悬疑犯罪电影,笔者对其充满期待。因为在上半年,我曾观赏过一部来自MM2香港的悬疑犯罪电影,那部电影令人充满思考,甚至在第二次观看时仍然无法揭示主谋的真相。可惜,这部名为《暗杀风暴 Death Notice》的电影在故事和角色设定方面完全未能达到预期水准。 故事的核心角色“罗飞”因其女友“孟芸”在一次爆炸案中不幸丧生,随后竟能看到“孟芸”的“灵魂”。然而,电影中并未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但从大陆电影圈的潜在规则来看,罗飞所见可能更多是他受伤心灵中对已故女友的幻想。整个故事围绕着罗飞展开,包括谋杀案的凶手和受害者。然而,作为一部以悬疑犯罪为主题的电影,剧本的编写实在令人失望。电影一开始,第一个受害者“郑郝明”的命运就显而易见,而之后“韩少虹”在车内被炸死也毫不出人意料。甚至被囚禁于下水道的人质也注定命运凄凉。这些设定导致电影毫无悬念可言。另外,在凶手的揭示方面,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猜到真正的凶手是谁,因为“袁志邦”与“罗飞”的矛盾,以及“韩灏”在下水道的一些细节,使得电影的悬念全无。甚至在制作方面,电影也试图通过欲盖弥彰的手法来隐藏真相,然而这反而让笔者轻易猜出真正的凶手身份。 尽管电影的飞车和爆炸场面制作得相当出色,没有过度依赖这些元素来制造廉价的噱头。同时,警局的布景与大馆(旧中区警署)的外观相吻合,而现代化的金叉办公室也经过剧组精心搭建。这些细节显示出剧组在制作方面的用心之处。 评价 评分:6.2 (不好看) (0.0-5.9:割凳之作;6.0-6.9: 不好看;7.0-7.9: 好看;8.0-8.9:不仅好看,还会想重看当中的细节;9.0-10.0:笔者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评语:电影《死亡通知单:暗杀风暴》作为2023年下半年香港悬疑犯罪片,受到期待。然而,故事设定和角色表现不尽如人意,凶案的预测性削弱了悬疑氛围,凶手身份过早揭示。尽管飞车和爆炸场面制作精良,警局布景逼真,但剧情拙劣。综合而言,尽管制作用心,但剧本和悬念的失落使电影未达预期水平。 (20230824)
《12日 Twelve Days》

《12日 Twelve Days》

故事大纲 在夜晚,恋爱常呈现激烈而浪漫的氛围;而在白昼阳光下,爱情才显现出真正的模样。黑夜匆匆过去,一年转瞬即逝,而白昼里,时间流逝得更为迅速,十年瞬间飞逝。《12夜》描绘了年轻二十岁左右的未成熟爱情,观察精准且令人心旷神怡,至今依然新颖独特。 而二十年后的《12日》,爱情不再青涩,多了唏嘘之情,将重心放在婚姻相处方面。年轻时连拥抱亲吻的地方都没有留意,而婚后虽有机会却失去了这份亲昵的动力。分开或者在一起,仿佛都因为习惯,一直坚持在习惯中生活,面对着习惯上的分歧,却也习惯了共同度过。婚姻历经十年八载,选择分开意味着全盘皆输,选择继续则可能会面临无尽伤痛。 林爱华继续以她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声音,道出了感情在不同阶段的错综复杂,是离还是留?往往成为女性面临的难题。 前记 《12日 Twelve Days》是2023年上映的香港电影,是由导演兼编剧林爱华执导,邓丽欣和马志威担纲主演。这部电影是《十二夜》的续作,曾作为第18届香港亚洲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并入围第24届乌甸尼远东电影节竞赛单元。 后记 电影《十二日 Twelve Days》讲述了一对情侣在十二年间的爱情经历。巧妙地以十二天为单位,选择性地呈现了这十二年中重要事件,包括热恋、疏远、被忽视、分居、购房、复合等情节。整部电影的情节虽然平淡,却深刻地反映了情侣之间所面临的问题。尽管电影时长约为80分钟,却需要展现十二个故事。这种形式更像是将十二个独立的网络微电影,融合成一部电影。笔者对这种由多组微电影构成的长篇电影形式并不太欣赏。 评分 评分:6.8 评语:电影《十二日 Twelve Days》以十二天为单位,串联展现了一对情侣十二年间的爱情历程,涵盖了热恋、疏远、复合等多个情感阶段。尽管电影整体较为平淡,但刻画了情侣间的问题与挑战。影片时长约80分钟,以12条微电影组成的形式呈现,虽有创意,但笔者对这种构成方式有所保留。 (20230804)
