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截 The Great Phuket》

《小半截 The Great Phuket》

前记 刘耀楠导演的长片首作《小半截》官宣入围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该单元总监塞巴斯蒂安·马克特形容本片“动画序列的优雅而美丽的运用,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瞥未见之物。”本片由法国、中国香港、德国和比利时联合制片。 剧情介绍:故事主人翁14岁少年的李星生活在中国中部昆明的大普吉区,这里是一个废墟与重建并存的地方,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变迁。学校带给他的尽是麻烦,而他的家庭也因为自身的困境无法帮助他解决问题。一天,他在一个地下通道里找到了一个可以逃避青少年生活的避难所,在那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UPwc1Ul4s 后记 影片讲述了一个吊儿郎当的小男孩的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之成长故事,片名“小半截”在云南话为“吊儿郎当的小男孩”。 本片利用一些与家人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的主轴,然后利用不少青少年所面对的课题将整个故事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当中包括了,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对爱情的憧憬、对友情的定义、对自卑的自己、对叛逆期与家人的关系。导演也巧妙地在男主李星的梦境以动画的形式表达一些关于男主心境的内容,同时这个动画也能视为将故事分单元的段落点。到了片末,男主与家人和解后,那个隧道竟然离奇的消失了。 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有不少场景的灯光都采取偏向自然的布光模式,哪怕是逆光的视觉效果都能在片中看得到,这样的设定能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在这部电影里,笔者特别喜欢男主在隧道以及钟乳石岩洞里的部分,因为隧道不仅代表男主心中的小天地。而钟乳石岩洞则是让笔者感到惊喜的部分,因为没想过一部类似独立电影的《小半截》会有钟乳石岩洞的实景拍摄。钟乳石岩洞亦是云贵高原的特色,因为当地的地质属于喀斯特地形。
前记 刘耀楠导演的长片首作《小半截》官宣入围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该单元总监塞巴斯蒂安·马克特形容本片“动画序列的优雅而美丽的运用,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瞥未见之物。”本片由法国、中国香港、德国和比利时联合制片。 剧情介绍:故事主人翁14岁少年的李星生活在中国中部昆明的大普吉区,这里是一个废墟与重建并存的地方,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变迁。学校带给他的尽是麻烦,而他的家庭也因为自身的困境无法帮助他解决问题。一天,他在一个地下通道里找到了一个可以逃避青少年生活的避难所,在那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UPwc1Ul4s 后记 影片讲述了一个吊儿郎当的小男孩的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之成长故事,片名“小半截”在云南话为“吊儿郎当的小男孩”。 本片利用一些与家人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的主轴,然后利用不少青少年所面对的课题将整个故事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当中包括了,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对爱情的憧憬、对友情的定义、对自卑的自己、对叛逆期与家人的关系。导演也巧妙地在男主李星的梦境以动画的形式表达一些关于男主心境的内容,同时这个动画也能视为将故事分单元的段落点。到了片末,男主与家人和解后,那个隧道竟然离奇的消失了。 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有不少场景的灯光都采取偏向自然的布光模式,哪怕是逆光的视觉效果都能在片中看得到,这样的设定能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在这部电影里,笔者特别喜欢男主在隧道以及钟乳石岩洞里的部分,因为隧道不仅代表男主心中的小天地。而钟乳石岩洞则是让笔者感到惊喜的部分,因为没想过一部类似独立电影的《小半截》会有钟乳石岩洞的实景拍摄。钟乳石岩洞亦是云贵高原的特色,因为当地的地质属于喀斯特地形。
《詩 Elegies》

《詩 Elegies》

前记 许鞍华导演大学念文学时主修诗歌,感其解忧纾困,于是便一偿多年心愿,好好拍下香港的诗文风景。剧情介绍:电影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许鞍华导演亲自拜访多位香港诗人好友,如淮远、饮江、邓阿蓝、马若等会友论诗;并借用资料影像及照片,追怀已然离逝的西西和也斯。而整部电影的重点就落在第二部分已移居深圳,性格自由率性的诗人黄灿然及第三部分在台湾忙于讲学兼顾家庭,积极入世的诗人廖伟棠。香港诗或香港诗人宛如边缘的小草,在生活压迫挣扎的同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vl4yjoaew 后记 对笔者来说,这不仅是首次观看本次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MIFFEST 2024)的电影,也是第一次接触纪录片类型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电影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故事。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故事,不仅有展现出两人对比诗人黄灿然及诗人廖伟棠的生活,前者的半退休生活比较写意、而后者还需要为生活继续努力。 同时,也让笔者对“诗”有不一样的理解,因为笔者对诗的认知就是唐诗,有固定字数和押韵的格式。唐诗的确有押韵,但那些押运不一定在普通话的语言里,而是在一些南方方言(如粤语)才能展现出其押韵。原来诗可以没有固定格式、原来诗可以不需要押韵、原来诗讲求的是明面要清晰才能引导人去思考暗喻,这些让笔者对诗有不一样的认识。 此外,片中有不少关于诗的朗诵,这些诗的选择不算太多深奥。至少作为刚从电影认识诗的笔者而言,搭配上与内容有关的画面,能让笔者更好的理解那些诗。 再者,这部电影也像一部记录着香港时代变迁的电影,例如旧启德机场的诗讲述当年住在启德机场旁的生活、讲述香港与内地的生活开销、记录疫情下需要线上讲课或进行讨论的场景、讲述皇后码头被拆卸的事件。以及,一些留白的部分让观众去思考与关心周遭发生的事。
前记 许鞍华导演大学念文学时主修诗歌,感其解忧纾困,于是便一偿多年心愿,好好拍下香港的诗文风景。剧情介绍:电影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许鞍华导演亲自拜访多位香港诗人好友,如淮远、饮江、邓阿蓝、马若等会友论诗;并借用资料影像及照片,追怀已然离逝的西西和也斯。而整部电影的重点就落在第二部分已移居深圳,性格自由率性的诗人黄灿然及第三部分在台湾忙于讲学兼顾家庭,积极入世的诗人廖伟棠。香港诗或香港诗人宛如边缘的小草,在生活压迫挣扎的同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vl4yjoaew 后记 对笔者来说,这不仅是首次观看本次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MIFFEST 2024)的电影,也是第一次接触纪录片类型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电影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故事。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故事,不仅有展现出两人对比诗人黄灿然及诗人廖伟棠的生活,前者的半退休生活比较写意、而后者还需要为生活继续努力。 同时,也让笔者对“诗”有不一样的理解,因为笔者对诗的认知就是唐诗,有固定字数和押韵的格式。唐诗的确有押韵,但那些押运不一定在普通话的语言里,而是在一些南方方言(如粤语)才能展现出其押韵。原来诗可以没有固定格式、原来诗可以不需要押韵、原来诗讲求的是明面要清晰才能引导人去思考暗喻,这些让笔者对诗有不一样的认识。 此外,片中有不少关于诗的朗诵,这些诗的选择不算太多深奥。至少作为刚从电影认识诗的笔者而言,搭配上与内容有关的画面,能让笔者更好的理解那些诗。 再者,这部电影也像一部记录着香港时代变迁的电影,例如旧启德机场的诗讲述当年住在启德机场旁的生活、讲述香港与内地的生活开销、记录疫情下需要线上讲课或进行讨论的场景、讲述皇后码头被拆卸的事件。以及,一些留白的部分让观众去思考与关心周遭发生的事。