故事大纲 在夜晚,恋爱常呈现激烈而浪漫的氛围;而在白昼阳光下,爱情才显现出真正的模样。黑夜匆匆过去,一年转瞬即逝,而白昼里,时间流逝得更为迅速,十年瞬间飞逝。《12夜》描绘了年轻二十岁左右的未成熟爱情,观察精准且令人心旷神怡,至今依然新颖独特。 而二十年后的《12日》,爱情不再青涩,多了唏嘘之情,将重心放在婚姻相处方面。年轻时连拥抱亲吻的地方都没有留意,而婚后虽有机会却失去了这份亲昵的动力。分开或者在一起,仿佛都因为习惯,一直坚持在习惯中生活,面对着习惯上的分歧,却也习惯了共同度过。婚姻历经十年八载,选择分开意味着全盘皆输,选择继续则可能会面临无尽伤痛。 林爱华继续以她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内心的声音,道出了感情在不同阶段的错综复杂,是离还是留?往往成为女性面临的难题。 前记 《12日 Twelve Days》是2023年上映的香港电影,是由导演兼编剧林爱华执导,邓丽欣和马志威担纲主演。这部电影是《十二夜》的续作,曾作为第18届香港亚洲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并入围第24届乌甸尼远东电影节竞赛单元。 后记 电影《十二日 Twelve Days》讲述了一对情侣在十二年间的爱情经历。巧妙地以十二天为单位,选择性地呈现了这十二年中重要事件,包括热恋、疏远、被忽视、分居、购房、复合等情节。整部电影的情节虽然平淡,却深刻地反映了情侣之间所面临的问题。尽管电影时长约为80分钟,却需要展现十二个故事。这种形式更像是将十二个独立的网络微电影,融合成一部电影。笔者对这种由多组微电影构成的长篇电影形式并不太欣赏。 评分 评分:6.8 评语:电影《十二日 Twelve Days》以十二天为单位,串联展现了一对情侣十二年间的爱情历程,涵盖了热恋、疏远、复合等多个情感阶段。尽管电影整体较为平淡,但刻画了情侣间的问题与挑战。影片时长约80分钟,以12条微电影组成的形式呈现,虽有创意,但笔者对这种构成方式有所保留。 (20230804)
《无间一战 Endless Battle》

《无间一战 Endless Battle》

故事大纲 《无间一战》是以一对兄弟为主线展开的故事。彭健诚(由黄宗泽饰演)是一个毒枭集团的头目,他在集团中被称为“黑狼”。而哥哥彭健忠(由谢天华饰演)则是一名缉毒警察。两兄弟不知情地被卷入一场毒枭的争斗之中。在执行一次押送毒贩的任务时,彭健忠意外地发现了弟弟彭健诚隐藏的另一重身份。由此,两兄弟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了一场正邪之间的激烈较量,整个故事充满了无间的反转和紧张刺激的缉毒情节…… 前记 《无间一战》(英语:Endless Battle)是一部香港犯罪动作片,由麦浩邦担任导演,黄宗泽、谢天华以及陈山聪领衔主演。张国强、刘佩玥、陈炜、胡子彤、蔡思贝、林子善以及郭柏妍也参与演出,而陈惠敏和白只则特别出演本片。 故事情节围绕着一对兄弟展开,弟弟是毒枭集团的头目,而哥哥则身为缉毒警察。他们不幸陷入一场毒枭之间的争斗,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开始激烈地交锋。 后记 《无间一战》是一部以两个家庭(父子关系)为主轴的香港警匪动作电影。影片探讨了两对兄弟在各自家庭和兄弟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元素。同时,影片也向卧底电影《无间道》系列致以敬意。 在电影中,事件和人物设计显得过于电视剧化。观众在短短90分钟的电影中就能轻易猜测到接下来情节和事件的发展。例如,警察“秦亮”(由张国强饰演)在唱戏时提及想和太太去旅行,很容易让人猜到这个角色将在行动中死亡。此外,对于陈山聪饰演的“Max”和父亲“龙昆”(陈惠敏特别出演)之间的关系,以及兄弟间的情感问题,也都可以轻松预测出后续的剧情发展。虽然这是一部警匪动作电影,但影片并未过多追求爆炸和枪战场面,而是通过恰到好处的节奏展现了兄弟之间的情感,以及寻找卧底的过程。 不过,在角色塑造上,笔者认为蔡思贝饰演的医生角色有些单薄和不合理。她的角色在片中除了谈情和为黄宗泽饰演的“彭健诚”提供医疗援助外,几乎没有其他表现。而当谢天华饰演的“彭健忠”受伤时,她却没有进行急救,这显得不太合理。此外,没有经过身份认证的卧底居然能与警方的“彭健忠”一同参与结局的扫毒行动,而且在被警察逮捕之前也没有恢复原有身份,这在逻辑上并不合理。 整体来看,虽然这是一部香港警匪电影,但在情节和节奏上已经算是一部合格的作品。胡子彤所饰演的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出色地演绎了一个毒枭集团的二世祖,无论是飞车场面中的慌张表现还是在拘留所中的嚣张态度,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父亲角色“龙昆”在丧子后表现出的痛恨之情以及与“Max”之间的争吵,都为整场戏提供了很好的节奏和情感驱动。此外,林子善饰演的蛊惑仔角色虽然在片中对白较少,但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在向《无间道》中杜汶泽饰演的“傻强”致敬,特别是在与卧底“彭健诚”的对话和车上中弹的情节。 影片的制作选择了类似钨丝灯(Tungsten)色温的底片效果,并结合片名,让人不禁联想到《无间道》系列。 最后,片尾曲《当年情》是电影《英雄本色》的主题曲。《英雄本色》是一部以兄弟情为主轴的香港警匪枪战电影,对香港警匪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这首片尾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英雄本色》致敬。 评分 评分:7.2 评语:《无间一战》是一部香港警匪动作电影,以两对兄弟和家庭关系为主轴展开故事。影片在事件和人物设计上较为电视剧化,导致情节容易被猜测。然而,片中刻画兄弟情感和找出卧底的部分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展现了充实的警匪情节。在角色塑造方面,蔡思贝饰演的医生角色显得单薄不合理。缺乏身份认证的卧底参与警方行动逻辑上有疏漏。胡子彤出色地演绎二世祖角色,而林子善饰演的蛊惑仔似乎向《无间道》致敬。影片在通过类似钨丝灯色温的底片效果和片名致敬《无间道》系列。总体而言,《无间一战》是一部香港警匪爽片,同时也表现出对经典香港警匪电影的敬意。 (20230718)
故事大纲 《无间一战》是以一对兄弟为主线展开的故事。彭健诚(由黄宗泽饰演)是一个毒枭集团的头目,他在集团中被称为“黑狼”。而哥哥彭健忠(由谢天华饰演)则是一名缉毒警察。两兄弟不知情地被卷入一场毒枭的争斗之中。在执行一次押送毒贩的任务时,彭健忠意外地发现了弟弟彭健诚隐藏的另一重身份。由此,两兄弟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了一场正邪之间的激烈较量,整个故事充满了无间的反转和紧张刺激的缉毒情节…… 前记 《无间一战》(英语:Endless Battle)是一部香港犯罪动作片,由麦浩邦担任导演,黄宗泽、谢天华以及陈山聪领衔主演。张国强、刘佩玥、陈炜、胡子彤、蔡思贝、林子善以及郭柏妍也参与演出,而陈惠敏和白只则特别出演本片。 故事情节围绕着一对兄弟展开,弟弟是毒枭集团的头目,而哥哥则身为缉毒警察。他们不幸陷入一场毒枭之间的争斗,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开始激烈地交锋。 后记 《无间一战》是一部以两个家庭(父子关系)为主轴的香港警匪动作电影。影片探讨了两对兄弟在各自家庭和兄弟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元素。同时,影片也向卧底电影《无间道》系列致以敬意。 在电影中,事件和人物设计显得过于电视剧化。观众在短短90分钟的电影中就能轻易猜测到接下来情节和事件的发展。例如,警察“秦亮”(由张国强饰演)在唱戏时提及想和太太去旅行,很容易让人猜到这个角色将在行动中死亡。此外,对于陈山聪饰演的“Max”和父亲“龙昆”(陈惠敏特别出演)之间的关系,以及兄弟间的情感问题,也都可以轻松预测出后续的剧情发展。虽然这是一部警匪动作电影,但影片并未过多追求爆炸和枪战场面,而是通过恰到好处的节奏展现了兄弟之间的情感,以及寻找卧底的过程。 不过,在角色塑造上,笔者认为蔡思贝饰演的医生角色有些单薄和不合理。她的角色在片中除了谈情和为黄宗泽饰演的“彭健诚”提供医疗援助外,几乎没有其他表现。而当谢天华饰演的“彭健忠”受伤时,她却没有进行急救,这显得不太合理。此外,没有经过身份认证的卧底居然能与警方的“彭健忠”一同参与结局的扫毒行动,而且在被警察逮捕之前也没有恢复原有身份,这在逻辑上并不合理。 整体来看,虽然这是一部香港警匪电影,但在情节和节奏上已经算是一部合格的作品。胡子彤所饰演的角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出色地演绎了一个毒枭集团的二世祖,无论是飞车场面中的慌张表现还是在拘留所中的嚣张态度,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父亲角色“龙昆”在丧子后表现出的痛恨之情以及与“Max”之间的争吵,都为整场戏提供了很好的节奏和情感驱动。此外,林子善饰演的蛊惑仔角色虽然在片中对白较少,但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在向《无间道》中杜汶泽饰演的“傻强”致敬,特别是在与卧底“彭健诚”的对话和车上中弹的情节。 影片的制作选择了类似钨丝灯(Tungsten)色温的底片效果,并结合片名,让人不禁联想到《无间道》系列。 最后,片尾曲《当年情》是电影《英雄本色》的主题曲。《英雄本色》是一部以兄弟情为主轴的香港警匪枪战电影,对香港警匪电影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这首片尾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英雄本色》致敬。 评分 评分:7.2 评语:《无间一战》是一部香港警匪动作电影,以两对兄弟和家庭关系为主轴展开故事。影片在事件和人物设计上较为电视剧化,导致情节容易被猜测。然而,片中刻画兄弟情感和找出卧底的部分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展现了充实的警匪情节。在角色塑造方面,蔡思贝饰演的医生角色显得单薄不合理。缺乏身份认证的卧底参与警方行动逻辑上有疏漏。胡子彤出色地演绎二世祖角色,而林子善饰演的蛊惑仔似乎向《无间道》致敬。影片在通过类似钨丝灯色温的底片效果和片名致敬《无间道》系列。总体而言,《无间一战》是一部香港警匪爽片,同时也表现出对经典香港警匪电影的敬意。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